书城成功励志“悍马”心理学:内心强大才是真的强大
18083200000040

第40章 延缓满足感

在提到实现有目的地计划安排的步骤时,最后一个步骤是延缓自己的满足感。或许有人要问,满足感也可以延缓吗?怎么去延缓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举个例子。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戈尔曼做过一个实验,这个实验看起来平常,却很说明问题。他找了一批4岁左右的孩子,做跟踪调查,他给每个孩子一块糖,告诉他们谁能等到他回来的时候再吃,就可以多吃一块。戈尔曼随后偷偷地观察这些孩子,有一部分孩子一会就忍不住把糖吃了,剩下的孩子始终在坚持,用各种办法,像做游戏、讲故事等等拖延等待的时间,最后等到了戈尔曼回来,得到了第二块糖。后来,戈尔曼还追踪了这批孩子14岁时候和参加了工作以后的表现情况,总结发现早吃糖的孩子在学习时,平均成绩远远落后于晚吃糖的孩子,参加工作后,晚吃糖的孩子也比早吃糖的意志更坚强,更经得起挫折打击,成功的概率更高。

从戈尔曼的这个实验的结果可以总结发现,急功近利的性格是成功的大忌。要想成就一番大成绩,就不能只为眼前的小利益所诱惑而停滞不前,要坚持走下去,坚持相信前面还有更多的机会在等待着自己,克服困难,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就。戈尔曼把这两类孩子分别归类为冲动型和克制型。前者性格上比较冲动,对眼前的利益难以割舍,难以压抑即时得到满足的冲动,却也常常因为如此被挫折打击而丧失斗志,遇到压力则退缩慌乱,不知所措。这种人易怒,易与人争斗。而后者的性格特点就和前者正好相反,他们比较能克制自己的情绪,适应环境的能力强,他们在追求长远的目标时,能够压制自己即时满足的欲望,坚定积极地迎接挑战,不轻易被压力被击溃,或是乱了方寸,不轻言放弃。

这两种孩子的性格和延缓满足感有关系吗?事实上,克制型的孩子就已经做到了延缓满足感。当他们获得第一块糖时,他们遵守约定,并没有很快地把糖吃掉,而是尽可能拖延时间,等到戈尔曼回来后,他们最终获得了两块糖。这就是典型的延缓自己满足感的表现。如果人们不为小利所动,先把棘手的事情解决了,为的是将来更大的目标,这就是延缓满足感的人生态度。只不过,现实生活人们过得太过现实,总把简单的事情先完成了再去客服大的困难,反其道而行之,满足感很快就会掠过,一溜烟就消失了,这与延缓满足感后的感受是大有不同的。

行事稳重,心智成熟的人,一般都会延缓自己的满足感,这是经过长时间的磨炼后才习得的能力。急功近利或是贪图小便宜的人是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的,可是当他们发现那些具备延缓满足感的人获得更大的利益时,总感觉不解:“他到底哪里比我强呢?”说穿了,大家遇到的事情都一样,身处的环境也大同小异,最重要的差别就在于学会延缓满足感的人,他们预先把棘手的问题都处理,提前知道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利益。他们不过表现得会比绝大多数人更有耐心一点——在急功近利的人看来这耐心也可能非常惊人。他们用这些别人不具备的耐心不动声色地承受更多的打击和挫折,最后轻松坦然地面对简单的问题,从而实现目标。如果自己不能有这样的耐心去经过这一番波折和磨难,只是希望解决完最简单、最好解决的问题之后就满足了,那是不会体验到最高的成就的。

其实,生活中的每个人在完成每一项任务时,身边都好比有一颗甜甜的糖果在诱惑着,经不起诱惑的人很快就会把糖吃掉。真正冲着实际工作目的去的人呢,就要时时忍住不去吃它,等到了所有困难都被排除以后,最后得到的或许已经不止是一块糖而已。做到延缓满足感,不但需要坚强的意志力和道德感,正确的方法也会帮助自己抵制住诱惑,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