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打理公司要懂的168条锦囊妙计
18095800000051

第51章 不懂带人你就自己累(3)

国内很多管理者对培训产生误解的原因有很多。首要原因是培训需求调查工作做得不够,即课程设计与人的需求脱节,致使管理者认为培训毫无用处。第二个原因是企业对培训太急功近利,希望“一口吃个胖子”,总想让员工一经培训就能提高素质,企业就能见到效益。在培训之后,往往发现事与愿违,培训员工的积极性受到挫伤。第三个原因是害怕员工流失。很多企业发现,在对员工进行培训之后,被培训的员工流失倾向越来越严重,特别是一些培训后的技术骨干员工。出于对员工培训后流动的顾忌,有些企业对培训已经不是那么热衷。

殊不知,不对员工进行全方位培训,即使员工的忠诚度很高,但他们的素质没有得到快速提升,则这些低素质员工每天都在使企业流失潜在的市场机遇和看不见的利润。

聪明的总经理应该知道,对员工不进行培训,是管理者对企业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企业最大的浪费。

150. 做好需求分析是员工培训的前提

在员工培训操作过程中,令企业经营者大为不解地是:培训课程结束时填写的反馈问卷的结果显示,大家对讲师及培训课程的效果表示满意,但却不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培训似乎毫无效果;在一个培训课程开展前,报名者多,但到实际开课时实际到场听课者却寥寥无几。

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经营者没有做好培训需求分析,没有找到员工真正的培训需求。这一方面,LG和爱立信的很多做法值得借鉴。

在LG公司,在兼顾员工培训需求方面,他们采取的做法是根据员工的不同要求为其设立不同内容的课程,然后让各部门员工自己选择参加。他们的培训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这像是在大学里上课一样,公司文化、思维理念的培训课程通常是“必修”,非常专业化的课程一般为“选修”。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既能把公司的经营目标与员工的个人需求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又能为员工创造一个机动灵活的培训安排空间。

在针对员工个性需求方面,LG公司还有一个别具特色的做法,他们设计了以网络为基础的学习软件,活用网络提供的资源,以远程教育的形式营造有利的环境来促进学习。培训中心把培训的课程保存在可移动电子空间里,每个员工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进度进行自我培训,完成培训课题后,公司专门安排的培训指导人员会把这种学习的效果评估反馈给员工。另外,LG培训中心充分利用便捷的互联网资源,在网络世界里实现世界各地分公司的直接交流,交流内容包括课程的各种设置、培训的方式和方向等。比如,在中国的员工可以查看韩国培训中心的课程运营表,并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参加。

为了确保培训项目符合员工的需求,爱立信专门成立了一个课程研究部门——课程发展部。这个部门的主要功能是讲授爱立信的各类培训课程,这些培训课程有明显的阶梯,明确的课程顺序,以确保课程体系的完整和课程的质量。每年年初,根据市场部的需求预测及课程发展部的课程安排,制订全年的培训计划,内容包括课程名称、时间、费用和名额等。

所有的课程确定后,公司行政部门会把这一年的培训计划放在公司内部网上,全公司的任何员工都可以上网查询。爱立信下属各部门根据部门的培训费用预算及员工培训计划进行安排本部门的培训实施方案。在部门内部,每个员工都有和部门经理一到两次关于“个人发展计划”的沟通。部门经理根据员工的个人兴趣、意愿,为员工制订出针对性较强的培训方案来。所以,爱立信公司的培训项目都很受员工的欢迎,因为这些项目都是他们自己自愿选择的。因此有人说,在爱立信公司,员工个人能力的提升,50%的责任在公司,50%的责任在员工自己。

爱立信的培训项目和培训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培训中心放在公司内部网上的培训计划每月更新一次,更新的主要内容有:通知员工哪个课程已经报满,哪个课程还有席位,又增加哪些新课等,一旦有新的培训计划出来,员工就可以根据和部门经理沟通的结果去培训中心报名。所以爱立信的员工每月月初都十分关注培训计划的最新消息,以免耽误自己的培训计划,从而使自己的培训进程高效率推进。

爱立信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是能充分调动员工潜力,重视员工的培训,“培训是爱立信的传统”。正是注重对员工需求的精准把握,多年来,爱立信在电信及相关设备供应方面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

很多企业的员工培训都是企业从外部强加的,至于员工是否愿意接受,抑或是接受的程度有多大,这些企业都无从知晓。因此员工的培训应该从针对员工的需求入手。

151. 员工培训不能生搬硬套,而应因材施教

海尔企业在实施员工培训时,从来都是从企业的培训愿望出发,对培训对象采取最为有效的培训方式。海尔培训工作的原则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以海尔集团常务副总裁柴永林为例子。他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企业发展急需人才的时候入厂的。一进厂,企业领导就在他的肩上压上了重担。领导发现,他的潜力很大,只是缺少了一些知识,需要补课。企业希望他将来能够承担更大的职责,所以就安排他去补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的课,到一线去锻炼,边干边学,拓宽知识面,积累工作经验。

柴永林承认,因材施教是最有效的培训方式,经过基层的几年锻炼,他的能力在各方面都得到了补充和加强,对企业运营的宏观认知上了一个大台阶。由于业绩突出,柴永林在1995年被委以重任,负责接收了一个被兼并的大企业。一年后,他就使这个企业扭亏为盈,并使这个企业创造了两年之内成为行业领头羊的发展神话。随后,他不断创造奇迹,《海尔人》称赞他:“你给他一块沙漠,他还给你一座花园。”

因材施教是开展员工培训必须遵守的一条重要原则。其实,对于企业而言,员工培训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员工成长,从而实现企业对他们的期望。

海尔的员工培训思路是“人人是人才”。海尔集团自创业以来一直将员工培训工作放在首位,上至集团董事长,下至车间一线工人,公司都会根据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设计制订出极具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为他们搭建个性化发展空间。在海尔,公司为员工设计了三种职业生涯:第一种是对管理人员的,第二种是对专业人员的,第三种是对工人的。每一种都有一个升迁的方向,每一种都设置有一成套的专业培训。

海尔员工培训的最大特色是将培训和上岗、升迁充分结合起来。海尔的升迁模式是海豚式升迁。海豚是海洋中最聪明、最有智慧的动物,它下潜得越深,则跳得越高。比如,一个员工进厂以后工作表现很好,很有潜力,企业期望他成为一个事业部的部长,但他仅有生产系统方面的经验,对市场系统的经验可能就非常缺乏。怎么办?派他到市场上去。到市场去之后他必须到下边从事最基层的工作,然后从这个最基层岗位再一步步干上来。如果能干上来,就上岗,如果干不上来,就回到原来的老岗位上去。即便是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但如果缺乏某方面的经验,也要派他下去,到基层去锻炼。

海尔培训方式注重有效性还表现在现身说法。以技能培训为例子,技能培训是海尔培训工作的重点。技能培训采用的是通过员工身边案例、工作现场进行的“即时培训”模式。具体说,就是抓住实际工作中随时出现的最优秀或者最失败的案例,当日下班后立即在现场进行案例剖析,针对案例中反映出的问题或模式,来统一人员的动作、观念、技能,然后利用现场看板的形式在区域内进行培训学习。

对于一些典型意义突出的案例,他们会发表在集团内部的报纸《海尔人》上,促使更大范围的讨论和学习,从而使更多的员工能从案例中学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及观念,提高员工的技能。海尔就是凭借这种最为有效的培训方式保证了企业持续高速发展的动力。

优秀的总经理应该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培训员工,并注意突出培训方式的有效性、适用性,从而使培训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第三十三、人才断档,公司运营会断链

152. 使员工参与到工作实战中去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港口旁边,时常有一个慈悲的老妪在傍晚时分出来散步。每次出来的时候,老人都会带些面包之类的食物,将这些食物分给栖息在海边的野雁吃。大雁是随季节性变化而迁移的候鸟,每年冬季将要来临的时候,它们会从北方飞到气候温暖的南方去越冬。由于老妪每天都来喂养,吃喝不愁,大雁就再也不用出去觅食,天天围绕着老人转。久而久之,大雁逐渐变肥。这一年冬天来临的时候,野雁由于飞不到南方,则累死在途中。

员工不能被锻炼出来,企业就不可能有竞争力。很多领导者对所有的事情大包大揽,就像是故事中的老妪,员工就像是被喂养的大雁,对领导者很依赖。员工失去了创造性,失去了工作激情和挑战高难度工作的信心、勇气。结果,什么事情也不干,什么事情也干不成,能力越来越糟。企业随着员工的平庸而陷入停滞不前的发展泥潭。

总经理一定要知道,工作岗位就是最好的培训地。戴尔电脑的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就是利用工作岗位,使员工参与到工作实战中去,从而练就了一大批出色的最早使用电子商务的员工。

戴尔很早就意识到,互联网将彻底改变人的生活形态与工作习惯,而且是直销的一种利器,有必要大力宣传、推动对互联网的重视。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迈克尔·戴尔安排在公司内部到处张贴一种大海报,在这张海报上,迈克尔·戴尔本人一脸酷相,半侧着身子,一手直指向画外(观众),海报上印了一行大字:“迈克尔希望你把互联网搞通!”戴尔还在好几次公开演讲中热情洋溢地重申他对互联网的看法。此番努力的结果是:戴尔电脑有70%的营业额可以通过网络下单成交,公司的多数管理制度及工具可以在网络上实行。凡是经历过网络下单的戴尔员工,从此告别了传统的工作方式。这一转变,极大地提高了戴尔的工作效率。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王牌部队,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是从工作岗位培养出人才的典型代表。“出汽车、出经验、出人才”,一汽集团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的同时,也为自己培养造就了一支素质过硬、特别能战斗的人才队伍,“人赢则赢”这一规律被演绎得更加生动。

一汽集团每年都要招聘500多名新毕业的大学生,大学生通过入厂培训后,全部分配到基层锻炼,并配有导师指导,经过一年的实践锻炼后,根据企业的需要和个人的实际能力再确定岗位,人事部门定期进行考察、甄选,其中的优秀者将进入人才库,作为后备人才重点培养,并实施动态管理。让大学生们参与解决企业在生产、质量、技术、经营和管理等方面遇到的难题,既推动了企业的工作,也使他们在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和考察。工作岗位是一汽集团培养大学生的第一主战场。从这个战场上走出的人才,能打硬仗,能打胜仗。在工作岗位上锻炼人才,成为一汽集团持续辉煌的秘诀之一。

在这里,需要提醒总经理注意的是,要想在工作岗位上培养员工,首先要为员工提供合适的位子。把员工放到合适的位子上,还要使员工明确自己的责任。只有每一位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责任,才能更好地完成团队任务,才能实现更好地成长。

要激发员工的潜能,把员工放到最能发挥其特长的岗位上去,通过岗位锻炼激发员工的潜能。平庸多半是被放错了位置,每个员工都有各自的长处和不足,关键是领导如何扬其长避其短。另外,领导要适时把员工放到新的工作环境中接受新的工作任务,用不同的岗位锻炼员工,从而保持员工的持续学习状态。

从工作岗位中锻炼出来的员工,必定是最有战斗力的优秀员工。

153. 重视员工领导力的培养

有这样一个电影镜头:战场上,硝烟弥漫,班长被敌人的枪火击中,即将停止生命的心跳。班里还剩下5个成员,战斗还在继续,他一把拉过身边的一个战士,说:我死了,你就是班长,指挥全班继续战斗。火线上的任命最具有感染力,其他士兵服从命令,跟随着新任班长的身影继续坚守在阵地。但是,问题出现了,从来没有指挥过别人的这位新班长,在猛烈的敌人炮火面前陷入了犹豫:死守,还是突围?他一犹豫不当紧,但敌人趁机围了上来,将他们全部俘虏。

关键的时候,领导者的职业素质出现了问题,致使全军覆灭。商业就是战场,任何企业或者组织就是冲锋在战场上的连队。要想在关键时候使企业不掉链子,要想在关键时候有人承担起领导责任,企业需要在日常加强对员工的培养。

作为业务遍布世界、历史悠久的跨国公司,摩托罗拉就很重视所有员工领导力的发展。摩托罗拉的领导人培养指导原则主要包括:培养关键性人才成为“下一代的领导者”;留住最佳人才;通过标杆学习来不断提高;培养全球型领导人才。摩托罗拉根据长期经营实践中摸索总结的经验,制定了独特的领导力衡量标准和行为规范,这就是著名的摩托罗拉的领导力“四个e和永恒的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