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魏晋,五代绘画艺术鉴
18142400000007

第7章 唐代的著名画家及绘画艺术(2)

其祖父为唐长平王李叔良,叔良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唐武德元年,叔良官拜刑部侍郎,并进爵为王。武德四年,突厥人入侵,李渊命叔良率五军击之。叔良被流矢射中而薨,死后被赠左翊卫大将军、灵州总管,谥曰肃。

李思训的父亲名叫李孝斌,官至原州都督府长史。

李思训在唐高宗时做到了江都令。碰上武则天要革唐宗室的命,许多宗室贵族被陷害,李思训在这时弃官潜匿。唐神龙初年,唐中宗即位,因为李思训是幸存不多的李唐正宗,所以直接被授予宗正卿的高官,封陇西郡公,实封200户。唐玄宗开元初,李思训被授予左羽林大将军,进封彭国公,更加实封200户,不久又任右武卫大将军。开元六年卒,赠秦州都督,陪葬桥陵。

思训兄弟之间妙极丹青的有五人,思训最为当时人所器重。他的画作都极为超绝,尤工山石林泉,笔格遒劲,得湍濑潺湲、烟霞缥渺难写之状。天宝中,唐明皇召李思训画大同殿壁画,兼掩障。一天皇宫中夜闻有水声,唐明皇说李思训一定是通神之佳手,如果没有技进乎道,并且不为富贵所埋没,他怎么能够得此荒远闲暇之趣!其子昭道,在当时的书画界也很有名气,当时人称其父子为“大李将军、小李将军”,大李将军指李思训,小李将军指李昭道。今天所说的青绿着色山水,据说就是从大小李将军而来。

五代时著名画家荆浩评论李思训画作时说:“李将军理深思远,笔迹甚精,虽巧而华,大亏墨彩。”明人陈继儒认为“山水画自唐始变,盖有两宗,李思训王维是也。李之传为宋王诜、郭熙、张择端、赵伯驹伯骕,以及于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皆李派。”(《清河书画舫》)因此有山水画南北宗之说,如明代徐沁在《明画录》中说:“自唐以来,画学与禅宗并盛,山水一派亦分为南北两宗。北宗首推李思训昭道父子,流传为宋之赵幹及伯驹、伯骕,下逮南宋之李唐、夏圭、马远。”

从画史上说,李思训是后代“金碧山水”或“青绿山水”这一画科的创始人,而其开创的斧劈皴画法,即用笔侧锋,依轮廓而起的笔法则使中国的传统山水画真正走向了成熟。明代张丑对大小李将军的画法很有研究,称“其用绢则祖吴道子法,皆以热汤半熟,入粉搥如银版,故作山水人物,精彩入笔。五代以来,此法中绝矣。后人收李画必以绢辨,其纹粗者非是。又按思训画本,能于遒劲内,备极古雅清逸之趣,是以妙绝古今。昭道则一味极细,相去盖星渊也。”

传世作品只有《江帆楼阁图》,而且还不是很确定,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而李昭道则有《明皇幸蜀图》传世,亦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代山水画的重要发展是吴道子李思训以后的“泼墨”一体的出现。

泼墨山水的重要代表画家是韦偃(他也擅长人物及鞍马)、张璪(他的两句有名的话:“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总括古代绘画创作方面最根本的原则)、项容、王默等人。

三、王维

王 维也是当时著名的画家之一。他是贵胄子弟、又擅于诗歌和音乐,所以是一引人注目的人物。宋代已经有很多人把《江帆楼阁图》五代时西蜀及南唐人画的雪景作为王维的作品。王维画的《辋川图》描写生活的环境,表现了恬淡闲居的生活理想。这幅画历来被当作可以说明王维的绘画艺术的作品,现在只存翻摹石刻的拓本。王维《雪溪图》是一幅风格古朴的小帧风景。号称为王维的《济南伏生像》成功地表现了一个古代儒者的形象。

四、曹霸和他的弟子韩幹

盛唐时期出现了画马的名家:曹霸和他的弟子韩幹。

曹霸画人物和马曾得到诗人杜甫的赞诵。杜甫在《丹青引》一诗中谈到曹霸画出了良相、猛将的威仪,也画出了天马的“迥立阊阖生长风”的英姿,一种在皇帝的威严前毫无所惧的自由洒脱的神态。

韩幹也是一个多方面的画家,尤以画了很多皇帝及贵族的良马而出名。他少时家贫,曾为卖酒家送酒,因而结识了王维兄弟,得到他们的金钱资助,才有机会学画十余年,而成了名手。

《照夜白图卷》

韩幹的《照夜白图卷》画的是玄宗李隆基的御马。画中所描绘的马的形象,不是表面的形似,而是踊腾有力的神态。

《牧马图》

韩幹的《牧马图》,是他存世作品之一,上有宋徽宗手题“韩干真迹”,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牧马图》的艺术水准还要高于《照夜白》,画面比例更加完美,白马黑马的位置安排令人叫绝,韩干的用笔又是如此的严谨而潇洒,严谨和潇洒本是不相容的图绘风格,一般的才力根本无法将它们统摄在一幅画中,但韩干做到了。不仅如此,韩干的造型象一枚完美的卵,他将一切要表达的意义全部圆融在小小的一片绢上,那么纤细有利的笔毫,那么淋漓尽致的表达。

这幅画中的两匹马都给人以极其真实的印象,准确地表现了骏骑的身形、体态和精神,骑马人的形象也是有性格的。

五、盛唐时期的人物肖像画家

盛唐时期人物肖像画的画家,如陈闳、张萱、杨昇、杨宁(三人都是开元年间史馆画直)、车道政、钱国养等人都是比较有名的,代表了当时宗教画以外的一部分人物画,特别是肖像的繁荣。这些画家都是隶属于宫廷的。他们的作品有很多就是直接描写宫廷的,如武后、明皇、杨贵妃、虢国夫人等人的各种活动。这一类作品中规模较大者是《金桥图》,描绘唐明皇封泰山回来,车驾过上党金桥时,数十里间旗帜鲜华羽卫齐肃的景象,由陈闳画明皇的肖像及所乘的照夜白马,吴道子画桥梁、山水、车舆、人物、草木、鸷鸟、器仗、帷幕,韦无忝画狗、马、驴、螺、牛、羊、橐驼、猴、兔、猪等。这幅由三位名家集体创作的图画,唐时被誉为“三绝”而得到特别重视。

六、张萱的仕女画

在唐朝,佛教美术明显的世俗化了。根据佛典仪规而创造的佛的形象充分体现了来自人间的、现实性的美感要求,而菩萨天女等具有体态丰腴、容貌端丽的风姿。——这一切都可以在敦煌画中看出,以道德高尚闻名于时的道宣和尚就曾慨叹过庙中菩萨居然和妓女一个模样。更有大胆的画家径直把豪贵家中的姬妾画到佛寺壁画中去,长安道政坊宝应寺壁画中的“释梵天女,悉齐公(魏元忠)妓小小等写真也。”(画家可能是韩幹)。

佛教美术世俗化发展的结果,使孕育在宗教美术中的现实性因素充分显露出来,成为世俗美术的营养,最后世俗美术摆脱了宗教的羁绊得到独立的发展。这一发展趋势是绘画艺术的进步现象,因为它代表着艺术进一步走向了现实。这时在绘画艺术中得到了反映的现实生活虽然还是片面的、狭窄的,主要地以贵族生活为对象,但这仍是进步的。世俗的美术是以贵族的美术开始的。

唐代封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美术发展的社会条件:均田制的破坏、两税法的实施、手工业商业活跃、商品经济的扩大。唐代社会的矛盾与危机因而进一步深刻化了,同时在思想意识上引起对物质生活的强烈的兴趣,贵族中间更流行着崇尚物质享受的享乐思想。

周昉及其画派就是产生于这一时代趋势中,在美术上的具体的代表者。

盛唐时期的人物肖像画家中,张萱擅长画妇女婴儿,他的时代较周昉略早,是开元年间的画官,而为周昉仕女画的先驱。张萱画妇女形象,据说以朱色晕染耳根为其特点。他特别长于画贵族的年轻男子和妇女,不仅处理人物形象,而且在点缀景物位置亭台树木花鸟等环境描写方面也很见长。他以“金井梧桐秋叶黄”诗句为题,创作了描写宫廷妇女被遗弃冷落的寂寞生活的图画获得成功。

唐代王帝李隆基取得帝位后,在政治上的骄侈,在生活上嬖幸杨贵妃,从此不亲朝政,国家大事交由奸相、宦官掌握,杨家姐妹煊赫一时,炙手可热。当时的宰相的人选以老奸臣滑、贪婪无餍的李林甫、杨国忠之流代替敢于直言谏诤、勤于国事的韩休、张九龄等人。国家由鼎盛时期衰败下来,统治集团过着极度奢侈腐朽的生活。唐代画家张萱对朝政一切耳闻目睹,《虢国夫人游春图》就是这种情景的真实写照。

《虢国夫人游春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以大宝年间虢国夫人游春为主题,一个中年太监浅黄色骏马前行,戴乌纱冠,衣着的驾凤团花,刺绣极为精微。紧接在从监之后而来的是一位乘菊花青马的少女,乌黑的头发左右分开,梳成两个发髻,着胭脂红窄袖衫下衬红花白锦裙,动作栩栩如生。在少女左略后又一乘黑色骏马的中年从监随行。以上三骑是整个行列的前卫,马的蹄脚似在疾驰。虢国夫人姐妹并辔而行,都乘着雄健骅骝。虢国一骑在前进行列的右边,也正是全画的中心,双手握缰,她的脸庞非常丰润,是淡扫娥月不施脂粉的本来面目,表情凝重而有些蕴藉的意味。鬓发浓黑如漆,身着淡青窄袖上衣,下着胭脂描金花团裙。在虢国右面并骑而行的为虢国夫人。她的装束一如虢国,侧面迎向虢国,似有所语。虢国姐妹之后,横列为后卫三骑,居中的为年老待姆,神态矜持,小心谨慎;幼女态度安详。整幅画中人物风姿绰约而又豪华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