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魏晋,五代绘画艺术鉴
18142400000008

第8章 唐代的著名画家及绘画艺术(3)

张萱在服饰的描绘上颇下功夫,意在以服饰点明春光时节,人物穿的轻薄都丽春服,告诉人们正是风和日丽,春光明媚季节。作者在人物马匹的着色上,手法独到,虽是花团锦簇,却又层次井然,有变化而又调和。画面色彩衬托得鲜明夺目。马匹描绘尤具匠心,体态丰满而有骨有肉,结实生动。画面不设背景,利用虚实关系,在突出主题同时又给观者以想像余地。

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原作早已散失了,现存的极为精工的北宋摹本,足可以看出作者非凡才能和高超艺术修养以及极其敏锐的观察力。画幅不仅刻画了人物外部特征,内在的性格和情绪也得到很好的揭示,特别是虢国夫人的奢侈放荡生活表现得入微细腻。

张萱是唐代大画家,以画仕女驰誉天下,画风提炼简劲而流动,赋色艳丽而不俗。对我国绘画影响极为深远。

《捣练图卷》从各方面描写了捣练工作中的贵族妇女。全卷共分三段,开始一段是四个妇女在捣练,最末一段是把练扯直了,用熨斗加以熨平,中间一段在络线,缝制。全画中除人物的一般动作及动作间的联系都很自然合理外,若干细微的动作描写得尤其具体生动,例如:捣练中的挽袖、扯绢时微微着力的后退,搧火小女的畏热而回首等。

《捣练图卷》

约略和张萱同时的仕女画家尚有李凑和谈皎,他们以画“大髻宽衣”的妇女形象著名,作品已无存,但可知是产生于仕女画流行的风气之中的。

和张萱同时的唐代的妇女画的画迹至今尚可以见到的,例如西安发现的韦顼墓室的石刻线画八幅女侍的写照(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和咸阳底张湾景云元年墓(公元710年)发现的彩色的壁画多幅,画中各有不同的姿态和优美风度。这些壁画及石刻画是了解盛唐时期文化和政治中心的长安绘画艺术直接有关的材料。

七、周昉及其作品的历史地位

周昉,字仲朗,又字景玄,长安人。活跃于代宗李豫德宗李适时期(公元763一804年)。他的家世是贵族,其兄周皓是一有战功的将官。周昉是在贵族生活中度过的。

周昉是当时有名的宗教画家兼人物画家。关于他的活动,流传着下面两个有意义的小故事。周昉、韩幹都画了郭子仪的女婿赵纵的肖像。两幅画悬挂在一起,众人都分不出优劣。后来郭子仪的女儿亲自来看,认为韩幹的画“空得赵郎状貌”,而周昉能够“兼移其神气、得赵郎情性笑言之状”。因而,周昉的艺术被认为超过了韩幹。这是说,周昉的肖像能够传神,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周昉曾在长安通化门外新修的章明寺(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画壁画,画就草稿以后,京城人士来观者数以万计,并纷纷提出意见,有人说好,有人指出缺点,周昉虚心倾听,经过了一个月的修改,使公众认为完全满意,而被推许为当时第一。这一个故事不仅说明了周昉作为一个优秀的画家所具有的美德,而且具体说明了宗教美术是如何和群众的要求与愿望得到了结合的。

周昉作画是非常认真的,据说创作时不停思考“至于感通梦寐,示现相仪,传诸心匠”——梦中见到了所追求的形象。

周昉创造的最著名的佛教形象是“水月观音”,见于记载。长安光德坊胜光寺塔东南院有周昉的画迹,敦煌莫高窟发现的一帧及安西万佛峡的洞窟壁画中至今尚有唐人水月观音图的实例。周昉的佛教画曾成为长期流行的标准,而称为“周家样”。

周昉作品的特点,据当时人记载是“衣裳劲简”,“彩色柔丽”,所描绘的妇女形象是“以丰厚为体”,这些特点都可以在现存周昉的作品:《纨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中见到。

《调琴啜茗图》和《纨扇仕女图》过去都被认为是周昉的作品。作品的时代和风格都是和周昉接近的。《调琴啜茗图》表现两个妇女在安静地期待着另一个妇女调弄琴弦准备演奏。图中啜茶的出神的背影和调弄琴弦的细致动作,都被描得很精确而富有表现力。这幅画,通过刹那间的动作姿态,描写出古代贵族妇女在无所事事的单调生活中的悠闲心情。《纨扇仕女图》在这一点上同样也获得成功。开卷处一个贵妇懒散地倚坐着,若有所思的神态也透露出她们生活的寂寞。《纨扇仕女图》全卷凡十三人,表现了宫廷日常生活的景象。

《纨扇仕女图》

《簪花仕女图》

《簪花仕女图卷》取材宫廷妇女的生活,装饰华丽奢艳的嫔妃们在庭园中闲步。人物体态丰腴,动作从容悠缓,表情安详平和,嫔妃们的身份及生活特点表现得很充分。环境只是借两只鹤和小狗暗示出来而未加以直接的描写。这幅画的主要成功是在形象及动态的刻画方面。

这些仕女画中最通行的主题就是古代贵族妇女们狭窄贫乏的生活中的寂寞、闲散和无聊。描写了她们的华丽的外表,也通过她们的神态揭示了她们的感情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于妇女的束缚。

周昉作品已遗失者很多,但从题目上可以看出大致的内容,例如:游春、烹茶、凭栏、横笛、舞鹤、揽照、吹箫、围棋等各种名目的仕女图。

周昉作品在唐代很受朝鲜人的欢迎。至今也还可见日本保留有周昉风格的古代仕女画。面型丰腴的妇女形象在唐代特别是中唐及其以后是广泛流行的。新疆吐鲁番古墓中也有发现。唐代陶俑中也很多。

周昉的弟子有程修巳、王朏、赵博宣、赵博文等。其中程修巳追随周昉达20年,和周昉关系最深,在当时也最受重视。

周昉作品题材的范围包括了张萱以及当时其他仕女画家作品所涉及的题材。其中除了一般的贵族妇女生活的题材以外,特别值得注意的即有具体地描写唐明皇李隆基和杨玉环各种活动的作品,如《明皇纳凉图》、《明皇斗鸡射鸟图》、《明皇击梧桐图》、《明皇夜游图》、《杨妃出浴图》、《太真教鹦鹉图》,以及有关虢国夫人的图画。这些作品直接表现皇帝及其生活中的奢靡浪漫的生活而不引起歧视,并且是被许多画家一再重复的。由此也可见当时仕女画得到蓬勃发展的社会心理背景。

在上述的唐代仕女画作品的实例中,《调琴啜茗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都是有明显的情节的,动作的描写也获得较大的成功,当时仕女画家描绘仕女们游春、凭栏、横笛、揽照等活动,其目的乃在于表现从事这些活动的人所处的情绪状态,而不是单纯地描写她们的外表活动,可以看出当时所达到的实际水平。而所有今天可以见到的唐代仕女画作品(包括新的出土的绘有仕女的壁画和绢画)之艺术形象上体现了时代生活的特点和审美思想,也有重要意义。

八、中唐以后的人物画

盛唐以后的仕女画是贵族美术的人物画的最显著的部分。其他尚有以贵族们宴饮游乐为题材的。现存的一些描写文人生活的作品也有一定价值。

韩滉的《文苑图》表现了四个诗人或倚了树,或坐在山石旁,创作时凝思静想,吮毫濡墨的神态。韩滉(公元723—787年),据记载是以画牛马最工,所以也有一些农村生活的作品。传为他所画的《五牛图卷》,以粗放的笔致真实而生动的刻画了五头牛不同的情态。

孙位的《高逸图》表现了四个文人闲适地坐在庭园中的情景。用简单的花树山石表现环境,四个人各具特点。孙位是有名的狂放的画家,曾在四川画过一些壁画,特别以表现战争的紧张场面而获得声誉。

此外还有《北齐勘书图》和《游骑图》两件作品,虽然是宋人临本,但是在人物的服饰,形象的刻画,构图等方面,以唐代作品为根据的。由于唐代作品的稀少,这两件作品对于我们了解唐代绘画的成就仍是有帮助的。

《游骑图》是画一群贵族打马球兴尽归来的骑从行列,人马行次关系自然而真实。名为《北齐勘书图》的这一幅画的内容,实际上可能只是几个贵族士人在宴饮之余,弹琴赋诗欢娱的景象,表现出人们不同的性格,有人比较放纵,正在拉拉扯扯,而打翻了盛果品的盘子,有人正在苦思,有人文思甚捷,仆从们围了他索要诗篇。场面中人物的形象很多样。由于不画环境和背景,使门外牵马人也出现在同一场面中。

这几幅画在人物神态的描写上都达到一定程度的具体性。环境的描写或省略,或非常简单,主要是通过人的形象进行集中的描写的。它们和前述的仕女画同样代表了公元10世纪以前人物画的技巧水平。

周昉以后的宗教画家李真所画的肖像画五幅《真言五祖图》(密教的重要传播者)一直保存在日本,其中不空和尚的肖像保存比较完整,很能表现出不空和尚的性格。

九、唐代花鸟画的发展

随着人物、山水画的发展,花鸟画也独立发展起来。睿宗李旦(公元8世纪初)时画鹤的名手薛稷创造了用鹤装绘六扇屏风的形式。唐代后期的边鸾(德宗时期)以画孔雀、折枝花、蜂蝶以及各种名贵的花卉禽鸟有名。唐末的刁光胤善画湖石、花竹、猫兔、鸟雀之类,他避乱去四川后,为五代四川画家黄筌、孔嵩等人所师法。这时的花鸟画一般的都是追求华丽的效果,并以宫廷园林为背景,显然反映了贵族的爱好和趣味。

唐代后期的绘画艺术为五代的绘画艺术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