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课外雅致生活-瞬间的拼杀,乒乓球
18142900000002

第2章 球拍的演变

在乒乓球运动刚刚萌芽的时候,人们打球有的用雪茄盒盖,有的用长柄木板。后来又使用与网球拍相似的一种球拍,但略小些,上面绷了一层皮子。用木头雕刻成的球拍流行了多年后,又有人在木板上粘一层砂纸、软木。具有重大意义的革新是在20世纪初软木换成了胶皮,这使得乒乓球技术发生了一场革命。

事情发生在1903年的伦敦,一位叫古德的乒乓球爱好者正在参加比赛。第一轮比赛后,他感到不适,去药店买药,发现了找零钱用的胶皮盘,回家后去掉了拍面上的软木,换上胶皮。

翌日,他用令人惊异的新拍从容不迫地战胜了对手。胶皮拍开始风行,随之出现了表面有颗粒的胶皮拍。此前的乒乓球技术十分简单,只是单纯地挡球,胶皮拍使击球的弹性和摩擦力增强,可以加转。于是削球打法诞生,并迅速流传开来。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1952年日本选手佐藤博治首先使用海绵拍,夺得十九届世界锦标赛冠军。海绵拍进一步增强了击球的速度、力量、旋转。乒乓优势从欧洲转到亚洲,日本称雄于世界。

国际乒联于1959年作出规定,海绵上必须加胶皮。从此,有人仍使用胶皮拍,但更多的人使用海绵胶皮拍,各种不同性能的胶皮不断出现,有正面胶粒,有反贴胶粒,有生胶,有长胶,有防弧(圈球)胶等等。乒乓球技术也变得更加复杂了。

1960-1961年间,“弧圈球”被发明,这种更为强烈的上旋球并不是全新的击球方式,可是一旦与现代的海绵胶皮拍相结合,旋转威力就极其明显。1971年世锦赛,乒乓球又向另一方向迈出了新的一步——中国的梁戈亮使用一面长胶、一面反胶的球拍,在接触球的瞬间,尤其是发球时,通过不停地转球拍来迷惑对手,频频得分,为了不让对方借助声音判断他击球的旋转,他还会猛力跺脚,这些都给对手造成了恐慌。

1985年在瑞典举行的国际乒联第38届会议上,代表们讨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项,应该是有关球拍覆盖物的规定:“球拍的表面,必须一面呈鲜红色,另一面呈黑色,而不论两面是否都用来击球。”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讨论最激烈的问题,是液体胶水是否应该被禁用,因为科学己经证明,一时被吸入体内,这些胶水会对人体有害。根据国际乒联的决议,有机胶水原本应在1995年千别乒乓球运动,但最后不了了之,2004年此事被旧话重提,有机胶水的命运很可能将在本届世锦赛期间见分晓。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主要讨论的是颗粒、胶皮的颗粒高度,最终,长胶和正胶都受到了一定的程度的限制。

2000年大球的起用,促成了乒乓球拍特别是球拍覆盖物的再度进化,具有高张力的所谓内能型胶被普遍应用,这种弹性更强的新产品可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人们对胶水的依赖。与此同时,带有人造纤维的球板是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因为它顺应了当前乒乓球更趋凶狠、快速的支柱潮流,但规则中关于纤维的限制也受到了些许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