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课外雅致生活-勇敢者的运动,拳击
18143100000013

第13章 拳击比赛的规则(2)

在拳击台的一个中立角处设置专用台阶,供场外医生和台上裁判专用,同时避免比赛双方的任何接触。台上的四角均有固定在台角的立柱,四个立柱间用三条粗绳围拦成一个正方形空间,以保护运动员。台上四个角落处均放有5~7厘米厚,20厘米宽的软护垫,运动员双方分为红色和蓝色,仲裁席左边的应放红护垫,为红角方,对面角放蓝护垫为蓝角方,另外两个角放白色软护垫,为中立角。中立角处要放置两个小塑料袋,供台上裁判员放用过的止血棉球和纱布。

拳击台的四周应有宽度不少于3米的中立区域,这是仲裁委员会和评判员的工作所需,中立区要用栏住围起来,用来避免发生意外,影响裁判员的正常工作。仲裁席在拳击台的正面,在仲裁席的前面是1号伴判员席,左侧面是2号评判员席,对面是3号和4号评判席,右侧面是5号评判员席。评判员席距拳击台的距离是1米,每个评判员背后和观众的距离最少为2米。

在国际拳击比赛或全国拳击比赛时,由于参赛人数多,规模大,所以比赛时可同时使用两个拳击台。但一定要注意两个拳击台之间要有相当的距离,不要太近;两个拳击台上比赛开始和结束时的音响要有明显区别;两个拳击台要各自设立仲裁委员会,以保证仲裁的公正合理。

比赛时对比赛条件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如果在室外比赛,比赛时的气温不得低于18℃,如果在室内比赛,比赛时室内气温不得低于18℃。室外比赛时如果遇上下雨,赛场的上方必须要有顶篷,比赛时不能在雨中进行。比赛用的拳击台面必须要坚固结实,平整稳固,不能在台面上有任何障碍,台面上要有1.5厘米~2.0厘米的厚毡子或橡胶垫,软硬适度。台表面的帆布要拉正固定,平贴台面,便于运动员在台面上做任何技术动作。

拳击台四周的围绳要坚固结实,一般用3厘米到5厘米直径的粗绳。拳击台每侧有3道围绳,从四角的固定竖杆上拉出,3道围绳距离拳击台面的高度分别为40厘米,80厘米,130厘米。围绳应用柔软光滑的材料裹起来,以免擦伤运动员。拳击台围绳以外四周至少要有50厘米的绳外台面,以保证运动员不致失足掉下拳击台。为了使围绳更加稳固,四周的围绳均须用两条质地紧密,宽度3~4厘米的帆布以同等距离上下固定住。拳击台的围绳也可用四道绳子,每根围绳离台面的高度分别为40.6厘米、71.l厘米、101.6厘米和132.1厘米。

(二)护手绷带

护手绷带是用来保护运动员手的用具,拳击比赛标准护手绷带长2.5米,宽5厘米。按照国际业余拳联(AIBA)的第十次会议的有关决定,欧洲拳击锦标赛、世界拳击锦标赛、世界杯拳击赛和奥运会拳击比赛的主办国,应为每名参赛运动员的每场比赛提供绷带。绷带由拳套管理员发给拳手拳套的同时发放,而且每场比赛必须发放新的绷带。参赛运动员必须使用大会统一发放的绷带,不得以任何借口换用其他绷带或加长绷带。在比赛中如果绷带松开,台上裁判应予以系紧,但如在任何一局比赛未开始便松了,就可以认为是故意的,这时台上裁判应该对该运动员予以判罚。如果运动员不遵守有关绷带尺寸的规定,或运动员使用自己的绷带时,拳套管理员和台上裁判有权制止,令其在规定的时间内更换,否则将取消该运动员比赛资格。所以,手套管理员应选派有经验者担任,并要始终坚持原则,一视同仁。

护手绷带一般都采用吸水性很强的棉纱制成,不要用其他质地的布料。缠护手绷带时,要注意腕部可以适当地缠的紧一些,手掌、手指等其他部位通常不能缠的过紧,因为缠的过紧,会使手指失去活动余地,影响技术动作的使用发挥。缠护手绷带的方法和顺序,可以按的顺序进行。

(三)拳击手套

根据国际业余拳联的规定,拳击运动员在参加拳击比赛时,一定要戴拳击手套。拳击比赛时按体重级别使用不同重量的手套,48~67公斤级要使用226克重的手套,71~91公斤级使用284克重的手套。而且在拳击比赛时,组委会要准备好两副和赛同样的拳套,一副是226克,另一副是284克,以备运动员手套出现问题时随时更换。

参加国际比赛时,运动员所用的手套要经过国际拳联代表的检查许可,才能使用。我国拳击比赛用手套必须经过中国拳协批准,而且一场比赛中双方运动员的手套必须是同一厂家同一型号的产品。按照规定,手套的套峰击打面要用非常清晰的白色标出,以便在运动员击打时,台上裁判员和评判员都能判别出运动员是否用拳锋部位击打对方。拳套不能有丝毫破损,带子要结扎在拳套背部,长出的带子塞进套筒,露在手套背面的结头处要用橡皮膏粘住,橡皮膏的长不应超过7.5厘米,宽不应超过2.5厘米。比赛期间,要有两名拳套管理人员专门检查拳套,如果怀疑手套有问题,管理人员有责任和义务检查运动员的拳套以及绷带是否符合规则要求。

按规则规定,台上裁判员每场比赛都要检查两个参赛者是否戴用符合规则的拳套,并要检查拳套填充物的软硬度,看拳套是否有破损等,如发现上述问题,应马上让运动员更换拳套,更换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分钟,一般是1分钟的时间。比赛中拳套上的带子松了,台上裁判应帮助系紧,但如果发现运动员故意解开带子,台上裁判应该立即警告该运动员。

(四)拳击服装与护具

拳击服装包括背心、短裤和软底鞋。背心应松紧适宜,不能影响技术动作的发挥。拳击短裤要宽松长大,裤长必须到大腿部位的一半,不能让护裆有所暴露,更不能影响比赛。拳手必须穿软底鞋,而且要绑紧牢靠。比赛时如果服装出现问题,台上裁判员应立即暂停比赛,给运动员1分钟的时间更换、最多不超过2分钟,运动员应准备好备用服装,以备更换。

拳击的护具包括护头、护齿和护裆。参加比赛时运动员必须使用护头,双方运动员,护头的规格、样式要统一,一方为红色,一方为蓝色,和各自所在的角色要一致,而且所用护头必须是国家拳协批准认可的统一护头。

规则规定,比赛时运动员必须使用护齿,护齿的大小应合适。如果运动员没有自带护齿,东道主有义务提供。比赛时不允许运动员故意吐出护齿,否则要受警告。如果护齿被打掉,台上裁判员捡起后把拳手带到他自己的角落,交助手冲洗干净后,再由台上裁判员给运动员戴好。运动员不能随意更换护齿;不戴护齿,比赛不能进行。运动员要穿戴护裆,如果护裆脱落或损坏,要及时更换和穿戴好,在1分钟内不能换好时,运动员可不戴护裆继续打满该回合,然后在休息时更换护裆。如果休息时不能及时穿戴好护裆,比赛则不能继续下去。

拳击比赛时,台上裁判员一旦发现运动员没有戴护齿、护裆或服装不合要求时,应立即禁止该运动员继续比赛,让其助手在规定时间内把护具和服装穿戴整理好,而且不准助手和运动员讲话,如果有意拖延时间,就要警告和判罚,严重者取消比赛资格。

四、拳击比赛的时间

根据国际业余拳联(AIBA)的规则规定,自1997年起,业余拳击比赛实行5回合制,每回合2分钟,回合间休息1分钟。职业拳击比赛一般采用4~12回合制,这要根据比赛双方经纪人的协商而定;最多时比赛达到15回合;每回合3分钟,回合间休息1分钟。

五、拳击比赛的体重级别

拳击比赛是根据运动员的体重,划分成不同的级别分别进行的。业余拳击比赛共分为12个体重级别,职业拳击比赛分为8个体重级别,世界青少年业余拳击比赛分为3个级别。

(一)业余拳击比赛的级别

(1)48公斤以下级(含48公斤);

(2)51公斤级(48公斤以上~51公斤);(3)54公斤级(51公斤以上~54公斤);(4)57公斤级(54公斤以上~57公斤);(5)60公斤级(57公斤以上~60公斤);(6)63.5公斤级(60公斤以上~63.5公斤);(7)67公斤级(63.5公斤以上~67公斤);(8)71公斤级(67公斤以上~71公斤);(9)75公斤级(71公斤以上~75公斤);(10)81公斤级(75公斤以上~81公斤);(11)91公斤级(81公斤以上~91公斤);(12)91公斤以上级

2.职业拳击比赛的级别(17个级别)

(1)Heavyweight(over190lbs.)重量级(86公斤级以上)

(2)Cruiserweight(190lbs.)次重量级(86公斤级)

(3)LightHeavyweight(175lbs.)轻重量级(79公斤级)

(4)SuperMiddleweight(168lbs.)超中量级(76公斤级)

(5)Middleweight(160lbs.)中量级(73公斤级)

(6)JuniorMiddleweight/SuperWelterweight(154lbs.)初中量级/超次中量级(70公斤级)

(7)Welterweight(147lbs.)次中量级(67公斤级)

(8)JuniorWelterweight/SuperLightweight(140lbs.)初次中量级/超轻量级(64公斤级)

(9)Lightweight(135lbs.)轻量级(61公斤级)

(10)JuniorLightweight/SuperFeatherweight(130lbs.)初轻量级/超次轻量级(59公斤级)

(11)Featherweight(126lbs.)次轻量级(57公斤级)

(12)Junior Featherweight/Super Bantamweight (122lbs.)超最轻量级(55公斤级)

(13)Bantamweight(118lbs.)最轻量级(53公斤级)

(14)JuniorBantamweight/SuperFlyweight(115lbs.)超次最轻量级(52公斤级)

(15)Flyweight(112lbs.)次最轻量级(50公斤级)

(16)JuniorFlyweight/LightFlyweight(108lbs.)最次轻量级(49公斤级)

(17)MiniFlyweight/MinimumWeight(105lbs.)迷你轻量级(48公斤级)

3.世界青少年业余拳击比赛的级别

(1)轻量级58.97公斤以下

(2)轻中量级63.50公斤以下

(3)中量级69.85公斤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