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课外雅致生活-勇敢者的运动,拳击
18143100000004

第4章 拳击的基本动作

一、准备姿势

(一)正确站立姿势

体重应均匀地分到两脚趾骨基节部位,然后,轻松地上跳,在着地时,还要使体重均匀地分布到两脚趾骨基节部位上,要求上体要直,不破坏站立姿势;着地时像猫似的轻松落地。

以下讲的是以正手为准(左撇子应同他相反)。

(二)下半身

1.首先面对对方,相隔半步,双臂自然下垂站稳。

2.面向对方,左脚向前出35~45厘米。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和习惯来确定距离,一般使自己感到舒适为好。

3.右脚与左脚呈45度角,为了减少一点幅度,右脚跟往右侧开一点,左右分开的距离为20~30厘米。这样的站法主要目的是在受到外来打击时,身体保持平衡。假如站成一条横线,受不住从前方来的直拳,容易后倒;站成一条竖线,容易横倒,对攻防两方面都不利。

4.后脚跟抬起5厘米左右,把自己的体重均匀的落到前后脚趾骨基节部位。前腿的膝关节微屈,同时,后脚也跟着前脚微屈膝。重心放置在两腿之间,身体不论处于静止还是移动状态,重心投影均不得越出两足以及两足间的支撑面。

上述是对拳击时下半身的基本姿势要求,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可以利用膝盖的屈伸力量加强后脚的蹬力,重心移动灵活,但要注意不要右脚跟着地,以免影响脚移动速度。现代拳击最讲究的是速度。两脚距离大,影响速度的发挥,但稳定性好,适用于猛攻型选手;距离小,速度快,但稳定性差,适用于技巧型选手。

(三)上半身

1.头形。低头收下颌,前额朝向对手,双目注视对手眼睛,上下齿合拢,舌贴上腭,脸部表情自然。一般看对方的眼睛能看出对方的进攻意图。现代美国提倡的一种方法是注视对方的脚法,这样的优点是能看出对方的一举一动,而自己的意图又不易对方发觉。

2.上半身自然地落在腰部。不能把上身向左、右、前、后歪。上体应斜向对方,微前含胸,左肩略向前,两肩匆过分耸起,也不要下垂。身体向左或向右扭动时,以腰部和髓关节作转动轴。

3.臂形。左臂在前,右臂在后。左拳略高于肩,同对方的下巴平齐,防护左面颊,左肘屈大于90度,下垂防护左肋;右拳置于肩前,防护右面颊,右肘屈小于90度,下垂防护右肋,有拳轻轻握紧并对准对方的下巴。为了保护自己的下巴和左耳,左肩向前伸出的同时,稍上提。注意:如果提得过大,就会增加疲劳,影响左手的刺拳速度。上述的上身姿势就是要求在做好保护上体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把身体调整在有利的进攻位置。

二、拳法

拳是拳击手的惟一武器。拳击手的打击之所以有很大的破坏力,不是因为拳头硬,而是因为它有很大的速度和力量。正确的握拳法是打出有力拳的第一步。

食指和中指、小指和无名指并拢内屈,拇指放在中指和食指的上面,拳头稍内扣,拳峰朝着对方。握拳不要大用劲。否则,臂肌会很快疲劳,拳速也会降低。但是在拳击对方的要害部位前一刹那,要用力握拳。握拳掌握好了,应该用拳的什么部位来打击对方呢?从食指到小指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成为一个平面,这个部位叫做指关节部位。指关节部位的中心在中指和食指之间,要用这个关节中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拳峰”,来打击对方的要害。

三、拳击的基本步法

步法是拳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搏斗时,如何保持身体平衡,灵活地移动身体,使自己始终处于进攻和防御的最佳位置,是一名拳击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步法的移动包含着进攻和防御的双重含义。

20世纪前的拳击比赛,运动员如果运用步法来避开对手的攻击,则被视为是胆怯的行为。1892年9月7日,拳击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出现了。美国旧金山银行职员詹姆斯·科贝特运用灵活的脚步移动,躲开少年大力士——约翰·沙利文强有力的打击,像逗小孩玩一样打击沙利文,终于获得胜利,轰动了拳击界。这一新战法,从而逐渐摒弃以前那种呆板的拳赛,为拳击界所广泛采用,发展到今天的拳击步法。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在盛赞拳王穆罕默德·阿里的步法移动的灵活性和打击的准确性时写道:“飘浮如粉蝶,冲刺若黄蜂。”可见步法的重要性。拳击的基本步法有滑步、冲刺步、侧步、环绕步、撤步等五种步法。

(一)滑步

1.前沿步右脚掌蹬地,左脚稍高地面向前滑进20~30厘米,后脚轻擦地面跟进。移动的步幅稍大于肩距。两脚以脚掌着地,身体重心始终保持在两腿之间。

2.后滑步左脚掌蹬地,右脚稍离地面向后滑行20~30厘米,左脚随即后滑一步,保持基本姿势。

3.左滑步右脚蹬地,左脚向左侧横滑一步约20~30厘米,右脚随即跟进,保持原来姿势。

4.右滑步左脚蹬地,右脚向右侧横滑一步约20~30厘米,左脚随即跟进,保持原来姿势。

5.要点:向某一方向移动时,该方向的脚称为方向脚。方向脚移动后,另一只脚要迅速跟进。滑步时,身体重心要平稳,重心勿超出支撑面。脚掌尽可能不离开地面,不可做跳跃步,两腿膝关节和大腿肌群自然放松。滑步是一种稳健的步法。其目的在于调整身体至最佳位置,逼近对手准备攻击,或引诱对方出击造成对手防御上的空隙,并趁机出拳攻击。使用滑步时要预防对手突然发起猛攻,有了思想准备就可应付突然的变化。

(二)冲刺步

左足平放在地面上。着力点在前脚掌上,右脚前脚掌着地,足跟稍抬起,左脚急速向前迈进一步(约40~50厘米),右脚随着跟上一步,仍保持好拳击攻防姿势,刺步与前沿步动作相似,唯速度加快。

要点:刺步是一种敏捷、快速、突然进攻的步法。当对手防守上暴露出破绽时,我即抓住有利时机配合直拳突然袭击。刺步易犯的主要错误是跨步式前进,即前脚凌空跨步前进。这样人体在凌空阶段时只有一只脚支撑,容易被对手击倒;另外,两脚着地远,足间距大,也会造成行动上的迟钝。因此,学习刺步时要注意前脚不可凌空跃进和两足间距过大。

(三)侧步

侧步是对手出拳方向的外侧上一步或向后转一步,避开对手的直拳攻击,为自己创造有利攻击位置的一种步法。侧步法有左右侧法两种,右侧步是向对手右拳方向侧步,左侧步是向对手左拳方向侧步。

1.右侧步对手打右直拳时,我右足先起动向右后侧转,左足以足尖为轴,足跟向左侧转动40度~60度。人站在对手右拳外侧。

2.左侧步对手打左直拳时,我右足先起动向右侧上一步,左足以足尖为轴,原地向右转100度~120度。人站在对手左拳外侧位置。左侧步比右侧步难度大,因为左侧步比右侧步更接近对手的右手,受到对方右手打击的可能性更大。掌握左侧步法能发挥自己的有力武器打击对方的腹部和下巴。

要点:使用左右侧步时,两足不走交叉步,身体不可左右摇摆。侧步是防御的一种,也是进攻的一部分,因此,在学习侧步时应注意和反击动作结合起来。

(四)环绕步

环绕步是以对手为中心,并围绕他移动的一种步法。环绕步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两种。它的动作好像侧步法,但它不属于侧步法,他的动作幅度较小,只微微闪躲对方的打击,并且能够反击。

1.逆时针环行(问右环行)当对手用左直拳打过来时,只向右侧动一点,用左直拳反击。因为对方的惯性和自己打出的冲力加在一起,其破坏力极大。拳击逆时针方向即向右侧环行,这种环行法最安全。

2.顺时针环行(向左环行)。

站在对方的内侧,即对方的腹部正面,充分利用自己的右手进行攻击。对方为了防守,把他的整个身体向右转体,从而使对攻的双方在一条直线上。这个时期向左环行,受对方攻击的可能性大,因此要做好防护。向左环行的脚法是左脚先向左移动,右脚跟着向左移动。

要点:运用环绕步的目的是,转移进攻方向,寻找进攻机会,或调整呼吸,以及短暂的休息。因此在练习和比赛中,不能消极防守,而要在防御中积极寻找战机,这样才能克敌制胜。

(五)撤步(又称急退步)

撤步的方法是:前脚掌用力撑地,后脚先后撤一大步,并且几乎同时迅速收回前脚,以保持好拳击的攻防姿势。

要点:使用撤步的目的在于迅速脱离战斗,避开对手的直拳攻击,或是重新调整战斗状态。在后撤一步后,如对手继续跟进攻击,不可连续后辙,应迅速向右或向左侧步,避开对手的连续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