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语文新课标必读-欧也妮·葛朗台
18145600000003

第3章 作品分析(2)

葛朗台死后,欧也妮才知道,自己继承了一笔总数高达1700万的财产。于是,她给了拿侬1200法郎,促成了拿侬和田产看守人高诺阿莱的婚姻。

欧也妮虽成为了家庭的主宰了,但她感情生活并没有改善。7年来她一直思念着查理,而没有与他人结婚。而查理呢,自离开索漠,就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对财富的追逐上。他先在印度发了财,后又开始从事肮脏的人口贸易,放高利贷,倒卖海盗赃物等。开初他还记得欧也妮的情分,可当他经过各种复杂的事情后,他就把她的爱情当作不存在了。1827年,他在巴黎的途中结识了曾在法国王宫担任过要职的奥勃里翁先生,查理为得到“新贵”头衔,日后获得政府职位,便答应了和奥勃里翁小姐结婚。不久欧也妮收到查理的来信,信中告诉了他与奥勃里翁小姐的婚姻,并随信寄来一张8000法郎的汇票,作为给欧也妮这位债主的回报。同时要欧也妮交还他的梳妆匣。欧也妮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但为了成全查理,让他不会因为父亲的破产而使婚姻失败,仍为查理偿还了400万法郎的债务。而查理得知欧也妮这样富有,非常后悔。随后欧也妮在悲愤中嫁给了公证人克罗旭,但条件是两人分居。欧也妮33岁的时候丈夫就死了,富有寡居的她依旧过着当年那种拮据的生活。可她办了不少公益事业:建了1所养老院、8处教会小学和一所图书馆。她用这些去回敬别人责备她吝啬的话。这就是欧也妮的一生。她后来成为索漠人倾慕的对象,如同当年克罗旭他们一样,开始包围这个有钱的寡妇。

精彩语言辑录

守财奴只顾眼前,不管来世。

金钱控制法律,控制政治,控制风俗,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不管什么义与不义,只要能够达到尘世的天堂,享尽繁华之福,化心肝为铁石,胼手胝足地去争取暂时的财富,这是今日最普遍的到处都揭示的思想,甚至法律上也这样写着。

躺在上帝面前的那沉默的羔羊,真是尘世的牺牲者最动人的写照。……金钱与鄙薄,才是守财奴的养料。

恋爱是我们第二次的脱胎换骨。

少女的同情与温柔,真有磁石般的力量。

苦难生平等。救苦救难是女子与天使相同的地方。

女人的错误,差不多老是因为相信善,或是相信真。

艺术成就

《欧也妮·葛朗台》写于1883年,是巴尔扎克最成功的长篇小说之一。在这篇文章发表的时候,也正是贵族阶级衰落的时代,“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全都破坏了”,取而代之的主要是嚣张跋扈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和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金钱势力。巴尔扎克通过对葛朗台和他的侄子查理血腥罪恶的发家史的描写,反映了这一时代特征。

这部小说的主角之一葛朗台是小说刻画最到位的人物。狡黠、贪婪、吝啬是他的最佳代名词,他唯一崇拜的上帝就是金钱,他的最大爱好就是一个人悄悄观摩金子,连临终前也不忘吩咐女儿看住金子。他做起生意来精明过人,有时候故意扮猪吃虎,诱使对方上当受骗而自己稳操胜券。他拥有巨额的财富,却节俭异常,以至于每顿饭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都要自己定量分发。为了钱他可以六亲不认:克扣妻子的费用;只让女儿吃清水面包;弟弟破产他无动于衷;侄儿求他,他置之不理。这一成功的刻画出来的形象,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

人本应是财产的主人,是支配财富的主导者,可是葛朗台却被财富所主导,“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金钱已经使他物化。他为了财产先是将自己的侄儿逼走,后来又折磨死自己的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

吝啬与贪婪总是相随而生,吝啬鬼们在使用财富时吝啬得一毛不拔,聚敛财富时却贪婪得如下山猛虎。同其他吝啬鬼一样,葛朗台既贪婪成癖,又吝啬成鬼。

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作为吝啬鬼的典型性格是“执著狂”,特别是这个狂性,是对葛朗台的个性特征的高度概括。已经76岁的葛朗台在看到女儿抚摩查理送给他的金梳妆匣时,竟然“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一个“纵”和一个“扑”字把老葛朗台那种由贪婪激发出的狂热表现的淋漓尽致。当欧也妮想抢回时,葛朗台竟“使劲一推,欧也妮便倒在母亲床上。”梳妆匣上镶嵌的金子异化了父女之情,使吝啬鬼发狂。

当他到弥留的时候,他只能够睁开眼时,竟盯着金子看了几个小时,脸上的表情仿佛进了极乐世界。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为他做临终法事时,他竟想把金色的十字架抓到手里,这个动作要了他的命。他只来得及对女儿说出最后的一句话“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他一生疯狂地追求财富,占有财富,最后金钱使他失去了本来应该享受的欢乐,他仍竭力呼唤着金钱而走向坟墓,财富已经使他异化成一个疯狂狡诈的魔鬼。

葛朗台已经不仅是财富的奴隶了,而是达到了魔鬼的境界。他成长后的人生几乎每天都在忙着算计金钱,没有爱情,没有友情,没有亲情。他被金钱所缠绕,被金钱所限制,被金钱所剥夺。

巴尔扎克描写人物语言运用得很到位,尤其表现在塑造葛朗台的形象上。首先,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作为一个资产阶级的暴发户,爱财如命的投机商,葛朗台说的话,如“公平交易”“两讫了”“向我交账”“美丽的金洋”,“这交易划得来”等,完全是一个暴发户的嘴脸。其次,人物语言符合人物性格,作为一个爱财如命、贪婪守财的形象,葛朗台的语言具有自己的性格,如他想到“要对女儿报告财产的数目”,要把动产不动产“拍卖”时,他说:“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说到为妻子治病,守财奴说:“要不要花很多的钱?要不要吃药呢?”他连给妻子治病都十分吝啬;他临死前对女儿说:“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这些都十分显明地折射出人物的心灵世界,鲜明地表现了人物性格。

小说中一些意味深长的讽刺更是使文章的感染力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葛朗台的性格是很明显的,但是如果仔细阅读就会发现很多让人值得揣摩的潜台词,这些讽刺并不是很直白,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如葛朗台的语言不但市侩气十足、铜臭味满身,而且不时出现逻辑错误,成为绝佳的讽刺,让人忍俊不禁,例如:“为什么拿来看呢,要是寄存的话?看比动手更要不得。”这里没有任何议论,只是通过他的言行让读者把握他的逻辑,从而想象到那一副荒谬丑恶的嘴脸。

小说把细节刻画、心理分析、风俗描绘、哲学议论融合在一起,拥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它无论在思想或艺术方面都是巴尔扎克的一次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