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①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②,潮打空城寂寞回③。
淮水东边旧时月④,夜深还过女墙来⑤。
〔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中唐时期著名诗人和政治家。二十二岁中进士,授太子校书、监察御史。曾与柳宗元一起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郎州司马。十年后被召回长安,不久再贬,先后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剌史。五十六岁时调回长安,任太子宾客等职。他的诗反映了中唐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现实性强。被贬时期曾模仿民歌形式创作了不少民歌体的抒情小诗,独有特色。有《刘宾客集》。
〔注释〕
①宝历二年(826),诗人由和州刺史任返回洛阳,经过金陵(今南京市)时,创作了组诗《金陵五题》,此为第一首,是咏史诗。石头城,即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为石头城。为六朝古都。
②故国:即石头城。周遭:周围。
③潮:指江潮。空城:石头城在六朝一直繁华,到初唐,开始废弃,至作此诗时,已被废弃约二百年了,故曰“空城”。
④淮水:指秦淮河。六朝时非常繁华,是达官贵人享受玩乐的地方。
⑤女墙:城墙上的城垛,泛指城墙。
〔解读〕
一提起石头城,人们自然会想起悲恨相续的六朝历史,想起一个个昏君荒淫误国的沉痛历史教训。刘禹锡是中唐时著名诗人,又是著名政治家。他关心社会现实,在国运日衰的中唐,来到古城金陵,不能不感慨古今盛衰之变。
此诗咏史,写得十分含蓄。作者通过空寂荒残气氛的营造和耐人寻味的诗歌意象的创造而感慨金陵古今盛衰之变化。前两句是说,金陵古城过去为群山围绕,现在依然如故。虽然山在城在,但历史上的繁华,今日还有多少呢?二百年的废弃,使此处已是一座“空城”。长江的潮水虽然依然如故地拍打着城墙,但潮水似乎也感到了“空城”的荒凉与冷落,碰到石头墙根,又默默地叹息而归。这里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今日石头城的衰落与荒凉,创造出一种哀凉空寂的气氛,暗示着诗人对历史变迁及中唐社会衰弱的悲怆感受。第三句中“淮水”、“旧时月”两个诗歌意象颇有意味。秦淮河,原是六朝王公贵族游乐享受的地方,曾歌舞彻夜,欢宴达旦,“旧时月”便是昔日繁华的见证者。而今,此月依旧照过女墙,东升西落。但月下的石头城,却今非昔比,已是一片凄凉萧条了。
诗人以群山围城的沉寂,来表现金陵今日的寂寞;以潮打空城的冷落,来表现古城今日的萧条;以朦胧的旧时夜月,来表现故国今日的衰落。这种写法十分委婉含蓄。诗歌句句写景,而景中又饱含着诗人对故国衰微、人生悲伤的深沉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