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索未知丛书-语文大观二
18146200000016

第16章 为什么吸收和使用词语要注意去粗取精

前面我们已经谈过生活是词汇的“百宝箱”。但是,写作文所用的词汇不能从生活中照搬,而必须经过一番选择、提炼和加工。口语往往比较啰嗦,用词也不十分恰当,因为说的时候来不及细想,但是写起来就必须仔细推敲。

一个字、一个词可以有很多种意思,而且用在不同的地方,又能引申出更多的含义。比如说“烟”,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它的直接意义。可是,就这一个字,能让人联想到战场上的硝烟、想戒戒不了的香烟、快马奔驰踏起的烟尘以及庙里焚香的青烟等等。“一川烟水”的“烟”是形容水的浩渺迷茫;“杨柳万条烟”中“烟”写出了杨柳刚刚转绿时,枝条上那种淡淡的、朦胧的绿色;“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烟”是比喻花的繁密;“大漠孤烟直”

则通过写“烟”形象地表现了沙漠的特点:空气干燥,无风,所以烟是“直”的,又因为苍凉、少住家,所以是“孤烟”;现在用“一溜烟儿”来形容人跑得快,虽然里面有夸张的成分,但并不觉得假,反倒显得活泼。力求用最简单的字表现最丰富的含义是我们炼字的原则。

同样一个意思,很多词都能表达出来,其中肯定有一个是最恰当的。大家都熟悉连续剧《渴望》里《好人一生平安》这首歌,末句是“咫尺天涯皆有缘,此情温暖人间。”“温暖”一词就用得好,要不你把它换成“撒满”试试看,就显得“愣”;换成“充满”,又显得突然。只有“温暖”是柔和而熨帖的,它有一个从冷到暖的过程,联系剧情,就更能体会出真善美的感人力量。并且这两个字的声调也圆润和谐,与曲子配合得极紧密。类似的例子太多了,像大家都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等等,语言就是这样从生活中提炼的。

我们写文章要有严谨的态度,一字一句都不能放松。只有从生活中吸收词汇,并善于选择,去粗取精,才能写出干净、漂亮的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