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从几种句式中,选择最合适的一种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一个意思可以用多种句式表达。选用什么句式,主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而定,同时要考虑前后句子之间语气的贯通、陈述对象的一致等因素。
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后面加“无耻的”三个字。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他觉得这个字改得很恰当。其实在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中,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的句式。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则一连串用了六个“你这”。在这里,“你这”
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如果全换作“你是”的句式,便只是不带感情的判断,即使带感情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体现出来。《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说:“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烟大爷!”这里的“你是”含有假定的语气,其中包含着“你不是”的讥讽。如果改成“你这好小子”就显得不伦不类了。可见,并不是某种句式一定比另一种好,而是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定。
一般来说,句式有四种划分方法。刚才提到的“你这”和“你是”是根据语气的不同来划分的。根据语气,可以把句式分为陈述、感叹、祈使、疑问四类。按照其他划分方法,又有肯定句式和否定句式;主动句式和被动句式;一般句式和特殊句式。这些我们将在中学阶段系统地学习。在小学阶段,主要是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即语言实例,能初步分辨哪种句式的表达效果好就可以了,不必在理论上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