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常生活中积累词汇,是扩充词汇量的第一条重要途径。听大人聊天,跟同学交谈,听教师讲课,看电视听广播……到处都可以学到新鲜活泼,有生命力的词汇。关键是你能不能成为一个有心人。听到新鲜活泼的语句,想想人家为什么用得好;遇到拿不准的词语,或当时向人请教,或先记下来,事后翻查工具书,以求得确切的理解。那些抱着旁观者的态度,看热闹,听乐子的人,是断然不会有什么收获的。
从阅读中积累词汇,是扩充词汇量的第二条重要途径。我们小学生的很多知识是通过阅读来获得的。英国大作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这里所说的知识当然包括语言。
好书使人手不释卷,是因为里面的思想好,人物令人喜爱。但如果不是用语言把这些东西写出来,形容出来,读者也就不会为它废寝忘食了。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再读起书来,就应当在学习语言,掌握词汇上多下些工夫。碰到一个新词,不仅要把它的意思咬准、懂透,还要联系上下文多想想:这个词用在这儿好在什么地方,换一个词为什么就不合适。经过这样一番分析,比较,这个词才算真正吸收进自己的语言里了。那种走马观花,不求甚解的作法和不假思索,单纯寻章摘句的做法,对丰富词汇是不会有太大帮助的。
积累词汇的第三条途径是写作。积累是为了运用。如果“积词本”上记了好多词语,但不去运用它,那些词语还只是在本子上,仍然没有最终化在你的脑子里和笔头下,也还是收效不大的。
有位同学写了一篇作文《精彩的文体汇报会》,其中的重点段落原来是这样写的:第八个节目“娃哈哈”,开始表演了。只见二年级小朋友跑进会场,他们载歌载舞,动作十分好看。此时,场内的小演员唱着、跳着,场外的观众们热烈鼓掌。这个节目多精彩啊!
小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第八个节目是最精彩的,场内外的气氛也十分热烈。但他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这个意思,所以写得空洞,不具体,别人看了感觉不到节目精彩在什么地方。经过教师的启发和指导,小作者又阅读了几篇场面描写得好的文章,并收集了一些有表现力的词语,对原稿作了精心的修改:第八个节目“娃哈哈”开始表演了,只见两队打扮得像“小新疆”似的小朋友,手摇着花皮小铃鼓,头戴着精致的新疆小花帽,女孩子穿着漂亮的小短裙,如同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鸟,在音乐声中飞进了会场中央。小演员边唱边跳,时而扭头,时而转圈,时而弓箭步,时而铃鼓敲击着四肢,发出“叮铃铃”的响声。他们尽情地唱着“我们的祖国似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娃哈哈、娃哈哈,我们的生活多愉快……”一张张笑脸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场内的小演员翩翩起舞,放声歌唱,仿佛把观众也带到了一座阳光灿烂的大花园里。观众们情不自禁地热烈鼓掌,为小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喝彩,掌声经久不息。大家都沉浸在无比欢乐的气氛里。
修改后的文章比原稿显然要具体生动多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小作者把搜集的词语比较恰当地用在文章里了。比如“飞进会场”的“飞”把小演员像小鸟一样活泼可爱的情趣描绘了出来;“弓箭步”原本是名词,这里活用作动词,简练而形象。还有如“精致”“翩翩起舞”“情不自禁”“经久不息”等形容词和成语的选用也比较贴切。
总之,从生活和阅读中提取语言的矿藏,在写作实践中不断地把它们锤炼成钢,这就是我们积累词汇的三条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