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语文新课标必读-孟子选注
18146300000013

第13章 公孙丑下(2)

孟子自齐葬于鲁①,反于齐,止于赢②。充虞③请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④。事严⑤,虞不敢请,今愿窃有请也,木⑥若以美然。”曰:“古者棺椁无度⑦,中古⑧棺七寸,椁称之⑨。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吾何为独不然?且比化者⑩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乎?吾闻之,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注释】①自齐葬于鲁:指孟子回乡安葬母亲。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卷三谓,孟子归母葬当在齐威王三十一年(前326年)后数年内。②赢:齐国的城邑,在今山东莱芜西北。③充虞:孟子弟子。④敦匠:管理工匠。⑤事严:赵注云:“丧事急。”⑥木:指棺材。以美:朱熹《集注》云:“以、已通,以美,太美也。”⑦度:朱熹《集注》云:“厚薄尺寸也。”⑧中古:赵注云:“谓周公制礼以来。”⑨称之:与棺相称。⑩比化者:比,通“庇”,意为庇护。朱熹《集注》云:“化者,死者也。”(xiào):赵注云“快也”,且释此句云:“于人子之心,岂不快然无所恨乎?”

【译文】孟子从齐国到鲁国安葬母亲,返回齐国时在嬴歇留。充虞求教说:“前些日子蒙您不嫌弃我无能,派我管理工匠。当时事务繁忙,我不敢打扰您,现在私下有件事想求教,棺木似乎太漂亮了一点。”孟子说:“古时候棺椁没有一定的尺寸,中古以来棺厚七寸,椁厚与之相当。从天子直到庶民,不仅仅是为了看着漂亮,还要尽人子之心。达不到标准不能觉得称心,不具有财力不能觉得称心。能达到标准而又具备财力,古时候的人都用了,我为什么唯独不这样做呢?而且,庇护死者不使泥土与死者的体肤相接触,人子之心难道就不欣慰吗?我听说,君子不会在天下人都能做到的事情上俭省自己父母亲的用度。”

沈同①以其私问曰:“燕可伐与?”孟子曰:“可。子哙②不得与人燕,子之不得受燕于子哙。有仕③于此而子悦之,不告于王而私与之吾子之禄爵,夫士也亦无王命而私受之于子,则可乎?何以异于是?”

齐人伐燕,或问曰:“劝齐伐燕,有诸?”曰:“未也。沈同问:‘燕可伐与?’吾应之曰:‘可。’彼然而伐之也。彼如曰:‘孰可以伐之?’则将应之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今有杀人者,或问之曰:‘人可杀与?’则将应之曰:‘可。’彼如曰:‘孰可以杀之?’

则将应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今以燕伐燕④,何为劝之哉?”

【注释】①沈同:赵注云:“齐大臣。”以其私:以私人身份。②子哙:燕国国君,名哙,前320—前318年在位。他在位期间厉行政治改革,并于前318年让位于相国子之,不久爆发内乱,齐国乘机攻占燕国,他与子之均被杀。此处所说“不得与人燕’,即指其让位之事而言。③仕:指官员。④以燕伐燕:孟子认为齐国的内政并不比燕国好多少,所以它讨伐燕国是“以燕伐燕。”

【译文】沈同以私人的身份问道:“燕国可以讨伐吗?”孟子说:“可以。子哙不能把燕国交给他人,子之不能从子哙手里接受燕国。假如有一位官员,你对他有好感,不向国君禀告就私自把你的俸禄爵位给他,这个人也不要国君的任命就私自从你手里接受,这样行吗?燕国的事与这有什么不同呢?”

齐人讨伐燕国,有人问孟子:“你劝说齐国讨伐燕国,有这件事吗?”孟子说:“没有。

沈同问我:‘燕国可以讨伐吗?’我回答他说:‘可以。’他就此去讨伐燕国了。他如果问:‘谁能讨伐燕国?’我就会回答他说:‘是天吏才能讨伐燕国。’现在有个杀人犯,有人问我说:‘这人可以处死吗?’我就会回答他说:‘可以。’他如果问:‘谁能处死他?’我就会回答他说:‘是士师才能处死他。’现今以无异于燕的国家来讨伐燕国,我为什么去劝说它呢?”

燕人畔①,王曰:“吾甚惭于孟子②。”陈贾③曰:“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王曰:“恶!是何言也?”曰:“周公使管叔④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于王乎?贾请见而解之。”

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曰:“古圣人也。”曰:“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诸?”曰:“然。”曰:“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曰:“不知也。”“然则圣人且有过与?”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⑤,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⑥。”

【注释】①燕人畔:畔通“叛”。齐攻占燕国后,有亡燕的意图,引起诸侯的不满,赵国与燕人合谋迎立流亡在外的燕王哙庶子职为王,与齐国相对抗。②甚惭于孟子:孟子在齐攻占燕后曾劝说齐王行仁政,见本书《梁惠王下》。齐王没有及时听取孟子的告诫,以致燕人背叛了齐国,所以他说“甚惭于孟子”。③陈贾:赵注云:“齐大夫。”④管叔:名鲜,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灭殷后,封纣的儿子武庚禄父为诸侯以延续殷的世系、治理殷的遗民,并将弟弟叔鲜、叔度封于管、蔡以监视他。周武王去世后,继位的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管叔、蔡叔认为他有篡位之意,便与武庚一起作乱。周公奉王命进行讨伐,杀了武庚与管叔、放逐蔡叔,平定了叛乱。⑤其过也如日月之食:《论语·子张》云:“子贡曰:‘吾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更也人皆仰之。’”此处之“古之君子”似指子贡。⑥辞:辩护。

【译文】燕人背叛齐国,齐王说:“我非常有愧于孟子。”陈贾说:“大王不要忧虑。大王自以为与周公哪个更仁而智啊?”齐王说:“呀!这是什么话?”

陈贾说:“周公指派管叔监视殷人,管叔却率领殷人叛乱。周公如果预知而指派他,是不仁;不预知而指派他,是不智。仁、智连周公都没有完全做到,何况大王呢?请让我去见孟子解释这件事。”

陈贾去见孟子,问道:“周公是怎样的人?”孟子说:“是古时候的圣人。”陈贾说:“他指派管叔监视殷人,管叔却率领殷人叛乱,有这回事吗?”孟子说:“不错。”陈贾说:“周公指派他时预知他将会叛乱吗?”孟子说:“不知道。”陈贾说:“那么圣人也有过失吗?”孟子说:“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周公的过失不也合乎情理吗?古时候的君子有过失就改正,现在的君子有过失却只管错下去。古时候的君子,他们的过失如同日食、月食一样,民众都见得到;当他们改正时,民众都仰望着他们。现在的君子非但只管错下去,还随着过失为之辩护。”

孟子致为臣而归①,王就见孟子,曰:“前日愿见而不可得,得侍同朝②,甚喜,今又弃寡人而归,不识可以继此而得见乎?”对曰:“不敢请耳,固所愿也。”他日,王谓时子③曰:“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④,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⑤。子盍为我言之?”时子因陈子⑥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孟子曰:“然夫时子恶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辞十万⑦而受万,是为欲富乎?季孙曰:‘异哉子叔疑⑧!使己为政,不用则亦已矣,又使其子弟为卿。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独于富贵之中有私龙⑨断焉。’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治之耳。有贱丈夫⑩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