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投资的逻辑
18171500000043

第43章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在宏观经济学中,总需求曲线表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价格水平与商品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而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有三:首先是财富效应,较低的价格水平提高了家庭实际价值的货币,拥有更多的真正财富刺激了消费支出;其次是利率效应,较低的价格水平降低了利率,因人们试图借出他们多余的货币持有量,而较低的利率将刺激投资支出;最后是汇率效率,当较低的价格水平降低利率时,投资者便会把部分资金投向境外,相对于外币将导致本国货币贬值,使国内的商品比外国商品更便宜,因此刺激消费的净出口。

在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专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作者凯恩斯强调了总需求在短期经济波动中的关键作用。凯恩斯认为,当总需求出现不足和无法保持充分就业水平时,政府应积极刺激总需求。

因为货币和财政政策可以影响总需求,有时政府可以利用政策手段来稳定经济。但是决策者在做出任何政策改变之前,需要考虑其决定可能带来的全面影响。

举例来说,当美国政府削减支出,其社会总需求便会下降,短期内将抑制生产和就业。如果美联储想防止财政政策的这一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扩大总需求。而货币扩张将降低利率、刺激投资支出和扩大总需求。如果能适当地响应这些货币政策,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组合变化,能使商品和服务不受总需求的影响。

比如在1961年,肯尼迪依靠他的经济顾问选择了减税的政策,当记者问及总统为什么主张减税?肯尼迪回答说为了刺激经济,你不记得经济学101课程了吗?当年总统制定减税政策的目标,是为了提高消费、扩大总需求,以及增加经济生产和就业。

在肯尼迪总统的经济顾问团名单里,包括著名经济学家托宾和索洛,他们在20世纪40年代便仔细研究了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当肯尼迪提出要减税时,他们把凯恩斯的想法付诸于行动,这一举措非常大胆。

因为凯恩斯书籍出版的时间距离白宫运用他的理论相距只有几年的工夫,肯尼迪尝试这一理论是冒着很大风险的,成功与否只有通过实践来鉴定(由于托宾和索洛对世界经济贡献巨大,他俩后来分别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尽管减税的变化对总需求影响颇大,在其他方面也产生了不同的效应,尤其改变了人们消费观和整个社会服务的质量。由于肯尼迪提议的一部分是投资税收抵免,对公司来说用减税获得的资本可以进行新投资,而高投资不仅即刻刺激了总需求,还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生产力。

当肯尼迪提出的减税方案1964年获得国会通过后,在一个时期内,美国迎来了强劲的经济增长。因为通过提高总需求在短期内增加了生产力,再加上通过提高总供给实现了长期增加生产的目标。

因此,自1964年减税政策成功之后,白宫的政策制定者便不断以财政政策作为控制总需求的工具。老布什总统试图用减少扣缴税款来迅速恢复经济衰退;1993年克林顿总统搬进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他提议的第一个刺激方案就是增加政府开支,以帮助刚刚经济迅速复苏。

然而,克林顿的经济刺激方案最终被否决了。因为大多数国会议员和经济学家认为克林顿的建议太晚了,对经济复苏的帮助有限。此外,削减赤字以鼓励长期经济增长,被认为比短期扩张总需求更具优先性。

2008年10月,由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提议,设立7000亿美元的困境资产救助计划,用联邦资金注入民营企业。前总统布什还说了句很有意思的话:“为了确保经济不崩溃,我决定抛弃自由市场原则,以拯救自由市场制度。”

从此以后,凯恩斯理论便在美国一发不可收拾。因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尽述了。

至于凯恩斯主义是否能成为治愈金融危机的永久良药,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后来的应用来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