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职场乡土情结
18179400000004

第4章 采油一厂

70年代末,在我村北的小濮州附近发现了油矿,这里现在还是中原油田发现井,成了转型发展的旅游景点。到了八十年代这里开始了全面开发,我村四周就有四个油气点,顿时,勘探设计、钻井开采、后勤补给、加压注水的车队一波一波,道路设施也一夜之间铺就。按照常规需要30年的发展进程,由于油田的到来,迅速迈进了现代化,油田钻井工人还住在由火车厢样式的铁屋子里,生活区,也是澡堂、餐厅、厨房、娱乐室一应俱全,还有指导员的会议室,儿时,就觉得,这群油田职工有文化、懂技术、说普通话。他们带来的道路、班车和电力外,还有观念和思路,自此以后,村民放眼外部世界,谋划外出创业。

村民就搭乘油田班车外出务工、闯世界,油田职工也乐意跟这些有头脑儿的人往来,处好关系,有利于开展工作。

世代耕作的村民见识了机器生产和大工业,觉得这生产效率就是高,有文化就是好,懂技术就是不用风吹日晒雨淋,就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孩子读书进取,走出农耕社会。

钻探结束后,就是采油阶段了,这时候,各点假设了磕头机儿,电力带动,日夜不停地旋转磕头,达到加压效果,这样,油气资源就顺着输油管道源源不断引入仓储。

在距离村子7公里处,就是采油一厂,这是中原油田的七个作业厂区之一,这个地方有好多个村落,采油一厂生活区和相关配套设施就构成了花园村,小时候,就觉得花园村,经济、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繁荣发达,丰富多彩,要是能生活于斯,该多么舒适,多么惬意。

后来,爸爸妈妈去市里做生意,我们就达成油田班车到花园村,然后坐一厂至总站的车到市区,这条线路,是农耕社会通往城市文明的道路,名为道路,实为寓意希望的光明大道。我们从这里读书上学,打工谋生,一次次往返,走出闭塞的村落、融入现代文明,这过程曲折、痛苦、心酸,而又无怨无悔。

小学五年级时,妈妈带我跟弟弟去花园村照相,天时农历正月十五,我们在花园里坐小火车,花园里还有池塘,附近都是亭台轩榭,还有初春的小鸟在歌唱。妈妈给我们买了小火车的票,一个大人带一个小孩,坐一个座位是6毛钱,妈妈就想省钱,给我和弟弟买了一张6毛钱的票,弟弟坐在小火车头位置,妈妈把票给了我,剪票时,弟弟没票,就下来了,妈妈这时候赶快给检票员解释什么,最后准备补票,火车已经开动了,我坐在火车上,弟弟在旁边心情低落地看着,我心情也十分沉重。当时就觉得妈妈这样买票,安排的不对。

我们在上午十分,还照了合影。这张合影妈妈后来委托油田的一个女职工捎来了,洗了好几张,给爸爸一张,家里留存几张,我上初中时,带了一张,还来都市区高中,我还带着这张照片,又装在了相框里。这张照片还在家里存着。

在花园村的北区,是生产区,还有车队和采油一大队、二大队,这里还有篮球场、足球场,生活设施齐全,这里还有银行机构,这些大概和生产经营活动密不可分,当然还有鳞次栉比的商户,有饭店和商场,记得有年,这里举行抽奖,奖电视机,很多人争相排队。

我小时候,害中耳炎,妈妈带我在花园村看了医生,那老先生上了药,滴了药液,又抓了些药,回去后,爸爸妈妈坚持给我用药,一个月后,中耳炎治愈,此后,再也没犯过。记得有一次,药用完了,爸爸带我去继续抓药,找错了,又一个老头给滴药,效果不佳,爸爸又带着我找,终于找到了以前那个老先生,就觉得,那老爷子个子高高的,白头发,国字脸,笑容可掬。他见到我,说,给我看过,就把药又抓了一副。

晚近的一次,就是1998年春节,我回老家过年,堂哥再平结婚,爸爸安排我回去了,我坐车到一厂,就等回村里的油田班车,多年不坐,早已不知道在哪坐车了?过年,他们怎么排班,还有没有班车也不得而知,我就沿着大路向东走。没走多远,听见几个堂兄弟喊我,他们开车三马车来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