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调适最重要
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之一就是变换生活环境,调节生活节律,寻求一个新的环境条件,进行新的生活经历,使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身心体力得到恢复和调节,使之在旅游后能以充沛的精力、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这就是心理调适。
旅游是旅游者摆脱日常生活环境,娱乐,表现自我,回归自然,密切亲属关系,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的心理调适的行为,尤其是从一个固有的生活圈子进入到新的圈子,比如旅游团队,并且要不断变化这种圈子,比如乘车、乘船、乘机、住饭店、到景点玩都是和不断变化的群体打交道,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能够随遇而安而不自寻烦恼实在十分重要。
(1)团队中不同国籍旅游者的性格和思维差异大型旅游船、火车都会有不同国籍者同飞共乘,因此应该了解东西方人的性格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一般来说,东方人含蓄、内向,善于控制感情,往往委婉表达意愿,思维方式一般从抽象到具体,从大到小,从远到近。
而西方人开放、爱自由、易激动,感情外露,喜欢直截了当地表明意愿并希望得到肯定的答复。他们的思维方式一般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
其实这只是一般情况,就像中国人,不同的地区、不同民族的性格、思维方式也有很大差异,职业、性别、年龄不同、社会阶层,心理特征、生活情趣也不尽相同。同样西方人也一样,美国人开朗大方,随随便便,爱交朋友;法国人喜自由,易激动,爱享受生活;英国人幽默、矜持,绅士派头十足;意大利人热情,无拘无束,热爱生活;德国人勤奋、踏实,不尚虚文。当然这是概括的说法。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对人格进行剖析,认为人格系统是由16种人格因素,即乐群性、聪慧性、情绪稳定性、好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激进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组合而成,而观光旅游、探索考察旅游、国内旅游、国外旅游、国内度假、冬季旅游、春季旅游、秋季旅游、乘火车旅游、乘飞机旅游等的旅游行为都和人格特征有关。这种说法不可全信,但至少告诉我们人的性格是千差万别的,如能认识到差异,主动调适,以适应旅游行动的群体行为是每个旅游者都应当重视的。
(2)团队中不同身分旅游者的性格和思维差异在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身上,自我提高的愿望十分强烈,这类人在长期巨大的复杂的令人感到孤独的压力下生活,他们外出旅游,尤其和家人一起旅游正是强烈地要求归属于一个相互之间密切相关的、温馨的、互敬互爱的团队——家庭,这是在做心理调节为未来的提高做准备。对这类人,旅游是非常有益的,暂时从现代生活急促的步伐中解脱,更有利于以后的人生发展和提高。
在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身上,自我提高也有反映,他们也特别想旅游,尤其是出国度假、旅游。这样在亲友同事面前显示,增强他们的自信和强化他们的自我形象,而他们也在乘飞机,住高级饭店,享受一流服务的过程中,与社会名流、富人处于同一场合,得到同一机会,尽管是暂时处于一个小世界中与人赶潮流、比高低,但自尊心得到满足,他人的尊重得到体现。
一般游客是被动型的,他们可能对深层次的文化不感兴趣,一般游客对导游人员讲解要求不高,但对相关服务,尤其是物质的东西要求较高。他们比较关心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和热门话题,喜欢不拘形式的交谈,话题广泛,跳跃性大,正确和错误参半。而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大多发表意见经过深思熟虑,严谨持重,一旦发表,就希望得到别人尊重,尤其是旅游业人员的重视,他们期待高品位的导游讲解,甚至喜欢参与讨论,以获得高雅享受。
(3)团队中不同年龄旅游者的性格和思维差异老年人旅游的目的:一是为健康,而旅游正好把健身、休息、娱乐联系在了一起;二是思古怀旧,老人往往对传统文化、名胜古迹有浓厚兴趣;三是会见亲朋好友,他们希望得到别人尊重,希望导游人员多与他们交谈,希望家中晚辈能耐心听他们诉说。
年轻人旅游,有的是寻求乐趣和激情,有的是为了受教育而旅游,接受形象而有趣的教育,调节身心节律,以利于在工作学习中更高层次的拼搏。
对于女性游客,大多数文化水平不是太高的中年已婚女性,在选择目的地时,一是一般没有其他的选择而是固定的,这多是听人介绍后形成强烈印象,或者是看资料影视后形成自己固有观念,尽管有很大的人为因素,但一旦确定,较难改变。二是对旅游时间上有很大的选择空间,一般要求价廉、安全、高效。在选择交通工具上,她们有偏好和经验,比如她们不愿乘飞机而喜欢乘火车,因为旅行经验使她们认为火车旅行比其他旅行安全。
在游览过程中,她们喜欢听带故事情节的导游讲解。她们喜欢周围人,尤其是导游员对她们亲切友好。她们喜欢逛商店,谈论商品、购物,喜欢讨价还价,如果认为便宜,且周围游客称赞,她们会十分高兴。实际上她们是为自我放松而旅游,比起男人,她们更多地承担了家庭劳动,呆板的、令人厌烦的、永无休止的、标准化的常规操作,使人感到压抑,只有在旅游中和家人在一起,才能感到放松,感到家庭的温情。
(5)团队中不同出游动机旅游者的性格和思维差异有一位美国学者以旅游活动为对象,发现人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心理是不同的,可分为五种心理类型,分别是:自我中心型、多中心型、中间型、近自我中心型和近多中心型。
自我中心型:
思想谨小慎微,不爱冒险,行为上表现为好轻松、喜安逸、活动量少,喜欢熟悉的气氛和活动,对旅游业依赖性极大。
多中心型:
与自我中心型正好相反,思想开阔,兴趣广泛,行为上表现为好冒险,喜新奇,活动量大,喜欢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这类人更倾向于有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的旅游,只需要旅游业为其提供最基本的服务。
中间型:
是表现特点不明显的中间类型。
近自我中心型和近多中心型:
是两个分别属于两个极端类型与中间型之间,且倾向于各极端特点的过渡类型。
大量的调查发现,旅游者绝大多数是中间型心理类型的,而属于自我中心型和多中心型心理的旅游者比例极少,所以,越是靠近多中心型的人,外出旅游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这些人往往是新旅游地的发现者、选择者、开拓者,相反其他类型是随后陆续跟进者,此时多中心型旅游者会转而另谋其他地方旅游。例如不少大学生的心理类型基本属于多中心型,常常喜欢到人迹罕至的遥远目的地去旅行。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一个自我中心型的人本不愿到生疏地方旅游,但在有家人陪伴情况下他也可能会前往。这样心理的人如果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较高,则会克服对异地环境的心理恐惧和思想偏见;如果他是家庭中长者或领导角色的话,就能能尊重别人意见,进行心理调适,这会对旅游活动的成功起到促进作用。
家庭成员旅游时的性格和思维差异
父母是家庭的主宰者,“慈爱式”父母,多为慈母般行为,关心人、爱护人、宽容人,甚至因过度而令晚辈厌烦。而“命令式”父母,多为严父的行为,即使在旅游过程中也会居高临下对家人采取命令、教训、指责,“你应该、不能、必须”是其口头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