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走天下学知识丛书-名胜行知书
18325300000044

第44章 苏州拙政园

拙政园在苏州城区东北隅,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面积在72亩左右。明正德四年(1509年),官场失意还乡的御史王献臣建造此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名“拙政园”。在建园时,园主邀请著名画家文徵明共同规划设计,使整座园林颇具自然古朴的国画之风。王献臣去世后,其子一夜豪赌,将园输给徐氏。徐氏家族不久亦衰落,拙政园逐渐荒废。明崇祯四年(1631年),侍郎王心一买下拙政园东部的废地,开始修建宅园,名为“归田园居”。

拙政园正中央是全园的精华景观。整体布局以水为中心,空间开阔,层次深远,亭台楼榭大多临水而立,造型别致精美。中心水池聚散有致,显得清广而漫远。池北岸丘壑起伏,树木葱茂;池南岸建筑较为集中,小院相连。池中有两座岛山,一大一小,把水池分成南、北部分,极具丰富景观的层次。

过去是拙政园的正门,现在位于中区入口是一座砖雕门楼,称“腰门”。进门可见一座黄石假山耸立面前,山上草木葱茏,两侧秀峰散点,形成“峭石当门,群峰玉立”的格局。绕过假山,即可至中区主体建筑远香堂。远香堂是主人宴客的地方,因堂外池中荷花遍布,故取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句命名。其建筑形式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四面设落地长窗可供观景。堂西建了倚玉轩和临水曲廊。

枇杷园,是一座独立小院,位于远香堂东南隅。院内原植有多株枇杷,每到初夏,金果累累,颇具江南村舍风光。园主取园名为“拙政”,即有归农意味,此院构思即立意于此。在附近还有海棠春坞、听雨轩等好几组小院,彼此相连,构成一个别致幽曲的游赏景地。

由海棠春坞一直北走,就可进入了山水主景区,游人走出封闭的小院,才突然感觉眼前豁然开朗。中央水池东面建有梧竹幽居,这是一座正方形单檐四角攒尖顶的亭式建筑,四面以墙代柱,每面墙上均开有圆形洞门。于亭中透过洞门外望,四面景色各不相同。南面是远香堂、倚玉轩等建筑,北面是苍莽青翠的两座岛山,“人文”与“自然”景观形成对景,颇有文人题对的立意。亭壁上悬挂着一幅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描绘了风月入景、动静结合的美妙意境。

梧竹幽居之北有池中岛山与曲桥相连。西岛较大,但山势平缓;东岛较小,但高耸陡峭。两岛山间建有雪香云蔚亭和待霜亭,相对成景。

见山楼,在水池的西北角。见山楼三面临水,是拙政园水池中体量最大的建筑,也是园内重要的观赏水景之处,从楼上观赏大池水景,层次特别分明。楼内陈设有茶几、椅、桌,都是明朝的样式,据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在这里办理过公务。

柳荫路曲,位于山楼西面,是一组由曲廊形成的景致。沿曲廊过别有洞天亭,可至位于倚玉轩西侧的香洲。香洲为一旱船,上楼下轩,船头向东,三面伸入水中,尾部与陆地相连。古代文人雅士多向往遁世隐逸,买舟优游,因而常在园林中建造旱船,以表达这一意愿。船舱中置有一面大镜,映出对面倚玉轩一带景色,虛景与实景相互映衬,十分有趣。后舱上建有潋观楼,曾经是园主怡养休息的地方。

香洲南面,有一个小飞虹桥,是一座廊桥,斜跨于中心水池分流南去的河汉上,是目前苏州园林中仅存留的廊桥,很具有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

拙政园西区占地面积在12亩左右,它的格局是以水池为中心,花木、建筑分布在周围。园内建筑精美,装饰华丽,为晚清风格。西区主厅位于水池南岸,是一座南北两厅共处于一个屋顶之下的鸳鸯厅。北厅名“卅六鸳鸯馆”,南厅名“十八曼陀罗花馆”,两厅中间隔以木雕屏风。卅六鸳鸯馆北临荷花池,池中原蓄养有鸳鸯,于馆内欣赏鸳鸯戏水,是一大乐趣。十八曼陀罗花馆前有一小院,明末清初,院内植有数株名贵的山茶花(又称曼陀罗花),花开时灿烂若锦,当时名人雅士无不以一睹花容为快事。南北两厅除适合观花赏景外,还是园主宴客、听曲之所。厅堂门外四角各建有一间耳房,在宴宾会客时可作为仆从等候之处,在唱戏听曲时可作为临时后台,冬天又可起到阻挡寒风的作用。这种建筑形式充分体现了“游”与“居”的巧妙结合,同时也是我国仅此一例的古园林。

水池西岸建有留听阁,根据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名句,由此得名,是听雨声、观水景的地方。小阁装修得十分精致,内置银杏木透雕飞罩,隔扇裙板上雕有蟠螭图案,可能是太平天国时期忠王府的遗物。留听阁南侧有曲桥与卅六鸳鸯馆相连,荷池自曲桥处分出一条溪流,蜿蜒南去,悠长深远。溪水中建有一座八角亭,因水中倒影形如宝塔,故称“塔影亭”。这是园中最精致的建筑之一,也是最西南端的一座建筑。

在明代“归田园居”旧址上修建了拙政园东区景观。布局以平冈草地为主,凿池筑山,配以亭堂,风格清新疏朗,既保留了传统风貌,又有所创新。园的主要厅是兰雪堂,还有一些建筑如芙蓉榭、涵青亭、秫香馆、天泉亭、放眼亭等。

兰雪堂位于拙政园东门,是从东门入园后的第一个主要景观。“兰雪”之名得自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诗句。堂坐北向南,面阔五间,风格古朴典雅。堂中布置有琴桌、花几等家具及《拙政园全景图》漆雕和四块大理石屏,陈设颇为雅致。堂后叠有湖石假山,峻峭多姿,峰峦起伏。

兰雪堂的西面,有一个南北窄、东西长的荷池,呈长方形,池中有很多荷花。荷池东端、兰雪堂之北,建有临水小榭,名“芙蓉榭”,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入水中。这里是欣赏荷景的好去处,每到夏季,满池碧叶田田,点点花朵,景色优美。

芙蓉榭的西北是宽阔的大草坪,草坪北缓坡处种植黑松,开创了平岗松林的风景意境美。草坪中建有天泉亭。八角攒尖,庄重质朴。亭中原有古井,相传为元代大弘寺遗物,因井水终年不涸,被称为“天泉”。此亭体量较大,但处于空旷的草坪中,并不显滞重。天泉亭西北建有秫香馆,为东区最大的建筑。原先馆北园的墙外是大片的农田,在丰收时节,稻谷的清香随风飘扬,尤让人心醉,馆名因此而得之。

有一座溪流围绕的岛山位于秫香馆的南面。山上树木茂盛,一座矩形小亭立于树丛之中,取白居易“放眼看青山”的诗句,称“放眼亭”。此亭处于东区的景观重心,具有极强的点景作用,同时又与南边的涵青亭形成对景,设置得颇为巧妙。亭西是进入拙政园中区的入口处。

拙政园是我国江南园林的代表佳作,其布局设景也是江南园林的样板。整体布局呈山环水绕、亭台错落之势,极为和谐得体。中部景区疏密有致,西部景区紧凑幽曲,东部景区疏朗明快,虽各具特色,但合为一体却十分融洽。拙政园的布局绝妙体现了我国讲究“平面曲折,高低错落”的古典园林布局。

拙政园的建筑典雅古朴,陈设非常雅致,香洲、卅六鸳鸯馆、远香堂、小飞虹等建筑极其富有特色,也算是古典园林建筑的精品。作为一座文人园,其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园内题额、联对精彩纷呈,名家碑刻随处可见,为优美的园林景色增添了许多韵味。数百年来文人名士的推崇以及高超的造园技巧,使得拙政园在我国园林中居于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