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走天下学知识丛书-健康行知书
18325400000008

第8章 旅游与健康(7)

引起免疫接种不良反应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中有些原因已搞清楚,有些尚不清楚。有的可能是单一因素引起的,有的则是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生物制品即疫苗本身的因素,如生物制品的生物学特性、必要的添加物(在生物制品的制造过程中,常需要添加一些必不可少的物质,如培养基中的某些营养物质、动物血清、动物组织、细胞残片等)和附加物质(如防腐剂、佐剂等);生物制品使用的因素,如接种部位不正确、注射器材消毒不严等;机体个体因素,某些接种对象由于健康、精神因素或处于某种特殊的病理生理状态,例如过敏性体质、免疫功能低下、精神紧张、体质衰弱、低血糖、癫痫等。预防接种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两种。一般反应是在免疫接种后发生的,由生物制品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症状轻微,一般不需要医疗处理,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异常反应是指免疫接种后发生的、与一般反应性质和临床表现有所不同的、较为严重的反应,如:晕厥、无菌性脓疡(化脓)、急性休克、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局部组织坏死、变态反应性脑炎、接触性皮炎等。其发生率虽然极低,但症状严重,需要给予适当的医疗处理。

一些常用的疫苗,预防接种时可能发生的异常反应如下:脊髓灰质炎疫苗——常见反应有发热、恶心、呕吐;麻疹疫苗——常见反应有发热、皮疹;

百白破疫苗——常见反应有局部红肿、发热、头痛以及局部或全身荨麻疹、休克、惊厥;乙型脑炎疫苗——局部红晕、低热、过敏性皮疹、紫癜、休克、高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发热、局部红晕、硬结、无菌性脓疡以及头晕、恶心、瘙痒。

在众多的接种对象中,很少会出现免疫接种的不良反应,即使有不良现象也是轻微的。尤其是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生物制品制造工艺的改进,使其成分纯度提高;同时对制造疫苗使用的菌、毒株的优选,生物工程的应用,使真正的免疫接种不良反应减少到了极低水平。当然疫苗接种中概率很低的不良反应,也是不容易避免,更不要因噎废食,因为接种疫苗保护了千千万万的接种对象拥有健康。

哪些人不适宜接种疫苗

预防传染病的有效、经济及可靠的方法是接种疫苗。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接种疫苗的,每种疫苗都有其适宜的接种对象、接种时间、接种剂量,也有其禁忌症。哪些是暂缓接种疫苗或不要进行疫苗接种呢?(1)接种对象有免疫缺陷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如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放射疗法、抗代谢化学疗法等治疗期间,不能接种活疫苗。(2)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和处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的孩子不宜接种疫苗。因为孩子已与传染病患儿有了接触,虽然尚未发病,但有可能得病,此时打了预防针,就会与某种传染病碰在一起,等于是同时“得了”两种病。在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孩子的身体里正在产生该种传染病的抗体,如果再打预防针就会干扰抗体的产生,使抗体的量减少。(3)有慢性心脏病、肾脏病、肝病的人也不宜打预防针。有这些慢性病的人体内的蛋白质常常减少,而形成抗体的主要成分就是蛋白质中的球蛋白。因此这些人打预防针后形成的抗体少,所起到的预防作用差,同时还可能给原来的病带来不良影响。(4)脑发育不全或有惊厥史的孩子不宜接种疫苗,因为他们打预防针时,可能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反应,因此不宜接种。(5)经常患荨麻疹、喘息等过敏性疾病的人,不宜打预防针,否则可能产生过敏反应。(6)严重营养不良与佝偻病儿不宜接种。(7)腹泻婴幼儿,一日大便超过4次以上者,不宜服用小儿麻痹糖丸。应待腹泻痊愈后再服用。(8)接种百白破混合制剂后出现严重的接种后反应,发热虚脱、休克、抽搐、体温超过40.5℃或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者,应停用百白破,而只注射白喉及破伤风类毒素二联制剂。(9)近期注射过多价的免疫球蛋白的人群,在6周内不可以接种麻疹疫苗。(10)一般情况下,感冒、轻度低热者暂缓接种疫苗,好后再接种疫苗。

此外,还有各种不同的疫苗接种禁忌症,在接种前,需仔细阅读说明书。

出国旅游前应做哪些准备

“做一个健康的旅行者”是由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是指出行者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旅行保健,做到健康而去,健康而游,健康而归。

出国前需要作一些准备工作。首先,应当到国境卫生检疫机关或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向医生咨询所要去的国家和地区传染病分布情况和可能碰到的一些有碍健康的因素以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第二,为了防止传染病从国外传入和由国内传出,保护旅行者身体健康,我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对于出国时间较长的人员应进行出国健康体格检查,经检查合格方准出国。第三,为了预防某些疫苗可以预防的疾病,旅行者应根据所去国家或地区传染病的流行情况,接受相应的传染病疫苗预防接种。第四,对于一般旅行者还应携带一些使用方便的消毒剂、抗菌消炎药、解热止痛药、防治腹泻药、助消化药、外伤敷料、晕车药、安眠药、外用绷带等。到某些地区旅行,防晒膏、驱蚊剂、抗疟药和口服补液盐也是基本的必备品。旅行者是否需要带抗生素或抗腹泻药可以向医生咨询。对必须接种或注射其他药品者,如果可能,应携带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以备急用。第五,一些常见病虽不是旅途中特有的或经常发生的疾病,但旅行者,特别是年岁较大的旅行者,由于旅途疲劳,气候及气压变化等因素而容易诱发,有的因救治不及时而在旅途中出现生命危险。比较常见的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癫痫、脑出血、低血糖症和急性肠胃炎等。对于这些疾患的防治,首先,准备外出旅行的人,特别是有上述疾患的人,在出发之前到卫生检疫机关或医疗部门进行体检;其次,旅行者应携带健康记录卡,卡上记录有个人的一般情况、血压、特异体质、患过何种疾病、药物治疗情况及药物过每史;有的可携带单一种病的保健卡,以备旅途中发生意外情况时治疗的参考;再者,准备一些药物以备旅途急需之用,因为旅行者途经的地方不一定能得到所需的药物。对于患有轻微慢性疾病的旅行者,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携带一些诸如胃药、降压壅和预防心绞痛等急救药。旅行者如果正在患有某种严重的慢性疾病,应该接受医生的建议,治愈后再进行旅行。第六,携带玩赏小动物的旅行者,必须事先了解入境国家的要求。有些国家不允许任何动物入境;有些国家要进行严格的较长时间的检疫玩赏动物;大部分国家则要求玩赏动物应持有抗狂犬病预防接种证书和检疫合格证明。

旅游期间水土不服怎么办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外地旅游度假。可是,由于在外的不适应,总是有一部分人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失眠乏力、腹泻等症状,有的人甚至会患上荨麻疹,满身起红疙瘩,这就是所谓的“水土不服”。

(1)刚到异地他乡时,要是感到身体不适,可以采取下列措施:①入睡前可适量饮用蜂蜜。中医认为,水土不服的发生与脾胃虚弱有密切关系。因为蜂蜜中所含的葡萄糖、维生素以及磷、钙等物质能够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睡眠。②常喝茶。茶叶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可以及时补充当地食物、水中所缺乏的微量元素;茶叶还具有提神利尿的作用,能加速血液循环,有利于致敏物质排出体外,减少荨麻疹的发生。③品尝“风味特产”要适量,多喝酸奶。酸奶中的乳酸菌有利于平衡肠道菌群,可以避免胃肠道紊乱引发的腹泻、腹痛等。

(2)水土不服最易发生的症状就是腹泻,由于水土不服所引起的腹泻最常见原因:①饮食受到诸如细菌如大肠杆菌(最常见)、轮状病毒,沙门氏杆菌、志贺氏杆菌、金黄色葡萄菌、寄生虫如梨形鞭毛虫等病毒的污染。②饮食不洁。③饮食不节制。④饮食时,忽热忽冷。⑤不均衡的饮食营养。

(3)预防水土不服导致的腹泻:①多饮用酸奶(含嗜酸菌),提高消化系统免疫力。②不吃生冷及未完全煮熟的食物。③口渴时,尽量喝开水或瓶装水,不喝生水。④饭前便后洗净双手。⑤尽量不要在路边摊点购买食物。⑥购买的食物,要避免阳光长久的曝晒,且须尽早食用,以防病菌的滋生使食物腐败变质。⑦勿太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使生理机能保持正常而有良好的免疫力。⑧饮食要有节制,营养要均衡,保持消化系统正常的生理功能。

旅游期间如何预防感冒

感冒主要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是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在人体免疫力下降时特别容易患上感冒。游客在外出旅游时,由于生活节律的改变、旅途疲劳,身体抵抗力会有所下降,加之接触流感病人机会增多等原因,很容易患感冒。

轻度感冒患者常现打喷嚏、鼻塞、流涕、咽喉肿痛、头痛、咳嗽等症状,有些病人还会出现发热,但体温一般不很高。感冒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高烧且精神倦怠、全身无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患有感冒的人病程普遍为1~2周。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可针对病人症状选择适当药物。如患者有继发细菌感染,可服用抗菌素;如患者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可服用退热镇痛、止咳的药物治疗。

旅途中不小心患上感冒应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适量减少旅程,还要注意保暖,小心着凉。多吃清淡食物,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冷食,多喝水。感冒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旅客在外出旅行时要带足衣物,根据天气变化、活动强度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忽冷忽热,避免旅行疲劳,保证良好的夜间睡眠,以消除疲劳,恢复体能。在公共场所尽量避开人员多的地方。在乘坐拥挤的交通工具时,要注意通风。在旅途中保持心情愉悦,注意自身的卫生清洁,多洗手、洗眼睛、洗脸、鼻腔,预防入侵细菌和病毒。

旅游期间如何预防腹泻

在外旅行时,可能会因为饮食的不慎重,会产生腹泻。如持续时间长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精神不振、全身无力等症状,严重者还会神志不清、四肢冰冷甚至昏迷。为防止旅行中出现腹泻,游人必须把好“口”关,不要在机场、码头、车站或街头摊点上随便购买东西吃,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喝生水,不吃不新鲜食物,在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餐馆用餐,少吃或不吃凉拌菜,多吃大蒜,牛奶最好煮沸后再喝,水果要洗净或去皮后再吃。饭前便后洗手,减少经手传播疾病的机会。随时注意天气冷暖,及时增减衣服。

旅游期间如何预防毒蛇咬伤

我国有毒蛇30多种,约占蛇种类的1/5,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西南和南岭山脉以南的田野、山林、海边,最为常见的毒蛇有十种,它们是:金环蛇、银环蛇、蝰蛇、海蛇、尖吻蝮蛇、竹叶青蛇、眼镜蛇、烙铁头蛇、眼镜王蛇和蝮蛇,不同种类的蛇有地区分布差别。

预防毒蛇

在旅途中,为了避免被毒蛇咬伤,在热带丘陵、山路、草丛、山间小溪游玩时,最好穿旅游鞋、长裤、长袖衫,戴草帽。行走在山林、草地等毒蛇出没较多的地方时,可用竹木棍打草驱蛇,还要防止树上的毒蛇咬人。夜间最好不要外出,避免路上误踩毒蛇。在野外露营时,帐篷、睡垫四周都要封闭好或喷洒一些芳香溶液,如风油精、花露水等。旅行者应了解一些毒蛇的生活习性,蛇多在夏秋晚上或清晨活动,尤其在天气闷热雷雨到来之前,毒蛇多出洞或藏身草丛中。银环蛇喜栖于平原及山脚多水之处,常在晚上活动;金环蛇喜栖于山地或水边,也多在晚上活动;海蛇喜栖居于浅海中;蝰蛇别名百步金钱,多栖于山地;竹叶青蛇别名青竹蛇,多栖于山林、菜地中,常在早晨和晚间活动;尖吻蝮蛇别名五步蛇,多栖于山地森林、溪间、沟边的岩石下或杂草中,阴雨天、早晨及傍晚时活动;烙铁头蛇别名龟壳花蛇,栖于山区森林、溪边、住宅附近,多于夜晚活动;眼镜蛇别名饭铲头,栖于山林、平原、水边、墙基和洞穴,多在日间活动,常主动咬人;眼镜王蛇别名大眼镜蛇,常在山溪旁出现,能爬树,多在白天活动。蝮蛇多在夜间活动,生活于丘陵、平原、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