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健康七年级(下)
18333400000003

第3章 学并快乐着(2)

我的成绩与最低分相差:分

我的名次和上次相差了多少名?

3.分析比较的结果。

总体说来:

和自己相比,这次成绩比上次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和全班同学相比,我这次成绩比上次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我得了一个好成绩,还是一个坏成绩?

下面来分析你成绩好坏的原因。

如果这次你得到了好成绩

第一步:写出认为可能的原因。

第二步:按照上面所列的原因,找出成绩好是由于你自己努力的证据,写在下面。

如果这次你得到了坏成绩

第一步:写出可能的原因。

第二步:你得到了坏成绩,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努力不够。按照上面所列原因,找出成绩不好是由于自己学习方法不当或者不够努力的证据,写在下面。

寻找一句和本次课程有关的名言,并写在下面,让它能够时时提醒你。

第三课浓缩课堂精华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写下了诸如《双城记》、《艰难时世》等流传后世的名著,这可不是仅仅凭借天才的写作能力就能办到的。生活中的狄更斯是个爱观察、勤思善记的人。他每天不管有多忙,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艳阳高照,总要抽空到街上、集市上去观察,去聆听,然后把对别人的观察、旁人的闲言碎语等都尽可能地记下来,作为他的写作素材。等到他伏案写作的时候,这些笔记就成了他如数家珍的“宝贝”。他文章中那些栩栩如生的描写,活灵活现的人物语言,多数都出自这些在平时看似没有什么用处的笔记。他就是靠着这些零星积攒下来的只言片语,写下了许多名著,终于成为英国文学史上非常著名的作家。

可以说狄更斯的成功与成名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坚持不懈的勤思善记,对于他来说,笔记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对同学们来说,笔记到底重要不重要呢?

可能很多同学都会认为,笔记谁没记过啊,真是太“小儿科”了!记笔记真的是“小儿科”吗?其实,记笔记是大有学问的。记与不记,会记与不会记,差别是很大的,尤其是在学习上,它们的区别就更加明显了。

1981年,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以大学生为对象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大学生们学习的材料为1800个词的有关介绍美国公路发展史的文章,以每分钟120个词的速度读给他们听。大学生被分成三组,每组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甲组为做摘要组,要求他们一边听,一边摘出要点;乙组为看摘要组,他们在听的同时,能看到已列好的要点,但不要求动手写;丙组为无摘要组,他们只是单纯听讲,既不要求动手写,也看不到有关要点。学习之后,对所有学生进行了回忆测试,以检查对文章的记忆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自己边听边写摘要的甲组,学习成绩最好;在听课的同时看摘要的乙组,学习成绩次之;单纯听讲而不做笔记,也看不到摘要的丙组,成绩最差。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短时间内的记忆只能延续到20到30秒钟,而在记忆之后5~7分钟之内,就会忘掉刚刚记住的东西的一半。所以,上课听讲出现“左耳进,右耳出”的现象比较正常的。有的同学对这一现象很害怕,也很烦躁,其实,只要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并认真地去做,同学们就不用为此担心了。这个正确的解决办法,就是记笔记。

一、记笔记的好处

1.记笔记有助于指引并集中听课的注意力。

要想在听课的同时记好笔记,脑子必须要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某一内容上,光听不记则有可能使同学们的注意力分散到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

2.记笔记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记笔记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手、口一起活动,刺激大脑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3.记笔记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记忆。

在听课的同时记下讲课的纲要、重点和疑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记下当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以后对照笔记进行复习时,既有系统、有条理,又觉得亲切熟悉,可以达到事半功倍、温故知新的效果。

4.记笔记有助于积累资料,扩充知识。

笔记可以记下书上没有的,而老师在课堂讲授的一些新知识、新观点,还可以帮助我们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就像同学们整理散乱的书桌一样。这样不断积累,便可获得许多新知识,也有助于大家以后对知识的运用。

5.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也有来自多方面的知识和思想“火花”,用笔记把它们都收集起来,积少成多,不仅可以使你成为知识的主人,更可以锻炼你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记笔记的步骤和要求

记笔记的“利器”——纸和笔一定要提前准备好。每一门课最好准备专用的笔记本,不要在一个本里同时记几门课的笔记,这样会很混乱。笔也要选择自己用得最顺手的,可以准备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以便通过颜色突出重点,区分不同的内容。

这个计划包括:第一,在对内容预习、复习的基础上,对上课大概记什么,不记什么,要有个计划;第二,在记笔记的格式安排上,事先要有个计划。比如可以在每项笔记的右侧划一竖线,留1/3或1/4的空白,用于课后拾遗补缺,或写上自己的心得体会。左侧剩余的大半页纸用于课堂笔记。

记笔记一定要有重点,要条理清晰。另外,要学会一些提高笔记速度的方法,以提高笔记效率。可以简化某些字和词,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书写符号,比如用“∵”代表“因为”,用“∴”代表“所以”。但要注意不要过于潦草,要是连自己也看不懂,那就适得其反了。

整理笔记的作用不可忽视。它能够对知识进行梳理和系统化,是对笔记的“升华”。另外,要及时对笔记上的东西进行复习,这是对你自己劳动成果的利用和尊重,同时能够将笔记的价值完全地体现出来。

最后,还有一个小问题,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记笔记和听课是相辅相成的,听课是记笔记的前提条件,而记笔记是对听课的一种补充和巩固,二者缺一不可。我们要协调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不能只听不记,也不能只记不听。

一、做一做

有很多同学把胸脯拍得啪啪响,说他们绝对会记笔记,可是他们记笔记时最少使用了下面4种不同的方法。看看下面列举的这4种记笔记的方法,想一想,你自己记笔记时最习惯用的是哪一种?

老师讲多少,就记多少。

这一节课他很忙,忙于记笔记,手都停不下来,头也没抬起来过,老师上课讲的那么多东西,他能一字不落地都记下来吗?

笔记是记给自己看的,所以自己想记什么就记什么,用不着总听老师的。

他上课时记笔记全凭自己的理解,虽然也听课,但是笔记上记的都是自己的东西,他并不是把听到的东西都原封不动地记下来。

上课记好笔记就行了,下课不用管它。

他上课的时候记笔记很认真,但是课余时间却从来不看笔记,笔记本连翻都不翻一下。他觉得,记笔记就是上课时候的事,下了课当然不用再看。

边听边记,边想边记。

他是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记笔记的。他有时抬头听老师讲课,并不动笔,但是一边听一边在思考着什么;有的时候,他又会低下头去记一些东西,记的同时,还在想着什么。

1.你觉得你记笔记的方法正确吗?你的理由是什么呢?

2.请你分别找出一篇你记得最成功的和最失败的笔记,回忆一下,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记的?想一想,它们支持你的观点吗?

二、实践训练

1.让一位同学在讲台上以中等语速读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可以从语文课本中随机选取,也可以由老师事先准备好,字数限制在1500字以内。

2.全班同学按照3~6人一组,分成小组,一边听讲台上的同学读文章,一边做笔记,笔记的准备工作、怎样记笔记,各小组自己商量,不做统一要求。

3.讲台上的同学讲完后,每个小组有10分钟时间整理笔记,然后每组推荐一人,依次在讲台上复述文章。

4.在老师的帮助下,评选出复述成绩最好的一组,然后请这一组同学介绍他们是怎样记笔记的。

5.全班同学进行讨论,为什么他们的这种方法最好,并学习他们的方法。

注意:1.讲台上的同学读的文章必须是同学们没有学习过的,越生疏越好。

2.复述成绩最好的一组评选出来之后,可以适当进行奖励。

寻找一句和本次课程有关的名言,并写在下面,让它能够时时提醒你。

第四课用问号成就学习

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瑞利从小就具有对事物进行观察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

瑞利小时候,有一次看见妈妈在为客人端茶的时候,一不小心端茶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茶杯就在茶盘里滑动起来,滚烫的茶水溢到了茶盘里。就在这时候,细心的小瑞利发现,妈妈的手仍在颤抖,可是茶盘里的茶杯却不再滑动了。这是为什么?客人走后,小瑞利把茶杯和茶盘拿来,反复琢磨、实验,又找来玻璃杯、玻璃板等器具进行比较,终于得出了结论:原来,妈妈端茶的茶盘表面有些油腻,减少了茶盘和茶杯之间的摩擦力,所以,稍有倾斜,茶杯就滑动起来;当热茶洒在茶盘上时,油腻溶解消失,茶杯在茶盘里就不容易滑动了。

长大后,他又进一步实验油类在固体摩擦中的作用,终于提出了“润滑油减少摩擦力”的理论,并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奖。今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有机器转动的地方,就会用到润滑油。

疑问是前进的车轮,我们只有多思考,多提问,才能积累越来越多的知识,才能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才能有所创新;疑问是大脑的营养品,我们只有多思考、多提问,思维才能活跃、成熟,生活才能充满智慧,充满乐趣。思考并且提出问题,是每一个会学习的人都会做而且乐于去做的一件事。

对于同学们来说,思考并且提问,是学习的一大技能。那么,问题从哪里产生呢?这可能是许多同学都感到比较困惑的地方。其实,只要大家学会观察,学会用脑,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多问几个为什么,问题自然源源不断。

瑞利从小就喜欢发问,并进行思考,持之以恒地实验,最终才提出了“润滑油减少摩擦力”的理论,并由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问”从哪里来

一、观察、观察、再观察

观察是智力活动的源泉和门户,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手段。翻开名人传记,不难发现,人类历史上许多成功人物都具备优秀的观察能力。比如伟大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他从小就热衷于观察动、植物,坚持20年记观察日记,终于写成了巨著《物种起源》。他自己曾说:“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

二、思考

在有了敏锐的观察力的基础上,大家还应该学会思考。因为,如果在观察的过程中不注意锻炼思维的能力,那么观察也只能是笼统、模糊和杂乱的,既不可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更不可能做出科学的判断,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从孩提时代起就喜欢对各种事物进行仔细观察,而且力图透过现象看本质,把不懂的地方彻底弄明白。狂风刮起时,人们都躲进屋里,牛顿却顶着风沙冲出门外,一会儿顺风前进,一会儿逆风行走,实地观察顺风与逆风的速度差。前面提到的英国物理学家瑞利,不仅观察到油腻和摩擦的关系,更进一步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终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三、创新

如果说观察是发现问题的前提条件,那么思考就是将观察所得到的东西进行深化的基础,而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则是问题产生的关键所在。英国发明家瓦特正是从对烧开的水顶动壶盖的观察中琢磨出蒸汽机的基本原理,而由此带来一场深刻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我国古代著名的能工巧匠鲁班,因为不小心让茅草划破了皮肤,而对茅草叶进行观察,从中得到启发,最后创造性地发明了现在常用的锯子。

除了“问题=观察+思考+创新”这一模式之外,还有以下几个“技术性”的问题需要大家注意:

一、想一想

你是不是觉得提问其实很不简单呢?下面所列举的这些现象,都是同学们在提问时的表现,看到他们,会不会找到你自己的影子,想一想:如果没有一个像你的,那么你是怎么提问的呢?你认为你的提问习惯好吗?

“没有问题”,或者是“提不出问题来”

小刚在学习中不爱动脑筋思考问题,他很少真正学懂知识,因此找不到知识点的欠缺、突破口或是老师讲得不够充分的地方,结果,他产生不出新的疑问,也就很少提出问题。

有问题,却不敢提出来

小丽并不是没有问题,她经过思考,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但是,她的毛病在于不敢把这些自己产生的问题提出来,不敢和大家交流。她总是怕大家笑话,觉得她笨,那样太难为情了。

问题太多了

小明倒是经常有问题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但是他的问题太多了,有很多问题事先根本就没有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就急着去问别人。他总觉得,有问题就是好的。于是,东问一下,西问一下,收获却没有多少。

二、做一做

下面是一份“一日提问记录表”,请大家复制下表,以周为单位,记录自己提问的情况。

一日提问记录表

提问时间(具体到小时)问题来源

(如科目)提问对象问题表述提问结果备注(问题答案或提问经验)

(注:一定要坚持填写,一个月之后,把本月的几张表进行比较,看看自己有没有进步。)

寻找一句和本次课程有关的名言,并写在下面,让它能够时时提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