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高三(下)
18334900000001

第1章 协调人际关系(1)

第一课心理驿站

美国的心理学家曾对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进行了著名的“感觉剥夺”实验。

在一个无声、无光、与外界隔绝的实验室里,放置着舒适的床和佳肴,要求被试者在这样的环境里与外界停止交往,安静地生活4天,并许诺4天后可以得到一笔酬金。但实验结果出乎意料,不到2天,所有的被试者均感到极度地不适应,表现出狂躁和神经质,要求重新回到自然状态。从实验室出来,许多人患有不适应症,表现出动作不协调,灵活性降低,甚至神经痴呆。

马克思曾说过,交往是人类历史的必然伴侣。上述实验说明了交往对于人身健康非常重要,离群索居的生活会使人的身心受到伤害。马克思把交往比喻为“人们日常生活、日常接触中的必然伴侣”。由此可知,交往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多么密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良好的人际交往不仅能帮助我们交流信息,丰富我们的知识,扩大我们的视野;同时它还具有心理保健功能。通过交往,使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理解、关心和友爱,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

心理学家对人际交往进行了大量研究,构建了人际心理学的完整体系,也完善了人际交往的艺术。这里,我们主要向同学们描述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一些常见现象的心理效应。

当我们第一次与人见面时,从他(她)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和容貌等基本信息中提取一些资料,初步判断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在许多公共场合中,我们虽然没有与别人交往,但往往可以根据别人的外表、行为特征来推测他的身份、性格特征。

一、印象的形成有三种基本模式

1.加法模式

心理学家费希本认为,一个人肯定评价上的特征越多,强度越大,给人的总体印象也越好,越易为人接纳。相反,一个人的消极评价上的特征越多,强度越大,那么他留给人的总的印象就越差,难以为人接受。比如有甲、乙两人,二者特征如下:甲诚实(+3)热情(+3)聪明(+2)多嘴(-3)+5乙理解(+3)自信(+1)+4按照加法模式,甲的印象分值高于乙,因此甲留给他人的印象要高于乙。加法模式的印象形成,已为许多心理学家的实验所证实。

2.平均模式

心理学家安德森发现,有些人在印象形成上并不是简单地将人们各个特征的评分值进行累加,而是通过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依据平均值来形成对一个人的印象。在前一个例子中,按照平均模式,甲的印象分值应为(+5)/4=+1.25,而乙的印象分值应为(+4)/2=+2,因而乙的印象要优于甲。

3.加权平均数

心理学家发现,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不仅应考虑积极特征和消极特征这一维度,而且应考虑每一特征的重要性,因而对人的印象不应是简单的平均的结果,应先确定每一特征的权数来表示该特征的重要性,用权数与特征的明显度相乘,最后进行平均计算结果,这样我们获得的信息就更加合理了。下面是一个加权平均的例子:甲特征明显度×权数乙特征明显度×权数活泼有魅力吸毒+5×3=15+5×3=15-3×5=-1515加权平均值15/3=5友好兴趣广泛不整洁+5×3=15+5×3=15-3×2=-62424/3=8结果:乙的印象分值高于甲这样看来,印象还可以加来加去的,真的是很有趣。虽然印象形成过程常按以上三种方式进行,但印象形成过程非常复杂,还常受到加工者本身的生理、心理及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受到各种背景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等)的影响,因此我们形成的印象往往与真实情况有所差别。

二、影响印象的背景效应

1.首因效应

一般指人们初次交往接触时各自对交往对象的直觉观察和归因判断,在这种交往情景下,对他人所形成的印象就称为第一印象或最初印象。首因效应对人的印象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第一印象一旦形成,要改变它就不那么容易,即使后来的印象与最初的印象有差距,很多时候我们会自然地服从于最初的印象。在现实生活中,首因效应所形成的第一印象常常影响着我们对他人以后的评价和看法。由于首因效应的存在,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与人交往时留给他人的第一印象。为了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首先我们应该注意仪表,衣服要整洁,服饰搭配要和谐得体;其次应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交谈技巧,掌握适当的社交礼仪。初次印象是长期交往的基础,是取信于人的出发点。因此我们要学会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不仅要懂得必要的社交理论和技巧,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文明程度。当然,为了保持长期交往,我们还应有一颗真诚的心。

2.近因效应

第一印象产生的“首因效应”,一般在交往初期,即双方还彼此生疏的阶段,特别重要。而在交往后期,也是双方已经彼此十分熟悉的情况下,近因效应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所谓近因效应,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近因效应是人们在深入交往接触中所产生的新的印象,它所形成的印象是对首因效应所形成的第一印象的补充或修正。我们在交往过程中,常常因近因效应改变对他人的印象。例如,同窗数年,同学间有些矛盾,一旦要分手的时候,主动向对方表示好感甚至歉意,会出乎意料地博得对方的好感,甚至将以往的恩怨化解。近因效应有时也有消极作用。例如,班级中的一位同学非常乐于助人,只要请他帮助,他总能尽力完成。但有一天他因为心情不好而拒绝帮助同学,被拒绝的同学就会认为他改变了,没有原来那么好了,从此而改变对这位同学的看法。

为了避免近因效应的副作用,我们必须做到对他人全面客观地评价,朋友之间要开诚布公地交谈,真诚地对待每一次交往。

3.晕轮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戴恩·伯恩斯坦曾经做过一项实验,给参加实验的人一些人物相片,这些相片被分为有魅力、无魅力和一般魅力三种,让实验者评定几项与外表无关的特征,如婚姻、职业状况、社会和职业上的幸福,等等。结果,几乎在所有特征上,有魅力的人都得到最高的评价,仅仅因为长得漂亮,就被认为具有所有积极肯定的品质。这就是晕轮效应。

所谓晕轮效应是指我们在对别人做评价的时候,常喜欢从或好或坏的局部印象出发,扩散出全部好或全部坏的整体印象,就像月晕(或光环)一样,从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外扩散成为一个越来越大的圆圈,所以有时也称为月晕效应或光环效应。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们要善于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意见,防备晕轮效应的副作用。同时也可以利用晕轮效应的影响增加自身的吸引力。与人交往时,可以采用先入为主的策略,让对方了解我们的优势,来获得以肯定积极为主的评价。

晕轮是美丽的,让我们在其美丽的光环下,冷静、客观地透视人生,把握交往。

4.刻板效应

商人常被认为奸诈,有“无商不奸”之说;教授常常被认为是白发苍苍、文质彬彬的老人;江南一带的人往往被认为是聪明伶俐、随机应变的;北方人则被认为是性情豪爽、胆大正直的;成绩好的同学一般是很听家长和老师的话,都是乖乖仔;而调皮学生的成绩总是不好的……我们在认识和判断他人时,并不是把个体作为孤立的对象来认识,而总是把他看成是某一类人中的一员,使得他既有个性又有共性,很容易认为他具有某一类人所有的品质。因而当我们把人笼统地划为固定、概括的类型来加以认识时,刻板印象就形成了。刻板印象的积极作用在于它简化了我们的认识过程。因为当我们知道他人的一些信息时,常根据该人所属的人群特征来推测他所有的其他典型特征。这样虽然不能形成对他人的正确印象,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帮助我们简化认识过程。但刻板效应更多的是带来负面效应,如种族偏见、民族偏见、性别偏见,等等。它常使人以点带面,凝固地看人,容易产生判断上的偏差和认识上的错觉。

5.定势效应

中国古代有“疑邻偷斧”的故事,这则故事描述的就是农夫在心理定势作用下的心理活动过程。所谓心理定势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用“老眼光”——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看待当前问题的一种心理反应倾向,也叫思维定势或心向。在人际交往中,定势效应表现在人们用一种固定化了的人物形象去认知他人。心理定势效应常常会导致偏见和成见,阻碍我们正确地认知他人。我们提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原则,不要一味地用老眼光来看人处事。

6.投射效应

即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属性、爱好或倾向等,常常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一种典型的投射效应。当别人的行为与我们不同时,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行为,认为别人的行为违反常规;喜欢嫉妒的人常常将别人行为的动机归结为嫉妒,如果别人对他稍不恭敬,他便觉得别人在嫉妒自己。成绩不好的同学可能更容易关注其他差生的成绩,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为了克服投射效应的消极作用,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做到严于律己,客观待人,尽量避免以自己的标准去判断他人。对方并非如我们所想像,只有接触了才会知道。

一、想一想

1.同学们,你们曾经听说过人际交往中的这些心理效应吗?

2.“吾日三省吾身”,看看你们在与他人交往时曾发生了哪些心理效应。

3.希望同学们在交往过程中能克服这些心理效应的副作用,同时更好地利用它们的正面作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算一算

运用印象形成的几种模式给你熟悉的人算一算你对他们的“印象分”,通过比较,看一看哪一种更符合你心里所想的。

第二课沟通无极限

在人际交往中,许多问题并非由很大的利益冲突引起,往往是因为说话不当而造成的。想一想,你觉得日常交往中哪些话会让对方感觉不快,容易引起矛盾甚至冲突?那么,在这些场景中,我们如何说话才会让对方感到舒服,易于接受,避免矛盾呢?

例如:你这个笨蛋,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还能做什么事!别急,没做好不要紧,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做更好。

我什么地方惹着你了,一天到晚拿脸色给我看,你当你是谁啊!你好像不太高兴,是不是我有做得不妥当的地方?

如果你对对方有不满意的地方,不要老是去指责他,那样只会增添对方对他自己的沮丧和对你的反感、愤恨,你可以用鼓励的方式引导他向可以改进的方向行动。一味责怪他人是不够技巧的行为。

此外,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还会发现许多问题是由于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拒绝他人而引起的。

英国有句谚语: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麻烦是太快说“是”、太慢说“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曾经说过:“是”和“不”这两个最简单、最熟悉的字是最需要慎重考虑的字。

你是否在想说“不”的时候,却因害怕影响和对方的关系而说了“是”?你是否常常迫于压力或面子匆匆忙忙或勉勉强强地答应了对方,随后又非常后悔,无力可为?

其实,你也可以说“不”,这是对自己权益和能力的权衡,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出尔反尔、力不从心,岂不会让他人觉得你是一个言而无信、好吹牛皮的人?

学会拒绝他人并不仅仅是说个“不”字的问题,关键在于如何能做到既有效地拒绝、又不伤害彼此的感情,这就是一门艺术了,一门说“不”的艺术。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碰到朋友或同伴不合情理的要求,这时,你是怎么做的呢?

与难缠人的相处之道

“他难道永远都不会改变吗?他快把我搞疯了!”你是否曾对某人有过如此的感受呢?我们全都会面对“难缠的人”。有些人就好像是来测试我们耐性的,而且压根儿就是极难相处。

但是这挫折感并不一定胜得过我们。我们无法改变他人,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看待和对待他们的方式。

与难相处的人交往

1.取悦他人的人

有些人光说他们认为别人想要听的话。你是否认识喜欢开空头支票的人?告诉他即使他说实话,你也会接纳他!接着对他开诚布公以树立一个好的典范,并要求他给你一些回应。如果有任何事伤害到你们的关系,让他说出来。当你认为他承诺太多时,委婉地提醒他吧。

同时,仔细地听一听他的幽默。好取悦他人的人常常会借着笑话来隐藏他们真正的感觉。

2.说闲话的人

人们常会给闲言碎语一个正当的理由,说:“嗯,这是真的啊!”但并不是每一件事都需要拿来讨论!那么当别人在说闲话时,你该怎么办呢?首先,别加入!闲话会伤害每个牵涉到的人。下一次当有人开始说闲话时,出点声音吧!礼貌地提出异议。你不这么做,你就是不反对而理所当然表示赞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