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高三(下)
18334900000007

第7章 心灵的选择(1)

第一课诚实守信

英王查尔斯二世巡视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时,问学院院长能否把查尔斯一世的画像送给他。

“作为报答,我会答应你的任何请求。”查尔斯二世说。

“那么陛下就拿去吧。”院长答道。

“谢谢,”查尔斯二世说,“你的请求是什么?”

“请送还我这幅画像。”

查尔斯二世没有食言,那幅画像至今仍留在圣约翰学院图书馆。

高中生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个性趋向于成熟,开始能够分析各类社会事件,能够掌握各类社会标准,并以此标准来衡量各种现象,能够有较正确的道德意识。

诚实、守信是人类遵循的一个基本道德准则,但在生活中要始终诚实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

有时,大人一面在教导我们要诚实守信,一面却反其道而行,让我们感到很困惑。关键在于,只要你坚持诚实守信的信条不放弃,世界上这样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所以,诚实守信必须从我们每个人自己做起,小心呵护和维持,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诚实守信种子的播撒者。

诚实不应该只是部分人的优点,应该成为每个人的特点。

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1.寻找名人的足迹,发动大家寻找名人诚实守信的小故事,或生活中感人的事例,从中体验这种道德情感的高尚性,并讨论这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2.随便写出三个你说过的谎话,写出你没讲真话的理由。现在,回头来反思一下,如果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你会改变做法吗?为什么?

3.你身边的人有不诚实、不守信的行为吗?当你发现他们这样的行为,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如果是你的好朋友对你不诚实、不守信,你会如何面对他(她)?

4.排演小品,通过故事让同学受到启发,大家进行讨论。

5.设置情境:假设你已经约好你的好朋友在你生日那天来家里庆祝,他们也都为你做了精心的准备,大家共同期盼着那一天。可是,在生日前一天,你突然得知有机会一起和父亲去青岛旅游,你会怎么办?怎样才算不违反道德规则?

第二课公平

怎样做个公平的分粥者

有7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遗憾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儿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3人的分粥委员会及4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均,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我们对于许多世俗观念总是相信不已,其实它们未必完全正确,很多时候它却成为我们思想上的阻碍。同学们常在生活中抱怨生活对自己不够公平,然而一定要强求公平吗?

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群体之中,一个社会必须有合理的法律、规则与道德标准等来互相约束,以维持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在我们的生活里,大家都习惯于时时处处去寻求一种公道与正义,一旦失去了公正,就会愤怒、忧虑或者失望。然而,现实的结果是,寻求公平就像寻求长生不老一样。我们周围的世界——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类——本身不可能是完全公平的世界。

知更鸟吃虫子,这对虫子来说是不公平的;美洲豹吃小狼,小狼吃獾,獾吃老鼠,老鼠吃蟑螂……只要环顾一下大自然,就不难看出,世界上很多现象无法用公道衡量,龙卷风、洪水、海啸和干旱都是不公道的。倘若人们强求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要公平合理,那么所有生物连一天都无法生存——鸟儿无法吃虫子,虫子就不能吃树叶,世界就得照顾到万物各自的利益。

所以,我们寻求的完全公道只不过是一种海市蜃楼罢了。整个世界以及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公道。面对这些不公道之处,你可以高兴,可以怨恨,可以消极视之……

但那些不公道现象依然会永远存在下去。

这里,我们提出的并不是什么犬儒哲学,而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真实描述。永恒的公道是一个脱离现实的概念,人们追求自己的幸福时尤其如此。然而,许多人认为,难道就不存在任何正义感了吗?

人们渴求公道,但一旦他没有得到公正时就会表现出一种不愉快,讲求正义、寻求公道,这本身并不是一种误区性的行为,但如果你一味追求正义和公道,未能如愿便消极处世,这就构成了一个误区——一种自我挫败性行为。当然,这一误区并不是指寻求公道的行为本身,而是指由于不公道的现实存在而使自己产生的一种惰性行为。

不公道现象的存在是必然的,当你无法改变这一现实时,你可以努力改变自己,不让自己因此而陷入一种惰性,并可以用自己的智慧进行积极的斗争。首先争取从精神上不为这种现象所压垮,然后努力在现实中消除这些现象。

你知道,你自己无法把握他人,更无法主宰整个世界,那你就从现在开始,不要以自己所谓的“公正”要求他人了。以下是心理咨询专家为你提供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1.将你所见到的各种不公正现象全部列出来。将这些现象作为你采取切实行动的出发点。向自己提出这样一个重要问题:“这些不平等现象会因我的愤怒而消失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努力消除致使你烦恼的误区性心理,你便可以逐步跳出寻求公正这一陷阱。

2.不要再让别人左右你的情绪。这样,在别人未按你的意愿行事时,也就不会陷入惰性。

3.不把自己同别人或别的事情比来比去。在制定自己的目标时,不要考虑周围的人在做什么。如果你要做一件事情,就应该全力以赴地做好它,而不必羡慕别人所具备的优越条件。

4.假如你又讲出“我如果晚回家总要打电话,你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之类的话,立即改正自己,大声地说:“我觉得你要是给我打个电话,就更好了。”这样,你就不会根据自己的行为要求别人给予自己同等待遇,同时也就消除了一个误区性观点。

5.在购买礼物时,你愿意花多少钱就花多少钱,不要根据别人上次为你花费的钱数选择回赠礼物。不要再出于义务或为保持公平而接受他人的邀请。根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而不是外界标准决定是否结识某个人。

6.不要忘记:报复也是受他人控制的一种表现。不要根据他人的行为采取行动,应该按自己的判断行事。

或许你信奉人生来都是平等的,生活应该是公平的,但在实际生活中,你却会经历许多不公平的事。在你的生活中,你努力学习,成绩优异,但到期终评比时,“三好学生”却与你无缘,你感到莫大的不公;上课时,别人讲话没有被发现,而你讲话却受到老师的批评,你觉得老师不公;在马路上,有的人违反了交通规则,没有出现什么意外,而有的人违反了交通规则却立刻命丧黄泉,你觉得上帝真是有点不公……

1.如果你遭遇了不公平的待遇,你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吗?

情境一:你放学要骑车回家时,发现自行车的气门芯被拔走了,你会从别人的车上也拔走一个吗?

情境二:你的自行车被偷后,你感到愤愤不平,你会偷别人的一辆车来骑吗?

对于情境一和情境二,你的回答一致吗?为什么?

2.你认为学校在处理学生奖惩事项时,应该经过什么样的程序,才能确保尊重学生的原则?

写出你的观点。

3.阅读下文,然后谈谈你的想法。

青海封堵“高考移民”173名考生被取消资格青海省教育厅今天向社会公布了被取消在青海参加普通高考报名资格的173名考生的名单,这是青海省实施高考移民封堵政策后查处的第一批学生。

据了解,2002年12月以来,青海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在认真审查的前提下,对能够提供户口簿、身份证、家长单位证明(或街道办事处、乡镇证明)等相关证件的2000多名在省外读高中的考生进行注册,其中今年即将参加高考的应、往届高中生有1016人。为堵住“高考移民”,省招办将这些考生的基本信息刊登在《青海招考指导》上,下载到青海招生网上,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同时,省招委、公安厅还联合发文,要求各地招办、公安局对这部分学生的报考资格做进一步审查。截至目前,通过群众举报、审查、询问等,全省累计查出“搭桥生”、“空挂户”、伪造学籍及不符合条件的省外在青报考生173名。另外,还有45名省外学生主动放弃了在青报考意愿。

(注:所谓“高考移民”,是指近年来,一些人瞄准区域间分数差异,为考入大学或考入重点大学而将本人及其父母户口空挂他省,高考前再到户口所在省报考的现象。)你怎样看待“高考移民”?你觉得那些“移民考生”是否打破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如果你所在的省市高考最低录取分数线很高,而相邻的一个省市的高考最低录取分数线要比你所在的省市低50分,你是否会想办法“移民”到相邻的省市参加高考?为什么?

4.你平时做事是否公平?检讨一下,看看是不是需要有所反省和改进。

第三课规则、责任、生命

一个震惊了整个德国的动人故事

德国一电视台出高薪,征集“10秒钟惊险镜头”活动。

许多新闻工作者对此趋之若鹜。

一个名叫“卧倒”的镜头以绝对优势夺得了冠军。

拍摄这10秒钟镜头的作者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

几个星期后,获奖作品在电视的强档栏目中播出。

10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是泪水。

德国在那10秒钟后足足肃静了10分钟。

镜头是这样的:

在一个火车站,一个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列徐徐而来的火车扳动道岔。

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列火车从相反的方向开进车站。

假如他不及时扳岔,两列火车必定相撞。

这时,他回头一看,发现自己的儿子正在铁轨那一端玩耍,而那列开始进站的火车就行驶在这条铁轨上。

是抢救儿子,还是扳道避免一场灾难——他可以选择的时间太少了。

那一刻,他威严地朝儿子喊了声“卧倒!”

同时,冲过去扳动了道岔。

一眨眼的工夫,这列火车进入了预定的轨道。

那一边,火车也呼啸而过。

车上的旅客丝毫不知道,他们的生命曾经千钧一发。

他们也丝毫不知道,一个小生命卧倒在铁轨边上——火车轰鸣着驶过,孩子丝毫未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