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华兵法宝典丛书——李卫公问对
18336600000001

第1章

《李卫公问对》又叫《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唐李问对》《问对》,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法著作。在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全书现存三卷,分上中下三个部分,共一万多字,主要记录了唐太宗李世民与卫国公李靖关于军事问题的问答,有九十八条次。内容丰富多彩,多结合唐以前战例及唐太宗、李靖本人的切身经历,联系历代兵家言论,以夺取主动权、奇正、虚实、主客、攻守、形势等内容为核心进行讨论,阐发叙述其军事思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谈到该书时指出:“其书分别奇正,指画攻守,变易主客,于兵家微意时有所得。”这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李卫公问对》的思想主旨。

《李卫公问对》主要表现了李靖三个方面的军事思想:

一、“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思想观点。也即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使敌人受制于己方,但不让己方受制于敌方。他在书中提出的奇正、虚实、攻守等,全是为了实现“致人而不致于人”的目的。

二、奇正的思想观点。“奇”与“正”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一对重要范畴。《李卫公问对》对此的贡献和发展表现在:一是进一步丰富了奇、正的内容,认为奇、正包含着广阔的内涵。它认为对敌从事政治声讨是正,在军事上进行打击是奇;公开出兵为正,奇袭为奇;主攻方向或主要防御方向为正,助攻方向或次要防御方向为奇;前进是正,后退是奇等等。二是提出了“正亦胜,奇亦胜”的观点。《李卫公问对》认为善用兵的将领,无处不为正,无处不为奇。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运用奇、正,只要能用得巧妙,用正兵也可以胜,用奇兵也可以胜。三是提出了“奇正相变”的观点。它认为若把奇、正看成为相互分裂的两个方面,“奇正素分”,“以奇为奇,以正为正”,那将是非常错误的,这是不明白“奇正相变,循环无穷”的道理。四是把“示形”与奇正联系在一起。“示形”就是把真实的目的、意图、行为藏而不露,让敌人看到的只是假象,以此来达到欺骗敌人的目的。借助“示形”,也即把奇兵变为正兵,把正兵变成奇兵,“变化莫测”,让敌人不明虚实,无法知晓真实情况。五是将奇正与虚实联系起来,认为:“奇正者,所以致敌之虚实也。敌实,则我必以正;敌虚,则我必以奇。”

三、“攻守一法,因情而动”的思想观点。李靖认为攻守“同归于胜”。就是说,相对于防御,进攻为防御的转机。对于进攻来说,防御是一种手段或策略。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最终的胜利,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李卫公问对》说:“攻守一法,敌与我分为二事。若我事得,则敌事败;敌事得,则我事败。得失成败,彼我之事分焉。攻守者一而已矣,得一者百战百胜。”所以,不可把攻守当成两种相互分割的作战形式,在作战当中,若进攻时不知道防守,防守时不知道进攻,这样一来,不但会把攻守看成是相互分割的两个方面,而且还会认为它们具有两种不同的目的。这就违反了“同归于胜”的原则。他主张提高军队的政治素质,加强军队内部的团结,对待将士要恩威并施。强调将帅一定要精通军队的训练之法,循序渐进地对士卒进行训练。

《李卫公问对》还非常重视军队的管理教育和军事训练,《李卫公问对》在古代阵法布列、军事制度、兵学源流及教育与实践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上也进行了探讨。《李卫公问对》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其中的一些军事思想和战争观点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致谢。由于译注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请专家和读者予以指正。

李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