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阴漠漠覆江城,南国归桡趁晚程。
水上驿流初过雨,树笼堤处不离莺。
迹疏冠盖兼无梦,地近乡园自有情。
便被东风动离思,杨花千里雪中行。
——吴融:《春归次金陵》
这是晚唐诗人吴融的一首还乡诗,当他舟抵金陵,快近家乡山阴的时候,一种喜悦之情自然流露,加以江南的暮春风光如画,就使得作客者心目中的情与景,交织而成一幅归舟图。
吴融是会稽人,于晚唐以文辞著称,龙纪元年考中进士。后来曾任礼部郎中、中书舍人等官职,以擅写诏书而邀上赏,一度升任户部侍郎。当他辞官归里之日,在旅途中把所见所感寄之于诗,就产生了《春归次金陵》这首作品。
就诗题看,次字是表示行舟途经金陵。当时正是暮春,春在江南,可说别有一番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的风景,春云迷茫,飘覆着长江南岸的金陵,这时候有一叶扁舟,正在沿着江行,向南驶去。因赶路程之故,天色已渐晚了,可是归心似箭,仍然要解缆前行。一路之上经过许多驿站,有时遇着下雨,雨丝风片,显得江流缓缓,烟景迷濛。而江堤的绿树葱茏,在密叶中有流莺啼唤,舟行远去,绿树与流莺之声相随不离,大有堤皆有树,树不离莺之致。
面对着乡园这样的景色,诗人不能无感,他的感触是联系到辞官归隐林泉这件事,他感到“冠盖满京华”,从今自己可与朝中一切疏远了,连梦里也不会再有什么追求了,可以得遂拂衣归里的初衷了,因此,当舟行越近故乡,自然而然地涌上了一种桑梓的深情。但是,人的思想有时是有矛盾的,当东风拂面的时候,也吹动了一点离愁,就是既离朝廷,与同僚故旧也就相隔更远了,要相逢也不知何日了。
正当诗人满怀乡情与离绪交集之际,推开船窗远望,却看到两岸的杨花如絮,被东风吹卷得满天飞舞,一片雪白,身在舟中,却恍如在雪中航行,欸乃声声,杨花片片,交融成十分动人的情景,不能不令诗人为之陶醉了。
吴融这首诗,值得欣赏的是情与景表现得自然凑泊,描写生动。从诗的意境看,可以联想到六朝时代诗人谢朓所写的诗句: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鹜。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其中“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也是描写江行旅思的名句,而吴融在诗中的炼字炼句,很得其精,如“兼无梦”、“自有情”的兼字与自字,充分显示出它反映感情的关键性:
兼无梦,就是说不仅与冠盖之辈从此迹疏,连梦中也不再来朝廷了。自有情,就是说一近家园,桑梓之情油然而生,而非外因引致,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念,有如王粲在《登楼赋》中抒写的“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