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诗的艺术魅力
18348900000114

第114章 词客飘零寄托怀抱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零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秋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温庭筠:《过陈琳墓》

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生当乱世,从扬州(即广陵)故乡避难到冀州,应袁绍之聘,充当幕僚,专司典章文牍之职。袁绍失败而死,转为曹操所用,官职是军谋祭酒,随曹操于军中。当袁绍与曹操对垒之时,陈琳曾草檄文声讨曹操,列举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以谋篡汉室的野心,连他的祖宗都骂到了。待陈琳归依于曹操之后,曹曾对陈开玩笑:“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耶?”陈琳惶恐谢罪,但曹操爱才,仍予录用。曹丕在《典论·论文》中也赞美陈琳“章表书记,今之俊也”。

温庭筠曾辗转江湖,经过下邳得以凭吊陈琳之墓,感怀身世,题以抒怀。温庭筠说道:“早从魏晋历史中读过你的诗文,想不到我今天竟以飘零之身而谒墓。自己落拓不遇,得不到人的赏识。你是词人,虽然不同时代,地下有知,也应当认识我吧?

你当初追随袁绍,袁非俊杰之士,所以辅佐无成,未免辜负了你的才智,我同情你的遭遇,但也不免自伤,千古才人,都堪一叹!如今,你墓前的石麟已埋没于蓬草中了,当年曹操所筑的铜雀台又何尝不荒凉寂寞,为暮云所轻笼?盛极一时的邺下诗文唱酬,早已成为陈迹了。我只有追慕遗风,徒增惆怅而已。但也警悟到书生无用,不如仗剑从军,像你一样,在军旅中发挥作用,争取立下一番功业吧。”

温庭筠写这首诗,可说是吊古自伤,寄托怀抱。其中“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令怀才不遇文人有异代同心之感,堪称警策。全诗以应字和始字为诗眼,“应识我”,表现了兀傲自负的才情;“始怜君”,表达了沉痛伤君也自伤的情绪。加以描写古墓秋草丛生,铜雀台荒凉圮废,更使全诗流荡着一种凄咽莫名的情调,可说是怀古诗的佳作。

《过陈琳墓》这首诗的形式与内容,对后来的诗人有过影响,有一位姜光彦就曾摹仿而写了《思杜亭》:“十里松阴古道场,一亭还复枕潇湘。诗翁至死忧唐室,野客于今吊耒阳。窗户云生山雨集,岩溪花发晓风香。不唯临眺添惆怅,自是年来鬓欲霜。”

姜光彦怀念的是杜甫,而诗的意境、韵味、寄托都似从《过陈琳墓》而来。就是近代的诗僧苏曼殊,也曾写过“秋风江上已黄昏,独对遗编吊拜伦。词客飘零君与我,可堪异域为招魂”,也有温庭筠诗的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