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诗的艺术魅力
18348900000126

第126章 午梦诗篇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苏舜钦:《夏意》

有人爱读宋诗,并不一味推崇“韩柳文章李杜诗”。爱读者认为宋诗有哲理,堪嚼味。我颇受影响,以后也想欣赏一下宋诗。

苏舜钦是北宋诗人,曾参与范仲淹的政治革新,为邪恶势力所忌,遭受过贬抑。苏舜钦的诗格雄健,写景小诗清新可诵,对宋诗革新很有影响。我们看看他写的《夏意》,就可窥见他的小诗诗风。

诗题是《夏意》,就是通过描写客观的景物,以烘托出夏天的意境来。所描写的是一个深宅大院,庭栽花木,时近端阳,天气已渐热了。可是院里却以竹席作褥,别有一种清凉的感受。“五月榴花照眼红”,庭院中的石榴花开遍了,花红似火,透过帘栊,映照得一片通明。夏日偏长,当浓阴匝地时,正是午睡的好时光,院里的人正在午睡。午梦乍醒,就听到庭树上的黄莺啼唤,令人慵懒之意更浓,日长人倦的情绪也更强烈了。

卓午就是正午,“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李白也曾以诗讽刺过杜甫。苏舜钦写的“日卓午”,是用以形容太阳正行经中天。古代善于目测时间,看太阳推移,就知道是正午时分了。

写夏天的午睡,同是北宋诗人的刘攽,也写了一首绝句:“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惟有南风旧相识,径开门户又翻书。”(《新晴》)与苏舜钦写的对照来看,真是各有情趣,一个以榴花照眼,流莺啼声,点缀午梦初回的夏意;一个以雨后初晴,南风入户,吹翻书案上的书页,以显示昼寝正熟。他们各抓住季节中的一个特点,反映出人物的主观感受,却又紧紧扣着“夏”字。

其实,两首诗的意趣,都与陶渊明的启发有关,陶渊明在《与子俨等疏》中写道:“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欣然有喜。常于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善于撷取前人之菁英,就可以创造另一种境界,所以刘攽就写出“惟有南风旧相识,径开门户又翻书”了。既不是照搬,却又有新意,此所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