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木落雁南飞,万里萧条使节归。
犹有交情两行泪,西风吹上汉臣衣。
——袁凯:《题李陵泣别图》
只要参看司马迁写的《报任少卿书》,就可了解李陵矢尽粮绝投降匈奴的历史背景。因苏武出使匈奴,被遣北海牧羊,于冰天雪地中历十九年而坚忍不屈,持节不变,后来生还汉土,在河梁分界处与李陵叙别,传李陵曾有诗相赠,诗有云:“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能辞。”因此有画家据此作画,就是袁凯题的《李陵泣别图》。
要题这样一幅画,殊不容易,因为李陵是降将,苏武是节臣,而两人在汉朝曾是知交,只因匈奴入侵,才有了不同的遭遇。如今一留异域忍辱偷生,一获遣归而名标青史。要以一首七言绝句诗概括这样复杂的情节、思想感情以呈于画面,非精思铸句就难称上乘之作。可是袁凯却以词婉意严之笔,写出了独具艺术特色的诗,真是可传的佳作。
通过题诗可以领略画境:汉宫之秋,草木已开始凋零了,秋雁正在南飞。就在这样的季节,辽远的北朔边塞之上,已是满目萧条、风霜初厉的情景,而出使匈奴的苏武,恰在此时获得单于释放,遣回大汉,于是与李陵在边界的桥上相互悲泣而别。在苏武方面,念及过去的交情,不禁有“欲展清商曲,念子不得归。仰俯内伤心,泪下不可挥”(《苏武与李陵诗》)的难过。在李陵方面,更有“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李陵与苏武诗》)的感受。这种生离也意味着死别的两行热泪,被飒飒西风吹沾了汉臣的衣襟,真是执手踟蹰,不知涕泪之何从了!
就是这样,诗与画很自然地凑泊,切合人物的际遇、感情,可说是情景交融的表现。
值得欣赏的是,袁凯下笔有分寸,以“使节归”赞美苏武的气节,以“汉臣衣”对照李陵的降匈身份,以“交情泪”肯定古道热肠不因处境而歧视与李陵的友谊,反映出谅解的心情,但是全诗却含有春秋笔意。而苏武的“念子不得归”,更寄寓了对故人“远托异国,昔人所悲”、“胡笳互动,牧马悲鸣”(《李陵致苏武书》)难堪岁月的同情。
《题李陵泣别图》,是题画诗,也是咏史诗,其功力可与杜牧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