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吴均:《山中杂诗》之一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宋元思书》
说来是无独有偶。谈了陶弘景的山水诗文之后,又可以从吴均写的诗文中找到类似的题材,形式与内容似乎相同,但描写的手法却各异,称得上“各有千秋”。
吴均生长于江南之吴兴,家世寒贱,在梁朝做过建安王的记室,官至奉朝请。只因精研历史,私撰《齐春秋》而被免官。后来应诏撰修通史,书未成就病死了。曾注范晔《后汉书》,他还写过《续齐谐记》,为六朝小说家之一。
吴均写的《山中杂诗》,颇为别致。他并不用许多描写手法反映景物,但是烟云落日,飞鸟修篁却怡然如画。站在山居的高处,可看到群峰间弥漫着缕缕的烟雾,透过丛丛的竹林,可以窥见淡淡的残阳在衔山。闲步于庭院之间,可以见到雀群飞跃于屋檐之上。对着窗前掩卷遐思,似乎觉得有白云悄悄从东窗飘了进来,又从西窗飘了出去。这种山居生活,是多么恬静悠闲啊!
说吴均是在用精练的文字组织一幅山居图,也是恰当的,他的确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构成“山色有无中”的景色了。
以诗写景,还不足以概括吴均的艺术手法,还得看他写的散文诗:《与宋元思书》。这是书信体的文字,与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可称双璧,都是清丽的散文诗篇。吴均谈的是旅行见闻,把江南的富春江到桐庐一段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极了,令人如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
从富春江泛舟到桐庐,正是天朗气清的日子,水天一色,蔚为壮丽的景色。任船漂流而行,适意而止。一百多里的水程,是堪称天下独绝的山光水色。水之异,具有青苍色,千丈深潭,清澈见底,游鱼小石,直入眼帘。而急流如飞箭,浪势如奔马,又令人目眩心悸。山之奇,则在于两岸高峰长年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而各个山峰互争高下,各不相让,溪涧之间,泉石相激,潺潺有声,与众鸟的啼声相呼应,构成最美的天籁。还有巧啭不绝的蝉鸣,还有凄厉感人的猿啼,而丛树中的枝柯上蔽天日,可令白昼如昏夜,小枝辉映,却又透出日光,真是别有一种境界。这种天然如画的山水,就是追求飞黄腾达,追求高官厚禄之辈置身其中,也会一息竞进之心;就是整天忙着公务,策划政治的人,看到了这样的风光,也会流连忘返的。
吴均写山水之景,真是移江山以入画图,缩江海于尺幅。写山写水,借形象性以传奇异之致,借诗的语言以传神韵之味。意境高远,朴素自然,所以《六朝文絜》评为“扫除浮艳,淡然无尘”。
其中多用对偶句,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则是介于骈体与诗之间了,读来琅琅上口。已故作家郁达夫的家乡就是富阳,他受吴均的影响很深,他的游记也写到富春江,如《钓台的春昼》、《过富春江》都是再现了吴均笔下的境界,大可以参读欣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