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诗的艺术魅力
18348900000032

第32章 浪漫情操

初唐诗人陈子昂写过一首《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是一首很别致的诗,乍看似难理解,再三吟咏,才体会出它的韵味,它是具有浪漫情操而又慷慨悲凉的诗篇。

陈子昂是四川射洪人,自幼即任侠尚义,放浪形骸,早年过的是漫游生活,二十四岁时中进士,武后时曾任右拾遗,敢于上书痛陈政事,因言多切直,遭到搁置。公元六九六年曾充建安王武攸宜军中参谋,出使边塞,因军事失利,屡谏不进,反被贬为军曹。悲愤之余,登蓟北城楼,凄然泪下,写了《登幽州台歌》。

卢藏用所著的《陈氏别传》,对陈子昂写这首诗的背景有更明确的说明:“……子昂体弱多疾,感激忠义,常欲奋身以答国士。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建安谢绝之,乃署以军曹。子昂知不合,因钳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因登蓟北楼,感昔乐生(即乐毅)、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曰……”

河北古称幽州,蓟北就是幽州蓟县之北,有春秋战国时代燕昭王所筑黄金台的遗址。据《清一统志》刊载:“燕昭王于易水东南(在今易县东南)筑黄金台,延天下士,后人慕其好贤之名,亦筑台于此,为燕京八景之一,曰金台夕照。”

正是有感于燕昭王筑台延士,才有乐毅投奔燕国,助燕昭王成就一番煊赫功业。陈子昂带着怀古之情,登台眺望,古人事迹已成往事,后来的人不再有燕昭王重士的作风,联系到他被贬的遭遇,就令他有百感苍茫、泫然下泪的情绪了。通过他的诗,我们似看到一个理想破灭的诗人,充满了悲凉激愤的心情,而又高傲孤独地在登高吟诵。以这种激愤哀伤带有不满的情调入诗,就具有浪漫主义所表现的特征。因为他另在《感遇》诗中也曾表白过:“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这样的思想感情与《登幽州台歌》同属一种情调。

如果说《登幽州台歌》还含蓄不露,他在《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中的《燕昭王》这首诗中就尽情倾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悲愤了: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陈子昂的诗,从寥寥数语的《登幽州台歌》到数十篇《感遇诗》,为唐代开一代诗风。所以卢藏用说他“崛起江汉,虎视江夏,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见《陈伯玉文集序》),令杜甫也佩服得给予“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的崇高评价。而汉魏风骨,也从陈子昂的诗文得以再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