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诗的艺术魅力
18348900000038

第38章 精整的诗篇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沈佺期:《古意》

齐梁时代的诗歌,有不少诗人追求格律工整。采丽竞繁,兴寄都绝,形式主义的倾向十分严重。到了初唐,沈佺期、宋之问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把格律诗加以总结、提高,使格律诗这一形式达到了新的高度,因此沈、宋的诗具有代表性,被人称为“律诗正宗”。由沈、宋到杜甫的七律,到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的五律,都沿着齐梁演变而来,但是诗的内容却有了迥然的变化,已非“兴寄都绝”了。

沈佺期写的《古意》,是仿古乐府而来的。题目又称《独不见》。“独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也就是写了征人之妇,苦忆远戍之人所流露的思想感情。但是诗却借题发挥,以看到卢家少妇与夫婿居华堂,佩郁金香,双宿双飞的幸福而引起征妇的羡慕,对比之下,不禁感从中来,满怀愁怨了。诗意是说:卢家夫妇有似雕梁之燕,双栖于“翠帐金屏玳瑁梁”之间,享受着人生的幸福,而征人之妇过的却是孤独的日子。九月秋风起了,赶制寒衣的寒砧,声惊落叶,想到十年远戍于辽阳的人,旅况必苦。塞外白狼河是遥远得难以想象的地方,音书早已断绝了,远征的人存亡莫卜。长安城里的人呢?却在秋夜漫漫之中度着无可告语的时光。这是为谁而愁苦呢?朝夕怀念的人什么时候才能得见呢?“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皎皎的明月照到罗帷,怎能不令人回肠九转,感伤欲绝呢?

沈佺期以《古意》为题,以卢家少妇起兴,可说是由梁武帝的《河中之水歌》而来的:“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郎妇。”沈佺期借用卢家妇典故,以反衬征人之妇的凄凉。这种反衬对初唐开拓疆土的征兵制度作了侧面的讽刺,讽刺当政者不顾应征者十年久戍,背井离乡之苦,不顾千家万户征人之妇望穷绝塞,尝尽独守滋味,而以穷兵黩武为能事。沈佺期以委婉之笔,写了民间之怨。后来的杜甫则以《三吏》、《三别》描述了征戍的不平。

沈佺期这首诗,格律是精整的,其中颔联与颈联对仗得工整极了,“九月寒砧”对“十年征戍”、“白狼河北”对“丹凤城南”,都把时间与空间对上了,但并非用斧凿削成,而是天然浑成,不论在感情抒写方面,在诗意结构方面,都表现得自然、贴切,毫无人工的痕迹,形式与内容是统一的。沈佺期以征戍作为题材以入诗,也为后起的边塞诗人岑参、高适一辈起了先导的作用。

沈佺期的诗,在唐代诗歌中有一定影响。说到诗人的品格, 却不可取,他醉心于倚傍权门,追逐于功名利禄,有似俳优,是历来受人讥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