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诗的艺术魅力
18348900000048

第48章 乡音无改鬓毛衰

(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回乡偶书》

凡是读过《唐诗三百首》的人,都会对贺知章写的《回乡偶书》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在少年时代就把这样的诗篇背诵得琅琅上口。

贺知章是唐代诗人,字季其,自己起个别号“四明狂客”。他是会稽人,也就是今之浙江绍兴。绍兴的山水风光很美,镜湖是其中一个名胜之地。贺知章中过进士,做过唐朝的秘书监。后来还乡当道士。性格旷达,善饮工书,与李白是好朋友。李白初游长安,以《蜀道难》歌行体受知于贺知章,因而名驰都下。

贺知章对家乡充满了特殊感情,可是少小离家,到外面追求理想的生活和事业,一晃就是几十年。虽然无情岁月的流逝改变了自己的容颜,早已两鬓如霜,显得衰老了,可是乡音却未改,当他有机会还乡的时候,一入里门,就碰到了年幼的儿童。他们并不认识这个长辈,却笑着问道:“你从什么地方来的呀?”

在还乡者的感受说来,由于离乡日久,当年的壮志早已消磨,经历的人世沧桑也令自己对世情看淡了。可是家乡的风物却依旧,特别是那个镜湖,湖水如镜,春风轻拂,荡漾起微波,波光湖影依然是儿时所见的情景,因而令久客归来的人倍感亲切。

就是这样,贺知章这两首《回乡偶书》,以平常的接近口语的词句,极其生动细致地描写出久客他乡之感,还乡所见之情,用儿童不相识的意趣,用春风不改水波的画面……抒发了千古以来相通共鸣的游子情怀,所以能打动我们的心。

可不是么?凡是旅游异域异乡的人,不论他在外面经历了多久的岁月,对家乡的一草一木,对家乡的田园庐墓,都怀着难以排除的怀念,当他“青春作客,皓首还乡”之时,就会涌出如贺知章所描写的感情了。所以,写过《登楼赋》的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说:“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这是说怀念故土是人之常情,绝不会因为贫困失意、显贵得意而有所改变。证之古往今来,难道不是共通的规律么?

我也是少小离乡,有一年曾回乡一趟,相隔已是四十年了。

当我与乡亲举杯相叙,重见儿时嬉水的平桥时,不禁感从中来,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休问浮沉身外事,且衔哀乐手中杯。

多情自有平桥水,照得天涯浪子回。

这样的抒情诗,也可说是受贺知章的影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