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诗的艺术魅力
18348900000087

第87章 还应说着远行人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在岭南,有“冬至大过年”之谚,可见冬至为世人重视的程度。远在唐代,冬至也列为可庆的节日,做官的,获得朝廷放假,民间的,亲友互有酬馈,并以新衣点缀节日的欢乐。

正是这样的节日,一个远游的旅人却在邯郸的客店中度过,可以想见他的孤独凄清的况味。邯郸城里也许彩灯交辉,欢声盈耳,可是客店里却有一个人在摇曳的灯影前作百无聊赖的枯坐,双手抱着双膝,眼睛看着灯下自己的身影,真是孤寂如老僧坐定,难免百感交集了。

诗人所感的首先是怀念家乡,怀念亲人。他在运用想象:在这样的佳节之夜,家里的亲人一定深夜不眠,在闲话家常吧?而在闲话之中也必然想念远游的人,“今夜不知寄宿何地?”“今夜一个人,在旅途多凄凉啊”……这种心悬两地,人同此心的怀念,反映了亲情的真挚。至于家人“还应说着远行人”,还有什么内容,就不知道了,也不可能虚拟出来,就得凭生活体验去理解了。

这是一首朴素而充满人情味的诗,它的艺术特色在于平淡处写出人情的真实处。诗是写思家,却反写家人之思我,这种手法在杜甫写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体现出来,在王建写的“家中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行见月》,也似乎有相通之处。如果说为人不容易觉察的妙处在于家人夜坐,说着远人的情真意切,则“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的描写可以媲美,这是把客中情况写入家书,托人捎回故乡,临走之前,又把信打开,再看一遍,还要再加几笔。这样生动的描写,不是令人有如看到托书人的神态与动作么?

白居易这首诗,还善于推敲用字,例如“抱膝”是形容枯坐,“影伴”是形容孤独,而冬至的“灯前”,则烘托出寒夜的气氛及形影相对的环境。

抒写真挚情感,纯出自然,还可举白居易的知己朋友元稹所写的一首《酬乐天舟泊夜读微之诗》:“知君暗泊西江岸,读我闲诗欲到明。今夜通州还不睡,满山风雨杜鹃声。”简直是以口语入诗了,但设想两地两人的感情活动,写得多么真切!其中“满山风雨杜鹃声”,更是写出不眠的外景,将思家念友之情都托出来了,不脱不粘,诗味醇永,堪称上乘之作。要问这些诗怎样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一句话,是直率朴质的语言,直抒日常生活的体验,毫无矫揉造作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