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诗的艺术魅力
18348900000086

第86章 春风吹又生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草》

能在短短的一首诗中,生动、准确地描写一种客观物体而又赋予感情,兼有哲理之美,我想,白居易这首《草》的五言诗可以当之无愧。

这首诗另有一题:《赋得古原草送别》,其实并无特别的意思,仅是点出与离别有关就是了。

白居易是中唐时代贞元、元和之间的大诗人,他写的《琵琶行》与《长恨歌》传诵千古,生平事迹用不着多赘了。但是《全唐诗话》却刊载一则趣事,说白居易未及弱冠之年而携带诗稿到了长安,晋谒当时既是诗人又是著作郎的顾况。顾况看了白居易的名字,就说:“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意带讽刺。待看了白的诗稿,就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警句打动了,于是对白前倨后恭:“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这是文学欣赏上的一段佳话,可资谈助。现在要问的是白居易这首诗为什么能打动顾况?千载以下仍能感动我们?

要找答案就得研究具体的作品。

诗一开头就把我们引到一马平川的环境里去,在那莽莽平原之上生长着无边无际的芳草。时序变换是自然的规律,“遵四时以叹逝”,古今同感。秋冬之季,草色枯黄了,只有春夏之时才又转绿转青,形成蓬勃的生机。当枯草衰黄之时,常常因干燥而被野火燃烧,变成焦土,可是烧它不尽,待到春来经春风吹拂,它又苏醒茁长起来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也从中憬悟到诗意。

当“春草碧色,春水绿波”之时,萋萋的芳草伴随离人而远去,在苍茫的古道上,草色掩着路径,令人有遥远的感觉,所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就是这种感觉的再现。而当晴空万里,照着边城,青翠的草原,绵邈不断,又是另一番情景。总之,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客送别,特别感到凄怆,充满了生离难堪的情绪。

白居易的诗是咏草,所以他紧紧地扣着草字落笔,既形象地写出了野草顽强的生意,而顽强的生意又伴随着古代离人无穷无尽的离情别意走上遥远的征途。离人有似野草般顽强,以矛盾的心情走出自己要走的路。因此这首诗是写芳草,也是写人,写出了生生不息的规律,写出了人事、自然奋斗的情景。

唐代诗人借芳草以入诗的可说多的是,王维的“芳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送别》)就是一例。但若说写出哲理的,当以继白居易之后的李贺所写“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的名句可以和白诗媲美。衰兰也属草科植物,可以归入草类。李贺把兰草也拟人化了,写出了它富有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