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百家论
18359800000139

第139章 生活中的草,岁月里的树——中国大陆高盛荣访谈录

陈勇(中国作协会员,小小说作家网特约评论家,以下简称陈):作为微型小说评论人,你如何看待当前的微型小说现状?

高盛荣(中国大陆作家,微型小说评论人。汉语言文学副教授,文学硕士,二级心理咨询师,以下简称高):当前应该是微型小说的“繁荣期”,当然也是由简单化走向成熟的过渡期。说它简单,主要是创作手段上还有欠缺,比如艺术手法上还没有真正打破模式化,往往关注“故事”或人物的最终结局,使得作品空间受局限。但很多作家正在创作上潜心下功夫,听说张凯先生最近的作品就有突破。大家都来关注这个问题,相信会很快得到解决。

陈:你认为目前微型小说创作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高:我仅谈个人想法,我读作品不是很多,只是粗浅感觉。我觉得最该注意的还是题材问题。生活中处处都有创作的题材,尤其微型小说的创作,短小使得它灵活,更易于展示多变的生活。但是否能抓住创作的“点”很关键。创作的过程是表达,如果题材的角度准确恰切,那么表达上的事就顺理成章了。当然,这也不是说表达技巧不重要,“写什么”和“怎么写”两相比较而言,我更看重前者,所以,我的评论很少提及创作手法,就是这个原因。

陈:听说你除了写评论,还有大量其他创作,诗歌、散文、小说皆有涉猎,但一直没听说你出作品集,是这样吗?

高:写作是我的乐趣,一般情况下,在写评论很疲劳的时候我会换种方式“消遣”,比如写诗或者搞其他文体创作。到目前我的诗大概有五百来首了吧,微型小说也有几十篇,散文也有百十篇。不过我是为乐趣做事,也没想到要出版,将来会的,也算是对我创作的一种总结吧。

陈:搞创作对你写评论有影响吗?

高:这是肯定的啊,自己亲自写过才有“写”的感觉,才会对作品有更深刻理解。比如对作品“空间”的理解,我就直接从写诗的过程里获益。

陈:你是心理咨询师,这对你的创作和评论有帮助吗?

高:很有帮助。我对心理体验微型小说的认识直接得之于做咨询师的感受啊。沈祖连、袁炳发、秦德龙、刘中学的心理微型小说写得很专业的,很多都算是我们心理咨询的典型案例,我在讲授心理健康课时就曾拿他们的作品做案例来讲解,学生们很喜欢啊。

陈:作为职业女性,你如何看待事业和爱情?

高:这个么,真是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我觉得对于一个人来说,事业和爱情哪项都不能缺,职业女性要有事业追求,也应该有完美的家庭和爱情,二者都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

陈:问一个很私人的问题,作为单身妈妈,你如何看待单亲家庭教育问题?

高:单亲家庭,尤其单身妈妈的家庭一般都比较封闭,不太愿意与外界更多接触,我曾经也是这样。但是这样的结果只能使孩子更加离群索居,对孩子的教育很不利,为此,我一直鼓励儿子走出家庭,多跟同学接触。所以,现在别人根本看不出我儿子是个遗腹子,连他的老师都很长时间后才知道。儿子性格非常开朗幽默,心态积极阳光。当初我已经预见到儿子的教育会遇到困难,我才去学心理学,这也不仅是针对儿子,也有我个人的心理调节问题。现在看,心理学对我帮助很大。

陈:你如何看待坎坷和磨难?

高:我始终把自己定位在一棵草的位置上,生活中的一株草,总会不断经历风风雨雨,但风雨不可怕,只会使草更茁壮。当我们以耐心和毅力战胜了风雨,草就会变成树,坚定不拔,只是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我不逃避坎坷和磨难,心态积极,生活就会有阳光。做草是说做人要低调,做树是说做人要昂扬。在自己的世界做棵树,在他人眼里做一株草,很好。

陈:感觉你是很有性格和色彩的,你如何看待人生?

高:怎么说呢?我有个观点:“人生的意趣不是逐己所愿,而是尽己所能。尽人力,成物事,顺天命,不勉强,不虚妄。”只要尽了自己的能力,一切顺其自然。看淡结果,注重过程,特别看重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人生的收获就会很多。

陈:你是不是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写作上?

高:不是啊。我的本职工作内容其实很丰富,这些年先后开设过多门课程。不过写作是我的乐趣,有乐趣的事就会格外用心吧,我每天都要写作,不写就会感觉很失落。另外我的兴趣很广泛,我的手工刺绣技术也相当不错啊,苏绣、平绣都行,喜欢“读”画听音乐,这些对我写评论都很有帮助啊。但我不喜欢聚会凑热闹,太耗费时间,喜欢运动,一个人出去爬山散步,看天色,看流云,然后“想入非非”,再写作,感受就格外多。

陈:你为什么对微型小说有兴趣呢?

高:因为它“小”啊,读起来快捷,省时间,读来读去就喜欢上了,越琢磨越有味道。

陈:听说你们学校要建立微型小说研究机构,你怎么看?

高:微型小说是独立的文学体裁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作为高校,投入精力进行研究正是时机,会推动微型小说的创作和研究向更高层次发展,对这个文体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陈:你如何看待现在的微型小说评论?

高:老一代的研究家已经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杨晓敏先生对推动小小说的普及和规范化功不可没。我们现在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把研究更细化,更深入,我们要做的工作很多,需要下更多功夫。

陈:你如何评价自己的研究?

高:我做的工作并不多,先是把张凯先生的《酥皮糖糕》等三篇微型小说作品选编进了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版《大学语文》,这是本十一五规划教材。这可能就算是我研究微型小说的开始吧,然后就是对作家的关注,题材上的挖掘更多些,把心理咨询理论纳入微型小说的研究中,现在在关注民生微型小说,我所谓的“研究”一直离不开作家的扶持,他们才是我成长与成熟的引路人。

陈:你概括一下自己评论的特点。

高:我的评论最突出一点是跟作家联系紧密,我评论的作家与我基本都有联系,他们的创作感受是我写评论的基础。我很感谢沈祖连、白小易、袁炳发、秦德龙、侯德云、于德北、谢志强、秦俑、张凯、宗利华、田洪波、刘中学、李国新、梁重懋等好多老师,对我帮助很大,他们的作品滋养了我,我从人家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杨晓敏老师,去年给我寄来很多资料,实在是受益很多啊。至于我自己,真的没有什么可说。

陈:你会一直从事微型小说评论吗?

高:应该是这样。不过我的兴趣很多,目前还在进行辽东布艺文化的事,属于民间工艺范畴。这项研究同样对我写微型小说评论有好处,至少文学与民俗的角度就很好,广西梁重懋先生的《烟墩大鼓》系列就属此列,我反复修改了几次评论的角度,最后还是从民间文化的“点”打开了评论的空间。

陈:感觉你的评论很“大气”,语言风格男性化,很张扬,你怎么看?

高:我想文字不应该有性别色彩,尤其评论文字。如果说我“大气”,那可能是视角问题,我的自身经历决定我更看重评论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或者人的命运,人生体验等方面着笔,至于“张扬”,这点我自己倒是没注意到,可能是客观效果如此吧。

陈:作为广西小小说学会会员,在这个群体里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高:广西小小说学会是个十分成熟的文学团体,我的成长和成熟离不开这个群体的培养,我对那里的老师和朋友怀着感恩的心。这个群体最大特点是积极向上,充满活力,从每年大量的活动就可看出来,这是学会领导和全体会员努力的结果,我相信这个学会会大有发展的。

陈:你把自己定位为生活中的草,岁月里的树,相信你会是一株最茁壮的草,最终枝繁叶茂,高耸参天。

高:谢谢陈老师!其实我还想说的就是要感谢你,你一直在鼓励我走创新与发展的路,很难得。为你的《中国当代微型小说百家论》写序言的过程我受益匪浅,让我看到了一个职业作家和评论家的敬业精神,这是我终生需要学习的,也祝福陈老师的创作更蓬勃,更有活力。(载中国作家网2011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