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百家论
18359800000197

第197章 生命因文学而精彩——中国大陆陈勇论

李 艳

集作家与评论家于一身的陈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中国微型小说和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的发展与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2008年4月7日,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世界语言文学系教授穆爱莉,慕名前来中国湖北监利陈勇家中,对他进行长达3个半小时的学术专访,并将专访内容写入她主编的《中国微型小说现象研究》(英文版),向世界读者介绍包括陈勇在内的中国微型小说名家及作品。2008年7月11日,陈勇加入中国作协。2008年10月8日,小小说作家网开辟了陈勇评论专栏。2009年2月8日,湖北作家网文学鄂军栏目开辟了陈勇专栏。2009年4月25日,湖北作协在武昌召开陈勇作品研讨会,美国教授穆爱莉,中国小说学会等国内外30多位专家学者教授及组织发来贺电。与会的樊星、程远斌、梁必文、谢克强、刘益善、杨彬、韩永明等作家、评论家对陈勇30年来在微型小说创作上取得的成就予以充分肯定。

与会者认为,陈勇微型小说创作立足现实生活,通过截取生活的断面,以小见大,多角度、多侧面反映了江汉平原的社会风貌和各色人物的众生相,他的作品语言凝练,结构精巧,可读性强。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秘书长凌鼎年说,目前中国国内微型小说界,能兼顾创作、评论的“双栖作家”为数不多。而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评论家樊星等专家认为,勇于挑刺的陈勇,为当今微型小说界刮起了一阵春风。

湖北作协为微型小说作家召开作品研讨会,陈勇是第一人。

陈勇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小说创作的,已发表1000多篇微型小说。自1998年以来,出版了《送你一束康乃馨》、《枫叶红了》、《情人河》、《珍品》、《紫砂壶》、《九头鸟的传说》、《凤凰涅槃》、《在水一方》、《胭脂河畔》、《吹萨克斯的男孩》等10部微型小说集。不少作品被选载,几十多篇作品获全国性奖项,《老人与狗》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微型小说卷》。他的小说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高军在《自成一格,颇具特色》一文中指出:“陈勇往往是每篇作品主要针砭某一社会现象或现实问题,对美好的人和事热情歌颂,对丑恶的社会现象揭露批判,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一是揭露了官场的腐败。二是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三是广泛描写了社会万象,人生百态。他还进行了多方面的艺术探索。在情节结构上,以人物自身的命运和行动显出思想来,自觉地将自己的倾向暗含在人物命运的变迁或前后情节的反转中。在人物塑造上,善于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挖掘人物的内心情感,尽力写出人的多重性,复杂性,直指人的本质,给人以尺幅掀波澜的艺术享受。在语言上,追求简洁,明快,平易,有一种少加修饰的纯净美。这种语言特色代表着他的文化人格。律师身份,练就了他为文的简洁,庄重,朴实;写小说,又要求文笔斑斓缤纷,跌宕往复。所以,他大量地采用了描写,夸张,甚至运用了大量的歇后语,形成了一种纯净语言。多用主谓句,注重动词句型的变化,摒弃多层修饰的长句,同时注重句型的变化。因此,有力度,有节奏,有散文的洒脱,有诗歌的铿锵,朗朗上口,雅俗共赏。”

《老人与狗》是前期代表作。博士研究生章辉在《不动声色的针砭》一文中,对其赞赏不已:“小说之所以能在短小的篇幅中融合多层次的内容,深刻地揭示主题,是因为作者有效地运用了创作技巧。小说的技巧,一是语言简洁,无拖沓冗长之感。作者尽量选用没有多少形容词的副词修饰的、短小的陈述句,动用毫无夸张粉饰的笔调,来冷静地叙述一个故事。多处一句一段的结构,更使小说精练。二是笔法冷峻,有着福拜楼式的客观。好象对作者而言,这个故事老之又老,已经引不起他的激情,也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正是这种姿态,我们仿佛看到他的嘴角挂着不屑的嘲讽,作品的批判力度由此凸现。作者在小说中隐而不现,自始至终没有露面,没有一句议论和评说,但是我们从字里行间分明可以感到作者那张森然的脸和那双严峻的眼睛,仿佛像两把利剑撕破世人堂皇的外衣下的丑恶的灵魂。三是对比鲜明,这又有并列的两条线:一是武子前后言行的对比。武子心急如焚,像丢了魂,还上媒体登广告,可见他的郑重其事。但是别人把他的狗牵来时,他却马上反悔,把自己的许诺抛到一边。二是他对狗与对人的感情的对比。武子可以对一只狗掉魂,可以花万元在一只宠物上,但却对自己的父亲毫无感情,不闻不问。这种对比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主旨。”

陈勇后期小说以歌颂为主。在接受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世界语言文学系教授穆爱莉学术专访时,陈勇专门谈了这个问题:“我的前期小说揭露讽刺居多,后期小说则展示了对美的渴望。这种变化与工作环境和人生经历有关。前期写作时工作环境不理想,体现在作品中就是讽刺居多。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加,对人生与写作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心态渐趋平和冲淡,写作更加趋于理性化。”

我有幸参加了湖北作协召开的陈勇作品研讨会,目睹了陈勇先生的风采,聆听了他的教诲,受益匪浅。在研讨会上,我宣读了二篇评论《多重主题建构和文化主题内涵丰富》和《水之美》。《在水一方》和《胭脂河畔》是陈勇后期两部重要小说集,受到美国教授穆爱莉高度赞赏。遗憾的是,尚未引起微型小说理论界的重视。《在水一方》写水中,《胭脂河畔》则写岸上,二书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写出了水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与人文景观,内涵非常深刻,艺术感染力很强。

《胭脂河畔》是他创作的第一阶段,即写实阶段的结束,和第二阶段,即象征主义探索的开始,因此很有意义。《胭脂河畔》的多重主题使它的内涵丰富,值得关注。

一、现实悲喜,发人深省。

法国小说家乔治·杜亚美曾说过:“任何一部长篇小说,只要它是引导我们脱离生活的,无论它有多么美,也都是虚假的和没有价值的。我们只能从生活的立场出发,来评价那些引起我们注意的作品。”这虽是谈论长篇小说的,但对微型小说同样适用。立足于现实,再加以适当的艺术虚构,以达到折射现实,关怀现实的目的,是《胭脂河畔》的写实特色所在。小说集中的故事都发生在胭脂河这个真实存在着的地方,小说集中的人物原型,如小偷、修钢笔的人、卖花的姐妹、猎人等,以及小说中的相亲、泡茶、看电视、打牌、看戏、钓鱼等情节,都是来自于现实,这些小说中所描绘的日常生活,所营造的现实生活中的一幕幕悲喜剧,总能打动我们的心灵,引起我们对现实人生的思索。如《戏说征婚广告》,戏谑地反映了征婚词的夸张,一语中的;《唱戏》对胭脂村传统的老百姓那种妒富心态的折射,和结尾处对为领钱而来看戏的“三胞胎”妈妈的反讽,力透纸背;《姊妹花》将卖花姐妹的不同处事风格对比,凸显自尊自爱的力量;《最后一篇是悼词》通过写一个迂腐无能的领导在追悼会上的出丑,鞭笞官场某些不平等的社会现实等等。这些折射现实的小说,是作者强烈的写实动机和干预现实能力的体现。“我期待着伟大作品带来双重的奇迹:它既能感动心灵,又能使这些心灵易受作品所依据的现实生活景象的感染”。《胭脂河畔》这部小说集立足于现实而高于现实,发人深省。

二、解构情感,振聋发聩。

当代很多经典作品,都以其解构的主题写出了深刻的内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方方的《风景》和余华的《现实一种》,解构了亲情,消解了家的温馨;王安忆的“三恋”,解构了爱情,使爱情的神圣与坚贞不再;张洁的《无字》解构了婚姻,使自己在前几部小说中对幸福婚姻的期盼与追求变得虚无;王安忆《小鲍庄》解构了现实生活中的儒家的仁义观,冲淡了仁义的高尚等等。这些小说的解构主题意蕴深厚,有着持久的艺术生命力。《胭脂河畔》也延续了当代小说的解构主题,这部微型小说集中很多作品都有解构情感的主题。如《爱情鼾声》《爱情密码》《你知道我在等你吗》《同心结》等描写了爱情在现代化面前的焦灼与无力、善变,解构了爱情的浪漫;《红杏出墙》《堂会》等通过写杀妻的事实和对妻死的庆幸,解构了传统的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的婚姻观,让人不寒而栗;《哭泣的钻石》里,义结金兰的誓盟,终究敌不过天价钻石的诱惑,仁义被解构;《红薯飘香》《河殇》里,骨肉相残,亲情在利欲熏心的社会里消失殆尽;《引蛇出洞》中,刘百万历尽波折查出的杀害儿子的凶手,竟是儿子穿开裆裤一起长大的铁哥们,友情在这里也被肢解。爱情、友情、亲情是人类的情感纽带,然而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爱情、友情、亲情都变得危机四伏,甚至这些情感本身主导了很多人间悲剧。鲁迅曾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当代作家对爱情、亲情、友情的解构,折射出他们对现实问题的严重关注,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

三、人的异化,催人警醒。

现代工业社会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人们往往会变得世故、虚伪、懦弱或者残酷等等,哲学家把这个过程概括为“人的异化”。现代社会的复杂与残酷,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泛滥,使人类被欲望所蒙蔽,迷失了自己,人性也变得扭曲。《胭脂河畔》把被异化了的人的人性描写得淋漓尽致,其中,有贫富差距所导致的心理失衡,如《唱戏》;有因官阶不平等而造成的童心的异化,如《残阳如血》;有人和狗、正常人和精神病的互化,如《谁在那里磨刀》;有践踏贫苦人尊严的理所当然,如《卖葡萄的小女孩》和《拾荒的小姑娘》;有因残疾而变得冷血无情的人性的异化,如《翅膀》;有明目张胆争抢钱财的恬不知耻,如《谁丢的钱包》;有如蝇般追逐钱财的利欲熏心,如《老屋》等等,这些人的异化的具体事例,反映了市场经济下人性的迷失和兽性的增长,人们都蒙上了一层面具,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相通没有了,剩下的只是和睦相处的表象,而潜藏其下的则是勾心斗角、冷漠残暴和更深层次的心理变态。“艺术的另一作用是说明生活”,“常常,人只消注意某件事物(那正是艺术常做的事),就能说明它的意义,或者使自己更好地理解生活”。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往往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而《胭脂河畔》对人性的关注,对现代社会人的异化问题的正视,足以使我们警惕。

四、抒写传奇,叹为观止。

除了对普通人的抒写以外,《胭脂河畔》也虚构了众多传奇人物的故事。“小说的虚构——这是一种把夜间的形象展现在光天化日之下的游戏,它生来注定,给予我们的要多于我们已有的”。对传奇人生的关注与抒写,对传奇人物执着的毅力与超凡的能力的抒写,增添了阅读的趣味,也挑战了平庸的现实生活,使整部小说集都弥漫着传奇的色彩,让人惊叹。如《茶道》里品茶悟道的少女;《酒歌》里战胜酒王的神秘而不拘世俗的洒脱的女子;《钓》里直钩钓鱼的钓者;《赌王》里力战赌王,义劝戒赌的女子;《人脑移植》中移植人脑的不可思议;《第一千零一杆秤》中做秤人的爱秤如命等等,这些传奇人物,用他们的传奇经历,展示了不平凡的人生的魅力。如果能在人物的性格刻画和情节的建构方面多加锤炼的话,这部微型小说集将更趋完美。

五、文化主题,内涵丰富。

胭脂河位于作者家乡北部,作者在写《胭脂河畔》系列微型小说时,总是自觉地描写了胭脂河娇艳而又秀丽的景色,如“胭脂河其实是个天然淡水湖,方圆几十公里,一年四季美如画。春天……冬天,冰天雪地,冰面银似镜”(《唱戏》);“蓝色的胭脂河,镶着一弯金色的沙滩。粼粼的波光,使胭脂河水显得温柔妩媚。鲜亮的夕阳,给河水涂上一层长长的桔黄色光柱,将胭脂河打扮得更加娇艳”(《钓》);“秋日的胭脂河,珍禽翩翩栖水畔,波光粼粼入图画”(《姊妹花》)等等,也描写了胭脂河一些美丽的女性,如《茶道》里品茶悟道的少女,《酒歌》里与酒王斗酒的洒脱的女子;《赌王》里战胜赌王的神秘女子等等,美景、美人,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是对平庸现实的一种挑战,所谓美人情结,实质上就是一种渴望崇高、向往纯洁、向往美好的境界。《胭脂河畔》是作者纯洁美好的理想的寄托,也或多或少的体现了作者为家乡立传的意识。《胭脂河畔》文化主题内涵非常丰富,如唱酒歌;对传统文化如对秤的痴迷与坚守;用文学营造起来的国香茗茶文化,征服了老江河的茶客们;哑女与舞蹈相融,终于以优美的舞姿赢得了人们的认可等等,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展示现实的悲喜、抒写传奇、解构情感、呈现人的异化的主题,使《胭脂河畔》的可读性很强,给予读者很大的震撼力。

在微型小说界里有“拼命三郎”之称的作家陈勇,已经用自己对文学的执着,为自己的家乡谱写了一曲曲赞歌。他的微型小说集《在水一方》也延续了他一贯为家乡立传的做法,这部微型小说集中所描述的人或物质朴、真诚而又灵动、神秘,他们因水而生,随水而逝,他们或善良或奸诈,或纯真或猥琐,或美丽或鄙陋,但都是老江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注定与水相依相连。

在这部微型小说集中,作家很多地方都描写了老江河的如画美景。像“此时的老江河,水天一色,被黑夜融化了”(《鱼鹰》);“雨中的老江河,一片灰蒙蒙的,这是老江河最寂寞的颜色”(《水嫂》);“旭日东升的老江河,渔船碧水相映,白云与渔民共影”(《水姐》);“傍晚时分,老江河神奇莫测,气象万千。晚霞的光芒,依然将江面上细小的波纹映得熠熠生辉,几只洁白的鸟儿舒展双翼,自由地翱翔在江天之间”(《吹萨克斯的男孩》)等等,这些描写老江河美景的句子俯拾皆是。且不说这些风景描写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作用和衬托人物内心活动、衬托故事气氛的作用,单单就这些风景描写而言,这些描写无疑是很成功的,老江河无论是早晨的碧水相映,还是傍晚的神奇莫测,无论是晴时的蔚蓝空阔,还是雨时的烟波浩淼,都一样生动,让人仿佛荡涤了城市的尘土与喧嚣,而置身于水边“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作家发自内心的对老江河的热爱,使他迫不及待地用笔触记录了老江河的美,并且很大度地把这美拿来与读者分享,让读者随他一同去体验那份水碧山青的轻盈,让读者身临其境,从而产生“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慨。

除了美景外,居住在老江河边的人也随水而生,一生都打着水的烙印。“水嫂”“水姐”“江生”“鱼哥”“大湖”“水英”“河子”“水秀”“水娟”“水狗”“水伯”等人名本身都是以水命名的。他们有的住在河边,以捕鱼为生;有的不计一切地从水中救人;有的与鸟或狗相依为命;有的善良、乐于助人;有的猥琐、恃强凌弱;有的甚至最终投入河水,随水流逝。这些人都是作者以现实生活为原型所描写的,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性格鲜明,寄予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就像作家萧红写《呼兰河传》一样,无论萧红写家乡人的麻木与冷漠,还是写家乡存在的温情,这都很难用爱憎来分明的,当作家以回忆的眼光来写家乡的人和事时,家乡的一切都带上了作者复杂的烙印。《在水一方》里,有淳朴善良的渔民,也有鄙陋可憎的小人,但这一切加在一起,才构成了老江河丰富多彩的生活,缺了任何一种人,老江河的生活就不完整了,因此,在这里,作者对这些人的感情是很难用爱憎来说清楚的,这些小说也承受不了拷问人性的重负。但可以肯定的是,作家对有着水一样清澈、灵动的水嫂、根生等人是持赞许态度的。正是有这些率真、善良人的存在,才构成了老江河淳朴的民风。

作者一直如屈原一样有着香草美人的情结。《在水一方》里,作者的笔触描写的最多的仍然是美人。守寡而独自支撑生活的水嫂;勇救男孩,并以笑容给男孩叩响艺术之门的灵感的水姐;虽丑但灵气逼人的国香;多愁善感的兰花;心细如尘而又易害羞的翠花;对婚姻失望而决绝地投河的水香;清丽明媚且喜欢小孩子的船娘;洁身自好以死证明清白的小芳等等,这些美人都是未经世俗浸染的,她们如水一样温柔多情,如水一样纯洁美好。正如作者自己在这本书的序二中所说,他写老江河的这些美人,是要“挖掘她们身上原始的原生态的美,展示她们独特的明眸善睐风情万种的人性美”。老江河孕育了这些美人,老江河的水滋润了这些美人,使这些美人出落得像沈从文笔下的“翠翠”一样淳朴,至真至性。《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曾有痴言,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在水一方》中的女性,确实像水一样让人感觉清爽。她们或俊或丑,或怒或嗔,或静或动,都能牵动人的心畔,让人感觉好像浸润在河水之中,与河水嬉戏、追逐,她们是老江河的精灵,是老江河的灵魂所在。作者写这些老江河的美人,也是为了祭奠物质社会里当美女被物化后那份荒芜的精神田野。

除此之外,老江河的鱼、鱼鹰、鸟、水鸟、信鸽、狗、龟等也都有着人的感情,甚至比人都重情重义。美人鱼不嫌贫爱富,解救贫穷的水生于危难之中;鱼鹰苍老倔强而不服老,为捉鱼而耗尽了最后一丝生命;鸟儿与人相依为命,主人生命垂危时喊来医生救人;水鸟为新人报喜却不喜欢世人的利欲熏心;红鸽千里迢迢鸿雁传书,却不贪图安逸,仍向往自由的蓝天;狗忠于主人,对主人的儿女在主人死后迫不及待的分家产的行为所不齿,毅然追随主人而去;神龟几次在大湖厌世时默默出现,而解救大湖之后又默默离开,丝毫不求回报……美人鱼、女人鸟、神龟等的故事看似荒诞,却有着作者深刻的现实寄托。不难看出,作者有想从这些动物身上寻找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问题答案的意图。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看到贫困的农家子弟被人歧视,无钱成家,于是作者为他安排了美人鱼变成美女陪他;子女不尽孝,在老人死后却要抢着分家产,于是作者为老人安排了忠实的狗,与这些不孝的子女形成鲜明的对比;神龟看似荒诞,却也有着现实的内涵,劝谏人们生活中没有神龟,不要一时冲动走上绝路。老江河的动物们受老江河的滋润,也都有了水的灵性,他们集中体现了作者对真善美的寻找,是作家强烈的忧患意识的体现,也是作家对于构筑至真至纯至上至美的理想国的希翼。

对于艺术的追求也是这部微型小说集的一个显著特征。微型小说集中,写了追寻凡·高的艺术足印的男孩,经历了死劫之后,终于在水姐的微笑中顿悟,迈进了艺术的殿堂;吹萨克斯的男孩,摈弃金钱,用《回家》拯救了老江河的男子,也使自己从忧郁中走出来;国香用文学营造起来的国香茗茶文化,征服了老江河的茶客们;哑女与舞蹈相融,终于以优美的舞姿赢得了人们的认可……艺术是真善美的结晶,它导人为善,渡人到彼岸世界。这些人对艺术的痴迷是他们内心的真善美的外在体现,是他们已经超脱了俗世的羁绊所寻找到的彼岸世界,甚至可以说,这些人的生活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老江河的美也是有目共睹的,老江河是孕育这些艺术生命的摇篮,它与这些艺术的生命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了一曲美的颂歌。作家在这些小说里对艺术的追求,也是他对真善美的追求。老江河的美就蕴含在这些艺术之中,或许,在作家心里,老江河的美,本身就是一门纯天然的艺术,绝尘脱俗。

水自古以来就深受中国作家所青睐,无论是《诗经》之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还是唐时的“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无论是宋时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还是明时的“青山不老,绿水长存”,水都蕴含了诗人词人们深刻的思想感情。《在水一方》中,由于老江河是作家的故乡所在,因此,在作家眼中,老江河的山山水水,老江河的美人美物,都承载着作家的那份乡情。作家通过对老江河的艺术、美景、美人、美物的描写,共同向我们呈现了一幅水美图,他要用自己的笔,去讴歌老江河,表现老江河,赞美老江河。

而作为微型小说理论家,陈勇的优势非常显著:发表了1000篇微型小说,出版了10部微型小说集,6部文学评论集,具有相当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这是其他纯理论家所不具备的。同时,他又有较深的文学理论修养。难能可贵的是,他将这些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结合得非常好。他的评论,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而非从理论到理论,再用理论指导理论。

陈勇评论有四次大的飞跃:一是对一、二、三届中国微型小说获奖作品集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评论,结集出版了《号角》、《声音》、《鼓手》。二是对《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微型小说卷》进行评论,评论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对包括冰心大师在内的288位名家高手的佳作逐一评价。三是对活跃于当今中国微型小说文坛的100位作家进行深入研究,出版《中国当代微型小说百家论》。四是出版《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百家论》,为世界微型小说百家立传,在海内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事实上,陈勇也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理论研究的四大空白。陈勇这六部文学评论集,史料性学术性可读性融为一体,为中国乃至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创作与评论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文献资料,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载中国作家网2011年7月28日)

(作者系武汉大学文学院2008级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