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清华往事纪实:入学60年
18359900000013

第13章 清华要出这样的人——悼念中的希望

1998年12月,两位高龄校友相继辞世。一位是1929级物理系的王淦昌学长,一位是1933级外文系的钱钟书学长。

他们是民族的智者,学术的泰斗,深沉执著的爱国热情和事业的卓越建树凝为一体,辛劳清淡的一生从事着创造性劳动。他们为增强共和国的综合国力,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们的贡献和成就是诸多因素的产物,但青年时代在清华学习的经历无疑有着重要的作用。

清华历来聚集着众多的优秀青年,有一批著名的教授、学者,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解放前的学长中涌现出一批仁人志士、学术先驱,有的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解放后经过院系调整,开始时只有以土建和机电为主的学科,经过十几年望远思深的艰苦努力,到“文革”前已初步建成我国教育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先后毕业的同学人才辈出,大多数成为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和政治、社会各领域的骨干,不少人担负着各种领导责任,一些人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但在物理学和文学方面分别达到如王、钱两位学长那样高度的人尚难寻觅。我这样七十多岁的人,内心总有一些抹不去的遗憾,一些年长的校友或有同感。当然,这种憾事与1952年起的院系调整将清华原有的理学院、文学院和法学院调出有重要关系,还有各种社会因素的重要影响。

俱往矣!今日清华正在逐步调整发展为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大学,力争在21世纪初叶进入世界第一流大学行列,这需要远见卓识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清华要不拘一格出人才,不同领域中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王淦昌学长、钱钟书学长是一种榜样。但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我们寄希望于青年:已毕业的和在校学习的青年,在学校工作的青年教师,在国外学习深造或工作的青年校友,希望他们以各种自愿的方式帮助学校发展提高,服务于祖国的建设。

我们寄希望于学校:不仅学校负责人,也包括各院、系、所的负责人都有远见卓识,团结合作,知人善任,识才善导,为各类人才的成长创造多方面的条件。希望各学科领导的学术带头人、著名学者和资深教授,在清华培育浓厚而活跃的学术氛围,创造更多、更高的学术成果,促进后来居上。

努力吧,时代在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