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清华往事纪实:入学60年
18359900000043

第43章 在校时求学救国半世纪敬业报国

在校时求学救国半世纪敬业报国——在清华大学49级毕业50周年聚会上的致辞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年的聚会,我们49级已毕业50年了,也工作了50年。

现在我们先回到年轻的学生时代。我们的年轻时代很有意义,经历了我们国家的最重大的变革。一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接着是1946初秋,复员回到当时的北平。第二件事是解放战争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们毕业。这两件事在历史上要大写特写的。我们年轻的时候,在这个期间干了什么呢?我们共同做了两件事。一个叫求学。在西南联大,虽然物质条件那么简陋,但我们都很努力念书、很好地求学。很多非常知名的教授、学者、师长教育了我们。今天深感遗憾的,就是我们不能把我们年迈的师长请到这里来,一同参加我们的聚会。另一个就是救国。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有些同学已经参加救国运动了。抗日战争结束后,我们大家都印象非常深刻,在昆明的“一二·一”运动,以及后来李公朴、闻一多先生被暗杀。到了北平,我们在这里掀起了很强大的爱国、进步运动,从沈崇事件到反美扶日,反饥饿、反内战和抗暴等一系列运动,一直到迎接解放。当时迎接解放的清华纠察队队长林宗棠同志现在就在这里。

毕业以后又是50年了。我想了想,我们也干了两件有共性的事:一是敬业,二是奉献报国。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工作,创造性地工作,报效祖国。我们每个同学,虽然岗位不同、情况不一样,经历不同,但大概都没有例外,都经历过曲折。从1957年到“文革”前有曲折,“文革”中的曲折更不小。当时第一个“有幸”上《人民日报》被点了名,也是我们的同学彭珮云,现在也在这儿。但是我们即使有各种曲折、有各种委曲,我们大家仍都兢兢业业地工作,报效我们的国家。我们有许多同学都是工作上很有建树、学术上很有成就的。我们年级有四位院士,三位院士今天来了。一位是唐稚松,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搞数学的;一位是叶铭汉同学,他是我们非常尊敬的叶企孙老师的亲侄子,因为叶老师是独身的,可以说叶铭汉同学是叶老师最亲近的人;另一位是刚从上海赶来的谢毓元院士。还有一位是农化系毕业的阎隆飞院士,在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工作。还有一些同学长期在边远地区、在国防部门等各个单位做工作,有的同学在海外创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所以,这50年我们是敬业、报国。

这次我们参加聚会年龄最高的是中文系80岁的曾铎校友,最年轻的是还不到70岁的小妹妹彭珮云。希望在今天的聚会中,让我们在满园春色的母校亲切地叙说年轻时的往事、工作中的奋斗和家庭的情况。让我们互祝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