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心理学家指出,那些生活中的优胜者并不是超人;他们的共同点并不在于特异的才能和不败的谋略,而是善于利用身边的机会。他们所借助的,也不过是些简单的技巧,而这些技巧实际上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1)确定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
优胜者并不仅仅考虑下次比赛的胜败,他瞄准的是冠军赛。他确定一个长远的目标,给自己以奋斗、拼搏的动力。
托马斯·沃森,40 岁才当上一个小厂的总经理。该厂生产一种由穿孔卡(信息的一种基本形式)操纵的机器。从这个出发,他发明出一种能处理并储存信息的工具:电子计算机。而这是电子计算机商业化前 15 年的事!不久,为了把这个目标摆上突出位置上,他把企业改名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在他去世前,有人曾问他从何时起想到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扩展,他回答说:“从一开始。”
为了确定一个目标,优胜者总会问自己:“我喜欢做的是什么?我的长处究竟在哪里?”他对能使他达到目标的长处远比对普通技能更感兴趣。谁会去指责一个大提琴师吹不好小号呢?问题不在于当不当爱因斯坦,而在于能不能找到更适合发挥自己才能的方式。
(2)注重实效
优胜者感兴趣的是成果。他按照所瞄准的方向开展工作,他的目光从不离开所要达到的目标和为达到目标所需的方法。
吉姆·格瑞,一个电话公司的装线工,他的志愿是当一名养护监督,可是因为没有资历,他被提升的希望不大。为了博得上级的重视,他拿出全部精力争当全队第一。他说:“我要向他们展示的一切,就是把吉姆·格瑞这个名字变成优质工作的同义语。”
他的上级注意到他了。他们知道,即使把吉姆放在一个任何人地位都比他高的地方,他照样能把工作做得很好。上级把他从安装工提为保养工,然后把他调到加利福尼亚去培养新技术员。不久,上级任命他为养护监督,他长久以来的梦想实现了。
优胜者决不因目前地位与所求目标距离太远而丧气。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他们是分阶段循序渐进的。
(3)发挥内部潜力
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断言,每个人都本能地希望造就自己。他说:“能力唯一的要求就是被使用。”人人都有增强本领、实现理想、获得别人尊重的强烈欲望。但不是通过广揽职权,而是通过释放尚未利用的内部潜力而使本领臻于完满的。
20 年前,许多专家认为,4 分钟内跑完 1 英里,在体力上是不可能的。可是罗杰·班尼斯特不屈服于这个所谓的显然之理,而要通过亲身实践来检验它。最终他 1954 年创造的成绩不仅打破了世界纪录,而且证明:人们能够战胜那种囿于框框的失败主义。后来,许多人效仿他的观念,取得了成功。
(4)发扬集体精神
一项杰出的成就,尤其在组织内部存在竞争的情况下,如能引导别人用他们蕴藏的才智为你的成就做出贡献,那将显得更有价值。
有一天,一个热电站的工头告诉一位作家,他那个技术组是怎样保持人员安定并取得突出成绩的。他们负责检查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工作单调乏味。他指着组员们穿的绿色工作服说:“这是我一个当外科医生的儿子给我弄来的。我对我的同事们讲:‘我们的工作就是保养这些管道,就像医生照料心脏一样。只要这些动脉由我们来管,这个厂子就出不了问题’。”凭着这种幽默和忠诚,这个优秀小组的技术人员一个个履行着“医生”的职责!
许多企业都曾达到过它们成绩的最佳水平,因为它们使职工感到自己既然被雇于同一个企业,就跟企业息息相关,给予劳动者的自主性愈大,责任性愈强,发挥能力的机会愈多,他们的工作热情就愈高,从而往往能创造出最高的效益和最好的质量。
对于青少年来说,多听别人的意见,对自己的成功一定是有帮助的。
(5)不轻易认输,而是积极寻找转机
在几次从地球飞往月球的过程中,阿波罗巨船有 90%的时间是偏离预定轨道的,机组必须随时纠正它的航向。然而有趣的是,这些事故其实并不要紧。这说明,人们可以遵守一定的航向,但并不强求毫无偏差;哪怕始终没能按预定轨道前进,也还是在正确的方向上。在一位美国学者对 90 个商业界、政治界、体育界和艺术界人士的研究中,他们许多人对他说的一个词叫“错误的开端”,而从来不说“失败”。失误的结果往往能加强决心,有利于进展或转化。
不管事变的过程有多么困难,优胜者始终相信,总有其他路子可以探索,总有其他办法可以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