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赞美的力量
18376900000082

第82章 不要拿别的孩子比较

在家庭教育中,主要有两种对比效应:一种是横向比较,即拿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对比;另外是纵向比较,就是拿孩子的现在跟他的过去比。一般来讲,纵向比较更有利于孩子增强信心;而横向比较则容易使孩子感觉不如别人,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和反感情绪,一般不宜使用。

然而在生活中,许多家长批评孩子的时候,总爱拿自己的孩子同其他孩子做横向对比,如:“你看隔壁的小茜,一直都那么听话,你怎么跟人家比啊。”“你怎么不学学你姐姐,整天就知道玩。”“你就不能像……”

他们以为这样能够激励孩子向上,殊不知这样做只会使孩子感到自卑。这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可能是深远的。

赵静雅和班长刘海华一直非常要好,可以说是形影不离。

这次考试,刘海华考了全班第一名。赵静雅的妈妈知道后,就批评赵静雅:“你考得这么差,就是因为没努力。你看人家刘海华,每次都稳居第一,学习比你踏实多了!”

听到妈妈的话后,赵静雅嘟囔道:“她不是每次都考第一,有时候她也考得不好。”

妈妈大怒:“有时候考得不好,那也比你强吧!”

赵静雅也气不打一处来:“她好,你就叫她做你的女儿吧!”

妈妈气得浑身发抖:“好啊,你竟敢和我顶嘴!真是白养你了。”

赵静雅不再说话,她飞快地跑到自己房间,关上门哭泣起来。

从此以后,赵静雅开始疏远刘海华。她上学不和刘海华一块儿走,放学也不和刘海华一块儿回家,甚至连话都很少和刘海华说了。

天下当父母的都知道自己的孩子心里在想些什么吗?我们在感叹现在的孩子自私、脆弱、霸道、难教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孩子内心的想法?

或许是由于现在一个家庭里都只有一个孩子,做父母的关注焦点过于集中,也许因为感受了社会激烈竞争的残酷,希望自己的孩子早些准备,准备得好些,再走向社会。总之,我们在为孩子创造良好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把自以为无微不至的“关怀”不停地强加给孩子,从生活到学习,我们总是说:“这是为你好。”总觉得你是孩子你懂什么,你只要按照我们的安排去做就可以了。可是我们往往忽视了,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也会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们总是恨铁不成钢,总是觉得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好,总是想“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总在说别人家的孩子如何的好。孩子的心理是敏感的,也是脆弱的。

经常性地拿他和别的孩子做比较,孩子的心里就会产生“我不如别人”的自我暗示,从而就容易走向自卑的误区。长期下去,不健康的竞争意识和攀比心理也会滋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你可曾想过,“别人家的孩子”到底好在哪里?“别人家孩子”的好,就真的是成功的典范吗?其实未必。夸奖别人家的孩子,贬低自己的孩子,这种“扬短避长”式的比较,反映了家长盲目的“攀比”心理,这样很难使孩子变得更优秀,甚至适得其反。

鼓励孩子需要跟孩子自身进行纵向对比,而不是拿孩子与别人进行横向对比。别人家的孩子再好,也是别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出现的问题再多,也是自己的孩子。不做横向的比较,只将孩子自己和自己比,哪怕有一点点的进步,都值得赞扬。这样,孩子才能自信满满地不断挑战和超越自己。当孩子经过几次努力都没有成功时,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多多鼓励孩子。鼓励表扬孩子过去的成绩以及孩子过去是如何坚强勇敢的,评论孩子做得正确的部分,少讲他做错的部分,对于错误,我们应帮助孩子分析引导,帮助孩子认识到通过怎样的努力才可以获得成功。

举例来说,假如你的孩子和邻居的孩子,都在同一个班级。一次期末考试,邻居家的孩子考了全班第一,得了99分,自己的孩子考得很差,才得了60分。你会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是批评他,拿他跟邻居孩子做比较,说“你看邻居家的××,考了第一,你才刚及格”,还是用其他方法激励孩子努力学习呢?你不如这样跟孩子这样沟通:“孩子,这次的分数是低了点,可是上次考试你还没有及格,这次你及格了,说明你取得了进步,老师说这次题目比较难,你能考这个分数,进步是很大的,我们相信下次你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从上面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鼓励孩子是从孩子自身的努力看,与孩子的过去对比,只要努力了取得了进步就是值得肯定的。当孩子处于高潮时,用横向比较可以激发孩子更上一层楼;当孩子处于低潮时,充分运用纵向比较手段可以提升孩子的信心。对一贯表现出色、信心充足,甚至有点骄傲的孩子,用横向比较可以使他们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去除其骄傲自大的心理;而对那些屡战屡败、成绩不佳、自我感觉不好的孩子,则要充分运用纵向比较,重塑他们的信心,以利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