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本事是干出来的
18378600000010

第10章 让自己尽快冒泡

敢于冒泡的人,都是“做对事”的人,他们拉着企业奔跑,用行动获得别人的信任和认可,这是职场中真正的赢家。

如果说“走对路”、“跟对人”是一个成功者的战略能力,那么,“做对事”则是一个成功者的战术能力。如何才能“做对事”呢?我的朋友姜汝祥博士对此曾经提出一个登山理论,说的是大家登山时颇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当你在山脚时,你的状态是最好的,是最兴奋的,但在别人看来,你什么也没有做;当你快到山顶时,往往感到最痛苦,懊恼之极,甚至想放弃,而此时,在别人看来,你马上就要成功了。为什么我们的感觉和别人的感觉完全相反呢?我们起点兴奋,快到终点沮丧;别人却对尚在起点的人感到不解,而对快到终点的人感到兴奋。

登山的不同感受,恰恰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即失败者的思维方式和成功者的思维方式。失败者的思维方式是自内而外的,总是相信自己的感觉;成功者的思维方式是自外而内的,更相信别人的感觉。所以说,“做对事”就是要自外而内地思考问题。

在工作中,你总会听到这样的抱怨:“为老板打工真是太累了,自己根本就是公司的赚钱工具,毫无乐趣可言。”这种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决定了这种员工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其实,多干一份活,就多了一次磨炼的机会,能力就提升一分,你的影响力的和价值也就增添一分。很多人对工作,能拖就拖、能推就推、能挡就挡,总是以“这事我做不了”、“这不是我们部门的事”来推托。让别人难受的人,自己也不会好受。推脱的后果就是你的重要性与影响力将会越来越低,你的话语权与职场空间将会越来越小。

我做了20年的营销工作,我深刻地体悟到:老板的感受、客户的感受、经销商的感受,要比你自己的感受重要得多。因为,你能否有成就,取决于他们的感受,而不是你自己。

营销中有个很重要的理论,叫“认知大于事实”,即在任何营销活动中,消费者对产品和品牌的看法是一回事,而事实是另一回事。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的看法与事实根本就不相符。消费者更相信他们听到的、感受到的信息,他们认为这是最真实、最可靠的。比如说你买了一款洗发产品,你认为这个价格最贵一定是最好的,而真相可能是你的这种感觉不过是一种错觉。所以,消费者购买的是他们认为的事实,但恰恰就是消费者的这些或许“错误”的看法和认知,决定了他们是否认同和购买某一品牌。是谁成就了品牌,成就了企业?是消费者的认知,而不是企业。

同样的道理,你能否做出成就来,不取决于你的认知,而取决于别人的认知,取决于你的上司及老板的认知。如果你明白了人的这种认知方式,你就知道应该怎么去做,怎么获得成就自我的机会。所以,我们不要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要及早让自己在职场中冒泡。

战国时期,一次秦国攻打赵国,把赵国的都城邯郸围困起来。在这危急关头,赵王决定派自己的弟弟平原君赵胜,代替自己到楚国去,请求楚国出兵抗秦,并和楚国签订联合抗秦的盟约。

到了楚国,平原君献上礼物,和楚王商谈出兵抗秦的事。可是谈了一天,楚王还是犹豫不决,没有答应。这时,站在台下的毛遂手按剑柄,快步登上会谈的大殿。

毛遂对平原君说:“两国联合抗秦的事,道理是十分清楚的。为什么从日出谈到日落,还没有个结果呢?”

楚王听了毛遂的话很不高兴,就斥责他退下去。毛遂不但不害怕,反而威严地走近楚王,大声地说:“你们楚国是个大国,理应称霸天下,可是在秦军面前,你们竟胆小如鼠。想想从前,秦军的兵马曾攻占你们的都城,并且烧毁了你们的祖坟。这种奇耻大辱,连我们赵国人都感到羞耻,难道大王您忘了吗?再说,楚国和赵国联合抗秦,也不只是为了赵国。我们赵国灭亡了,楚国还能长久吗?”楚王被毛遂的勇气所感动,而且他说的话也合情合理,于是当即决定派兵攻打秦国。毛遂也得到了平原君的重用。

“毛遂自荐”、“脱颖而出”这两个成语,说的就是毛遂这名优秀的员工,在老板平原君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勇担重任的故事。之前默默无闻的小职员毛遂,一跃成为老板平原君的座上宾。毛遂何以能受到重用和提拔?就是因为他做对了事,在恰当的时刻敢于冒泡,及时冒泡。当老板认为你是个有能力的人时,你才能有机会施展能力,提升能力。

我的职业经历也充分地说明了一个职场人尽快冒泡的重要性。我或许是中国本土职业经理人中被议论最多的“空降兵”,当年我加盟“名人”以及“婷美”,都曾在财经媒体掀起轩然大波。作为空降兵,在加盟的公司中,没有任何基础,我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我自认为是一个很清醒的职业人。一个老板愿意选择我加盟,是因为之前我操盘的项目或公司都是成功的。正因为有过成功的过去,一开始,老板会给予你足够的信任。但我的经验告诉我,老板对一个“空降兵”的信任周期短则三个月,长则半年。也就是说,在三个月或半年内,你能否快速地冒泡,做出业绩来,这是最关键的。如果你不能在短期内快速冒泡,为老板解决问题,就会很快失去在这家公司立足的根基。

所以,每当我决定去一家公司发展之前,我会对这家公司有一个明确的分析,弄清楚我在哪儿能做出成就,然后我会制造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使自己快速冒泡。如果首战成功,则意味着你通过了老板对你的考验。由此,老板会给予你更多的信任,你的下属和同事也会认可你。

我们要牢记“公司是老板的,舞台是自己的”这一浅显道理。你要冒泡,越快冒泡越好,因为你能力展现的越早,你获得的信任越多,你的舞台也就越大!

强人强语

做对事,就是要自外而内地思考,就是要及早冒泡。

一个人“做对事”,从及早冒泡开始。修炼冒泡的能力,我认为主要遵循三个原则:

第一,首战必胜。在任何一个公司、任何一个岗位上,你要想获得持续的支持和发展,就要坚持首战必胜的理念。人和人之间的信任是很脆弱的,如果首战失败,原有的信任就会快速瓦解。信任是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千万不要滥用老板和公司对你的信任。

第二,拉着企业奔跑。一个敢于冒泡的人,是真正有能力的人。冒泡就是拉着公司奔跑。大家如果看军旅题材的电视剧,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国民党的军官总是说:“兄弟们,给我上!”而共产党的指挥官则说:“同志们,跟我上!”“给我上”和“跟我上”,一字之差,意思迥然不同。“给我上”,“我”是被动的推力;“跟我上”,“我”是主动的拉力,我带领大家奔跑。一个职场人的价值在哪里呢?就是你能否拉着企业奔跑,而许多人则是被企业拉着奔跑。所以,我们要学会做拉力,而不是成为被拉的人。

第三,助人者天助,成人者自成。很多人将员工和老板对立起来。事实上,老板与员工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他们是战略上的伙伴、情感上的盟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帮助老板成功,自己也必将取得事业上的成功。那些时刻同老板立场一致,并帮助老板取得成功的人,才会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下面这则故事也许会让你对“助人者天助,成人者自成”有更加感性的认识: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按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哪儿。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助人者天助,成人者自成。”那些卓越的人,都是在帮助别人的过程实现了自我价值。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在关键的时候一定要挺身而出,该出手时就出手,为老板分担风险,帮助老板渡过难关。这样做,既是老板的成功,也是你个人的成功。

职场没有幸运,关键看你能否创造幸运。从“走对路”,到“跟对人”,再到“做对事”,成功者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他们自内而外地认识自己,自外而内地解决问题。要成功就是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一种学习的心态,一种做事的心态。

机会源于关键性细节

没有能喝的人,只有能扛的人

敢扛还要敢放

不能等机会来了才抱怨能力不够。能力是可以突破的。敢于扛的人,才有可能抓住机会;敢于承担,敢于挑战,敢于突破自我,才能抓住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