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本事是干出来的
18378600000016

第16章 忍受不如承受

守株待兔、坐享其成的人是工作中的乞丐。职场人要学会主动折腾。忍受不如承受,承受不如培养承受的习惯。

由于我做营销策划,接触很多设计师,他们中的很多人常常向我抱怨:

“我简直受够了,这个客户,简直就是不懂设计的盲流。”

“下辈子投胎,我宁愿做猪,也不愿做设计师!”

“一个好的创意,被肢解得一干二净,客户究竟要什么?”

……

设计师的抱怨,我深有感触。设计这个行当,是以创意为根本的。设计师认为的灵感和创意,客户往往不以为然,于是设计稿被不断地修改、不断地调整。随着修整的次数增多,他们的状态也就越来越差,最后,设计师变得疲惫不堪,失去了创意和想象力。行业里有人将这种情况戏称为“被强奸”。

创意为什么会“被强奸”呢?难道真是客户的错?其实,根本的原因在于,设计师和客户完全抱着两种不同的视角来看问题:设计师是从设计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他们往往更看重差异化和想象力;而客户则是从市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他们依据的是市场的接受程度及自己的经验。当设计稿被客户无情地批判的时候,设计师往往会屈从于客户的要求,客户怎么想,他们就怎么设计。于是你会发现,很多设计师,做得时间越久,灵感和想象力越少,最终退化为平庸无奇的“工匠”。

设计行业的这一现象启示我们:一个人一旦只能被动忍受,其创造力就会萎缩,从而沦落为工作的奴隶。其实,换个角度来看,客户的刁难或许正是你成长的机会。为什么不去主动了解客户所处的市场环境,了解他的品牌、产品、渠道及营运方式呢?设身处地地从市场出发,将心比心地为客户着想,创意和市场实现双赢并不是不可能的事。

职场中,有很多人只会被动忍受,而不会主动承受。与其“被折腾”的时候被动忍受,不如学会主动承受,主动“折腾”自己。你越是主动“折腾”自己,就越能发现更多机会,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

拿我的经历来说,我做记者的时候,中国企业还不了解怎么做营销、怎么做广告。那时,我也不是很懂。于是和几个朋友一合计,花了半年时间,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编了一本书,叫《出手不凡——广告制胜术》,这本书的销量出奇的好,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这个看似不务正业的“折腾”,使我对广告有了非常透彻的了解,并且促使我系统学习和掌握了广告理论。书中那些广告计谋、商战风云,充满了想象力和刺激,为我打开一扇“灵感”的窗,也为我后来从事营销工作,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也正因为对商战的好奇,促成我在北青报期间,发明了“拴对新闻”——现在叫财经新闻,直接进行商战报道。那时我推出的整版商战报道,影响巨大。记忆比较深的如《快餐群“鸡”战京城》、《彩电大战谁执彩练当空舞》等,这使我成为中国第一个进行商战报道的记者。后来,在《中国经营报》我还办了一个“与老板对话”的栏目,这一新颖的新闻操作模式,后来还被湖北卫视、凤凰卫视和央视等电视媒体所采用。这些创意都是我主动折腾出来的。

等我下海后,我又第一次运用广告学理论,集中炮火,进行地毯式广告轰炸,这是百龙矿泉壶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人们把矿泉壶争霸称为“中国第一商战”。

不仅如此,在广告的运用模式上,我也折腾了不少事。我恐怕是中国第一个进行植入式广告的营销人,也是第一个利用明星效应宣传产品的。当时,赵宝刚导演、冯小刚编剧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正在拍摄,我和剧组做了一次深入的合作。在这部电视剧中,我们合作做了五件事:

第一,连续剧的片尾每次打出特大的字幕:百龙矿泉壶录制。现在电视剧的贴片广告,赞助播映很普遍,然而在那个年代这还是第一次。

第二,每集电视剧中百龙矿泉壶的实物或海报出现时间不能少于5分钟,当时签约不能低于3%。

第三,为百龙矿泉壶编一段戏放在电视剧中。这段戏拍的是在春节前,侯耀华抱着一个壶到编辑部,牛大姐问他那是什么东西,他说:“这是矿泉壶,百龙牌的。听说以后这个东西要在国宴上用。这是新闻发布会上的样品,我就拿来了一个。”

第四,百龙公司要作为一个实际外景在剧里出现。

第五,由赵宝刚导演,葛优、吕丽萍用剧中的场景做背景,为百龙矿泉壶拍一个30秒的电视广告。

现在这种植入式广告非常普遍,但在当时,我做的这五件事,都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而且花费很低,总共只花了13.5万元。要是放到现在,1350万元也做不了。

所以,只要你敢于主动“折腾”,敢于第一个“吃螃蟹”,你会拥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更多的获得成功的可能。有人说:“现实生活中,坐享其成、守株待兔的大多都是街头乞丐。”工作中亦是如此。那些被动接受折腾的,犹如工作中的乞丐,他们能力的提升只能靠别人的“施舍”。只有主动出击、敢于“折腾”的人,才能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

强人强语

工作中不要做被动接受折腾的“乞丐”,要主动“折腾”,敢于“折腾”。

有些人不敢折腾是怕做错事。其实,这点完全不用担心,人非圣贤,什么人也不是天生都会做事的,出错、失误在所难免。再者,如果因为怕出错而不去试一试,那么永远都不会知道这样做是对是错。有人嘲笑爱迪生试用了1000多种材料做灯丝,还是没有成功,爱迪生则说:“我成功地知道了1000多种材料是不可行的。”这种心态,这种勇气,令人钦佩。

电视剧《士兵突击》想必许多人都看过,剧中的“傻子”许三多永不放弃的主动折腾的精神给我们一种原生态的震撼!

许三多被分配到距离团部几百公里远的草原五班,这里方圆几十公里没有人烟,也难得见到一棵树。在这个足够偏远、阴暗的角落里,许三多没有背叛向史班长曾经许下的诺言。他一个人跑操,一个人踢正步,一个人练习瞄准,一个人站岗。所有的这些事情,他都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完成,并且做到了坚持不懈。班长无心说出当年曾想修一条路,而许三多却将它当成了命令。每天他默默地修路,风雨无阻。最终,在老兵们的帮助下,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被从不气馁的许三多完成了。

一个人,只有抱着爱折腾、敢折腾、能折腾的心态去做事,才能做成。另外,在我看来,一个人要学会主动承受,学会主动折腾,还要将折腾过程中学到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失败原因和教训总结出来,形成一套成功的行为习惯。

强人强语

被动忍受不如主动承受。有机会要折腾,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折腾。

父子俩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着牛车下山。父亲较有经验,负责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边,牛却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牛一动不动。

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

牛应声而动。

牛按照习惯行动,而人则按照习惯生活。有人说:“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好的习惯,会转化成正确的思维方式,会带来成功的行为。所以,我有一个观点:一个人的知识、经验,如果不能转化为行为,那只是光说不练的“忽悠”,是无效的;而成功的行为如果不能固化为习惯则同样无效。因此,要敢于应用知识,敢于折腾,来检验知识的真伪。那些经过检验的成功行为一定要固化为一种习惯。如果一个人形成了主动承受、主动折腾的习惯,那么他取得任何成就都不足为奇。

强人强语

没有传化成行为的知识是无用的,没有固化成习惯的成功行为是无效的。

忍受不如承受,承受不如培养承受的习惯。一个人如果不折腾,即使一辈子不出错,也很难得到重用,因为,成功、业绩都是折腾出来的。为你的未来,去大胆折腾吧!

大梦想,小目标

不做事后诸葛亮

要心法更要方法

本事是干出来的。能干固然重要,但我们还必须思考这样的问题:怎么干才会最有成效?能干还得会干,会干就是: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