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可不察的家教奥秘:把孩子的缺点变为优点
18428300000051

第51章 化孩子的自私自利为助人为乐

自私自利是人类的通病,一个健康的人应不断地和自私作斗争。减少和克服自私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克服自私帮助他人将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如鱼得水,受益匪浅。

下面是一位母亲含泪的叙述:

“那是在夏天的一个正午,天特别热,孩子吵闹着要吃西瓜。我赶快到菜市场去给他买。当我顶着烈日、满头大汗地拎着西瓜走进家门时,孩子就冲我嚷嚷:‘妈,你怎么这么慢啊?我都渴死了!”我赶忙走进厨房,洗净后切开西瓜,下意识地尝尝西瓜甜不甜。这时候,我突然听见孩子那刀子一样的吼声:“谁让你先吃啊,你赶快给我吐出来!”我目瞪口呆地站着,简直不相信这些话出自我一直疼爱的孩子之口,不免泪水盈眶。孩子可能发现我哭了,接着说:“算了,这次我原谅你,下一次可不允许你这样了啊!’他的语调俨然成年人般不容分说,我心如针扎。我没想到孩子会这样对待我,也不知道他怎么就会说出这样的话?”

这种现象已不值得惊奇,这都是父母为自己种下的苦果。现在许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像掌上明珠那样供着,孩子自然渐渐地就形成了这种自私自利的思想。所以,做父母的一定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中心,家人都应该围着他转,从而助长了孩子的占有欲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孩子的自私自利表现在这样一些方面:只顾自己,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尤其是在金钱和财物上特别吝啬、贪婪。自己的东西无论如何不会给别人,而又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东西。这样的孩子很难有知心朋友,其行为还会令大人厌烦。许多自私自利的孩子在外面不知道关心他人,而在家里也不知道心疼父母。尤其是当父母生病的时候,因为自己得不到好的照顾,甚至还会对生病的父母发脾气,让父母感到特别寒心。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孩子的确不少。一位母亲无奈地说:

“暑假,我带4岁的女儿到乡下她姥姥家玩,发现女儿非常自私。她的玩具等东西,一律不准别的小朋友玩,哪怕摸一摸也不行。平时,我和她爸爸没少教她不要自私,这可怎么办?”

怎样才能纠正孩子自私自利的坏习惯呢?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

(1)积极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物质观念

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可以给他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不要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让孩子从劳动中找寻快乐,体会父母的艰辛。家长可以在做家务活的时候,让孩子与自己一起干活,比如扫扫地,擦擦桌椅,倒倒垃圾等。在吃东西的时候,要培养孩子为别人着想的习惯,有好东西,一定要与别人分享。可把东西分为几份,一份给妈妈,一份给爸爸,如果家中还有其他长辈,也要想到。不可让孩子一人吃独食,不懂得关心别人。

(2)不给孩子“特殊”待遇

不要让孩子有与众不同的心理。尽量避免给孩子特殊待遇,不能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求,而要让他知道自己与别人是一样的,没有任何不同的地方。这样可避免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一旦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做家长的要坚决给予拒绝,不可心软。如有朋友来家做客,要让孩子学会如何招待客人,吃东西时,不要只顾自己,把好吃的都据为己有,对别的东西又挑挑拣拣。许多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时,要教孩子将自己的玩具拿出来与别人同享,不要只想玩别人的,却不愿拿出自己的。

(3)培养孩子尊老敬老的习惯

要让孩子学会体谅长辈,关心长辈。有好东西时应首先想到比自己年长的父辈、祖辈。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懂得感激,要向别人道谢。看见行动不便的人时,不要嘲笑,而应主动上前帮忙,让别人感到快乐,也从中体会助人的乐趣。从孩子小时就要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让他充分体会到生活的艰辛。父母不要包办代替,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穿衣、吃饭,帮助做些家务活,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这样,长大后孩子才会为自己的家庭与社会多做贡献。可带孩子主动帮助周围的孤寡老人。这些训练都可让孩子养成关心他人的好习惯,还能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以及为人处事的能力。

(4)在游戏中让孩子克服自私自利的毛病

可与孩子一同玩游戏,用一种表演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比如,给家中的成员分配不同的角色,然后策划一个人与他人之间互相帮助的剧情,让孩子通过游戏的方式懂得怎样关爱别人,怎样与人相处的道理。游戏可涉及父母对孩子的关爱、老师怎样教育小朋友、服务人员对待顾客、医生对待病人等。孩子会从这些游戏中了解社会的各个层面,懂得关心他人,改掉自私自利的坏毛病。

(5)鼓励孩子关心帮助他人

在能够帮助别人的情况下,而别人又有事相求的时候,家长可以教孩子如何帮助别人解决困难。也可带孩子参加一些募捐活动,当然要在经济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孩子会通过实际活动与父母的思想启发认识问题,具有良好的助人为乐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