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吗: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人性论
18443600000041

第41章 机体需要是道德行为的最终基础(4)

错误之二,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对立起来,只看到人们谋求私欲损害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的一面,看不到人们能够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一致性,而关心社会利益的一面。社会利益是整体的、全局的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源泉和保证,代表着个人的最大利益。国家利益制约着个人利益,一个人只有积极地为社会利益而奋斗,才能更好地获得自己的利益。对此,人是能够认识的,而一旦认识了,就会自觉地关心社会利益,积极地为社会利益而奋斗。有些人总认为,一个人为个人就不会关心集体,追求个人利益就不会积极地为集体利益而奋斗。显然,这种看法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人是有大脑的。理智的人追求自己的利益,只会关心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而不会损害这些利益。

错误之三,不懂得道德教育不是要人们抛弃个人利益,而是帮助人们更好地获得自己的利益。前面说过,机体需要是自己的主宰,是人内在的全部动力;人的一切行为和思想都无法与人的机体需要相违背。

我们的思想教育必须建立在这一客观事实之上,任何时候都不要遗忘或背离这一客观事实。那种让人们克服自身的需求、接受某种思想的企图,那种以为只有克服个人追求才能建立为公思想的想法,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人的机体需求是思想(思想觉悟)的沃土。任何思想只有建立在人的机体需求这一沃土之上,才会有充足的营养而生机勃勃;思想脱离需求,如同树木离开土壤,那必然枝枯叶萎、软弱无力,有时即使美丽动人,那至多也只是花瓶里的花。如果要说“克服”,思想教育不可能克服人的七情六欲,不可能克服人们对个人利益合理追求的欲望,而只能克服那些损人利己的杂念。

事实上,人们接受什么样思想是有选择的。选择的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自身需求和利益,是给自己带来快乐(或解除痛苦)还是带来痛苦。或许你接受了“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奋斗的思想”,那么你的情感一定已被实际生活所激发,已具有了这方面的激情和欲望。任何思想如违反或远离个人的需求和欲望,是决不会被人们接受的。不管它听起来是多么革命、多么美好、多么动听,人们也不会去遵守。这也就是说,人们无法提高与自身需求相背离或无关的认识和觉悟,凡被某个人接受的思想,一定是符合他内在需求的思想。有人以为,思想教育神通广大,只要我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民群众就会有高尚的思想觉悟,就会“大公无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其实,道德教育离不开人的需求,与个人的自身需要无关、纯粹出于伟大思想和崇高觉悟的行为是没有的。说到底,集体主义根源于人的需求,而不是产生于教育。道德教育不应要人们不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应要人们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顾全大局,关心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以便更多地获得自己的利益。在一定的意义上,思想教育就是帮助人们看清自己的利益所在,更科学地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可见,长期以来中国思想教育的软弱无力的症结,不在教育的形式,也不在教育的内容是否新颖或全面,而在于思想教育不了解人;对个人利益和个人追求不是积极地肯定和维护,而是经常地否定和排斥。因而,思想教育的出路在于把思想植根于人的需求,把要人们接受的思想和人的需求联系起来,从对受教育者的前途、利益和幸福的关心上提高人的认识,调动人们为集体、为国家奋斗的积极性。这样的思想教育就一定会受到人们的欢迎,一定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我认为,要切实做好思想工作,必须把思想教育落实到具体人的具体利益和具体幸福上。人是由个体组成的,每个个体要生存和发展必然会有个人的利益,会有个人的痛苦或幸福。一种思想教育如果只关心整体利益和整体幸福,而不关心个人利益和个人幸福,那么无论它怎么“革命”和“高尚”,也因没有说到受教育者的心里,而使受教育者感到与己无关而无动于衷,甚至还可能使受教育者产生反感,称之为“空洞的说教”。

要做到这一点,我的主张是:

一是把大道理和小道理结合起来。所谓大道理,就是科学的理论,就是科学的人生观、道德观。所谓小道理,就是根据具体人的具体利益和所处环境,指导人们权衡利弊的具体道理、方案、方法和策略。大道理脱离小道理,是空洞的、无的放矢的理论,小道理离开大道理的指导,就会因看不清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而迷失方向。可见,只有坚持大道理和小道理相结合,思想教育才能行之有效、生动有力。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对自己的亲友进行教育时,既讲大道理又讲小道理,既具体又实在,既讲这样做对他的好处,又讲那样做对他的危害;而对自己的下属或学生进行教育时,常常是唱高调、说大话,竭力回避个人利益和个人幸福。其结果是,前者的教育效果一定比后者好得多。

[人性百题]

思想教育为什么应建立在对个人利益的关心上?

二是从个人利益的关心入手进行教育。有两种方法:一是紧密联系个人利益进行教育。我们在大街上或工地上常会看到这样的宣传标语:“交通法规,生命之友”,“为了您的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请您遵守交通规则”,“上有老,下有小,出了事故不得了”。另一个是撇开个人利益直接用革命道理进行教育,而它最革命的标语是:“为了共产主义、为了国家和人民,请你遵守交通法规。”

请问,哪一个有效呢?无疑,是前一个。这两种说法目的一致,都要教育人们遵守交通法规或劳动纪律,那么为什么前一种有效呢?显然,前一种紧密联系了个人的利益。我们知道,前一种方法的用意是,把对受教育者的道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个人利益、前途和幸福联系起来,从对个人利益的关心上,激发受教育者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我想,这应成为我们思想教育的基本原则。

美国著名企业家和人际关系大师卡耐基有个成功的秘诀:要说服他人,应从他人利益的关心入手。他的策略是,你要别人去做某事的时候,你一定要同他的利益挂钩。卡耐基著书立说和演讲经常引用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他的朋友和朋友的儿子要把一只小牛赶入牛棚,但他们犯了一个一般人所犯的错误——只想到他们自己所要的,而不顾对方的需要:一个在后面推,一个在前面拉。但那只小牛蹬紧双腿,顽固地不肯离开原地。女仆看到了他们的困境,她想到了小牛的需要,于是她把拇指放入小牛的口中,让小牛吮着手指,同时轻轻地把它引入牛棚。这说明,要一个人做什么?强制是没有用的,只有从他的内在需要的关心上激发他内在的积极性,才能让他自愿去做。

卡耐基曾处理过这样一件事,他向纽约一家饭店租下大厅,准备作为期20天的系列演讲。就在日期快到的时候,他突然接到通知,要他必须付比以前高出3倍的租金。此时,入场券已发出去了,所有的通告都已公布。他自然不愿多付增加的费用,可是跟饭店的人谈论自己不要什么又有何用呢?几天后他去见饭店经理。见到经理,卡耐基没有同他争吵,而首先对他的行为表示理解:“我根本不怪你,如果我是你也可能发出一封类似的信,你身为饭店经理,有责任尽可能地使收入增加。”接着,卡耐基站在饭店的角度,十分热心地同饭店经理一起分析增加租金对饭店的利和弊。说到“弊”,卡耐基说,这一系列演讲会吸引许多受过教育的、水准高的文化人士来到你们饭店,这是极好的广告机会。你们在报纸上做广告,每次得花5000元,而且不一定能吸引这么多人前来参观。我想,如果我们不得不停租,这对你们来说可能是一笔很大的损失。最后卡耐基说,希望你考虑一下然后告诉我。第二天,回信来了,租金只上涨50%,而不是原来的3倍。

我以为,这应该也是我们思想教育的秘诀。这就是:从个人利益的关心上,激发受教育者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我相信,这样的思想教育一定会受到人们普遍的欢迎,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会被人们誉之为“良师益友”。如今,这已成了现代管理的秘诀,要想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应把种种管理措施与劳动者的个人需要紧密联系起来,也就是说,从能够满足个人的物质需要和情感需要上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