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吗: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人性论
18443600000042

第42章 机体需要的满足就是幸福(1)

幸福是一种感受,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理感受和心理感受。这种感受并不是来自人的意志,而是来自机体需要的满足。

幸福是美好的,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追求幸福的历史。几百万年来,人们流血流汗地劳作、战争、建设、学习、创造、争权夺利以致犯罪冒险,都是为了幸福。整个人类,无论是遥远的古代人,还是我们身边的现代人;是大人,还是小孩;是领袖,还是平民;是英雄,还是罪犯,人人追求幸福。

幸福是人全力追求的根本目的。对此,历史上思想家们有过很多的论述。费尔巴哈说:“对于幸福的追求是一切有生命和爱的生物、一切生存着的和希望生存的生物……的基本的和原始的追求。”“同其他一切有感觉的生物一样,人的任何一种追求也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

密尔说:“幸福就是人类行动的唯一的目的,而促进幸福,便是用以判断人类一切行为的标准。”

还有人说,把人生的无限追求总括起来,就是对于幸福的追求。

一、幸福是机体需要满足时的感受

幸福是什么?几千年来,思想家们作出了许许多多关于幸福的理解和定义。它们观点不同、差别很大,以致有人认为“没有一种幸福的定义,能够为多数人所接受”。傅立叶说,单是罗马尼禄时代就有278种关于幸福的互相矛盾的定义。康德也认为,人们难以提出一个确切的“幸福”概念。他说:“幸福的概念是如此模糊,以致虽然人人都在想得到它,但是,却谁也不能对自己所决意追求或选择的东西,说得清楚明白,条理一贯。”

20世纪90年代,中国有书说:“幸福是什么,这是一个无法直接作出具体的回答的问题。”“事实上,不同的学派,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的人的差异,在所追求幸福的具体内容上大不相同。”

对此,我不敢苟同。我认为,任何事情只要从根本上分析就能一通百通。我们只要抓住幸福的本质,就一定会给幸福一个统一的、确定的定义。现在是到了能“说得清楚明白”的时候了:人的机体上存在着需要,满足机体需要就快乐,得不到满足就痛苦。这样,幸福必然与机体需要的满足紧密相连。

综观历史上人们对幸福的种种认识,主要的问题在于没有从幸福本身去理解,而多是从幸福的途径、手段、条件而言的。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合乎德性的现实的活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人认为“德行就是幸福”,霍尔巴赫说,幸福是“一种存在方式”。我认为,研究幸福,首先应该弄清幸福本身的含义,而不是幸福的途径、手段、条件的含义,不把握幸福本身的含义,是无法论及幸福的其他方面的,而且必然会造成矛盾和混乱。

[人性百题]

幸福是机体需要满足时的感受吗?

人是有感觉的,如酸、甜、苦、辣、麻木、晕眩、冷、热、烫、疼痛、暖和、凉爽等生理的感觉,又如喜悦、自豪、恐惧、羞愧、忧愁、怜悯、愤怒、孤独、寂寞等心理的感觉。人的感觉可归为两类:一是快乐,二是痛苦。快乐的感觉是人所喜欢的感觉,是机体需要获得满足时的感觉状态,是人所追求的。这样,人们就把获得快乐的感觉称之为幸福。幸福等于快乐,快乐代表着机体需要的满足,代表着自然界所赋予个体的自我生存、人种繁衍和群体稳定的“责任”得到了落实。实际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机体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就是快乐的时候,就是幸福的时候。饿了,吃着米饭和大肉的时候;渴了,喝水的时候;热了,吹着风扇的时候;冷了,置身于火炉的时候;性渴求时,享受性爱的时候;热恋时,恋人相会的时候;看一部神话大片的时候;听一首优美歌曲的时候;置身于名山大川的时候;走上领奖台的时候,人们都会感到舒服和愉快。

可见,幸福是一种感受,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理感受和心理感受。这种感受并不是来自人的意志,而是来自机体需要的满足。人若没有机体需要,也就不会有痛苦和快乐的感觉,也就没有幸福可言。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当人感到快乐的时候,一定是人自身机体需要获得直接或间接满足的时候。饿极了,一碗米饭下肚感到舒服,那是满足了食物的需要;金榜题名时的开心,那是满足了好胜、尊重的需要以及预示了多种需要满足的前途和利益;洞房花烛夜的甜蜜,那是满足了情爱、性爱的需要;一个科学家在科学研究的天地里获得了无穷的乐趣,那是满足了好奇、好胜等需要;一个公务员为顺利完成一项工作而高兴,那是在前途和利益的台阶上又跨了一步,同时在工作中还可能满足了好胜、尊重等需要。

[人性百题]

无痛苦是一种幸福吗?

那么,是不是只有快乐才是幸福呢?不是。因为需要的满足在生理上不仅反应为快乐,而且还反应为没有明显感觉的无痛苦的平静状态。幸福等于快乐加无痛苦。

前面说过,自然界为了使动物个体能够自保,在其机体上安装了保护机体的报警器和驱动器,而这就是疼痛感。人的疼痛感遍及全身,并时常出现。它是恶魔,它死缠着人们,使人每日每时地、或多或少地在痛苦中煎熬,甚至还使人时刻处于死亡的威胁之中。因此,人们害怕疼痛,力求躲避或解除疼痛。正因为如此,人们摆脱痛苦的欲望比获得快乐的欲望更强烈、更经常。经验告诉我们,人的需要的满足更多地表现为既无快乐又无痛苦感觉的平静状态。从生活实践来看,即使一个人的机体需要都得到了满足,这个人在一天、一周、一月、一年的生活中,明显感到快乐、开心的时候是很短的。一天24小时,能有一两小时感到快乐就不错了,而其他时间大多是处于既无痛苦又无快乐的平静的状态。所以,无痛苦的平静状态是人生活的最大愿望和主要目标,无痛苦是幸福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一思想历史上曾经有过。伊壁鸠鲁把“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作为快乐,“身体的无痛苦”就是肉体的快乐,而“灵魂的无纷扰”就是精神的快乐。快乐的量的极限就是一切痛苦的消除。弗洛伊德说:人们“追求幸福,他们想成为幸福的人,而且想要保持幸福。这一目的具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幸福)是想避免痛苦和不愉快;另一方面,则是想体验着强烈的愉快感”。

密尔说:“幸福,是指快乐和痛苦的免除,不幸福,是指痛苦和快乐的丧失。”

爱尔维修认为,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

由此,我们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幸福是肉体和精神的快乐及无痛苦。

婴儿有没有幸福感?快乐的感觉是人人都有的,因而幸福感也是人人都有的,婴儿当然也不例外。幸福不是认识到的,而是感觉到的。婴儿没有对幸福的认识,但有快乐的感觉。饿了会哭,吃饱了会笑。笑、哭是需要满足时的情绪表现。

[人性百题]

幸福有阶级、是非、美丑之分吗?

幸福有没有阶级性,有没有美丑之分、是非之分?在有些人看来,这是肯定的,而在我这里,是否定的。就幸福本身而言,只要是机体需要真正的满足,机体和心灵真正的快乐,那就是幸福,这里没有高尚的幸福和丑恶的幸福之分,没有正确的快乐与错误的快乐之分。就吸毒、强奸而言,你不能说此时此刻他是痛苦的、不快乐的。问题在于这种短时间的幸福会毁掉人一生的幸福。这是幸福观的问题,而不是幸福本身的问题。就幸福观而言,为一时之快乐,毁了自己的一生的幸福是极不理智的、愚蠢的行为。

二、人幸福的基本需求是相同的

有人说,各人有各人的幸福。从局部或表面的现象看,由于人的认识、兴趣、爱好、习惯不同及生活环境、条件不同,人的具体需要不尽相同。有人看重精神生活,有人看重物质生活;有人喜欢吃甜的,有人喜欢吃辣的;有人喜欢喝酒,有人喜欢喝茶;有人喜欢吃鱼,有人喜欢吃肉;有人素食主义,有人荤食主义;有人喜欢音乐舞蹈,有人喜欢科学研究,有人喜欢绘画摄影,有人喜欢社会活动。因而,对于同一事物,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喜欢的,满足了就快乐,不喜欢的,就无动于衷,硬让他“享用”,他会感到痛苦。因此,应当承认,各人在幸福具体内容的程度上是有不同的。

[人性百题]

所有人幸福的基本需求和内容是相同的吗?

但是,幸福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这是因为,人的机体需要是相同的,满足机体需要所需的基本东西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这些东西具体的形式或种类。比如,人人都要满足情感需要,但各人具体的兴趣、爱好不同;同样,食物是人人都需要的,但各人对甜食、辣食、素食、荤食等食物的具体种类(主要是口味)的喜好不同。我们不能因此说,各人有各人的幸福。

下面,让我们看看人满足机体需要所需的基本内容是如何的相同。

满足食物的需要,要有营养物质。

满足睡眠的需要,要有房、有床、有被、有睡眠的时间。

满足健康和温度的需要,要有充裕的物质条件,如,住有楼房,室内有沙发、席梦思、空调、洗衣机,外出有车代步,防病治病有钞票,劳作轻松,家务有保姆,等等。

满足性的需要,要有美丽或俊猛的称心如意的异性。

满足安全的需要,要有较好的生活环境和物质条件,以致居住安全,外出安全,心里踏实;无威胁生命的疼痛、疾病、死亡。

满足好奇的需要,要有书报、影视,要能参加旅游、娱乐、交友等活动,要有繁华热闹的生活环境等。

满足美的需要,要化妆打扮,穿着美丽,居所富丽堂皇,能游览美景,能从事艺术创作、表演和艺术欣赏活动等。

满足情爱的需要,要有情投意合的恋人,婚后夫妻恩爱、长相厮守。

满足母爱的需要,要有儿女及儿女健康成长。

满足好胜的需要,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参加种种竞赛活动和社会活动。

满足尊重的需要,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受人尊敬和爱戴。

应该相信,这些基本的东西是人人都需要的,有了这些基本东西,每个人都能幸福。

据此,我们可以把人幸福所需的基本东西归纳为5种:(1)充裕的物质;(2)美丽或俊猛的异性、健康成长的子女及和睦的家庭;(3)丰富的娱乐活动和社会活动;(4)受人尊重;(5)劳作轻松。衡量一个人的幸福,应有5项指标,即物质充裕、健康长寿(取决于各种需要的满足)、生活舒适(包括劳作轻松)、心理愉快、性满足。

物质条件是幸福的基础,一般来说,有了充裕的物质条件就有了大部分的幸福,这不仅能满足生理需要,而且为情感需要的满足提供了保障。比如,购买书籍、报纸、化妆品、玩具、钢琴、电视机和旅游、看电影、找对象、陪女朋友逛街购物、结婚、家庭和谐等都离不开物质。

有些人过分强调精神生活的重要,而看不到物质需要的重要性。他们说:“一些大款腰缠万贯,物质生活相当丰富,他们却没感到有丝毫的幸福。”《红楼梦》大观园里的人穿金戴银,不愁吃、不愁穿,可他们“并没有感到有何幸福之处”。这言下之意,钱对幸福无足轻重。

我认为,一个人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某一时刻没“感到”幸福是可能的。前面说过,幸福常常是没有明显感觉的,生理上无痛苦也是一种幸福。还有,某一时刻“没有感到”快乐不等于完全没有幸福。幸福是全时间、多方面的。应该说,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任何满足都会给人带来一份幸福。这就是说,你即使情感上有痛苦和惆怅,但如果物质上得到了满足,你就有了一部分的幸福。可想,那些人住着楼阁,坐着轿车,吃着山珍海味;外出,累不着;酷暑,热不着;严寒,冻不着;坐着、睡着,硌不着。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下生活,物质需要得到了很好的满足,谁能相信他们没有“丝毫的幸福呢”?谁能相信大观园里的人与整日操劳、贫苦度日的刘姥姥相比更不幸福呢?如果这些人过的是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穷苦日子,那不是更痛苦、更不幸福吗?

健康长寿是人幸福的最为重要的内容。生命是幸福的基础和根本,是最可贵的。很多人生了重病,总是不惜一切代价地挽救生命。2006年8月26日,上海《新民晚报》报道:在长海医院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许多患者,为了生命,不惜花费巨款甚至全部家产。一个富商为了挽救自己的生命,花掉了600万元;一个家庭为了挽救18岁女孩的生命,花掉了180万元;一对夫妻为了挽救女儿的生命,卖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包括房子。1957年,文物鉴定家、书法家启功被打成右派分子,后又下放农场接受劳动改造。他经不住每天的批斗和尊严的丧失,在妻子章宝琛面前流露出自杀的念头。章宝琛不容分说,将他拉到胡同口。指着一个修鞋的人说:“你看到了吗?人家眼睛瞎了,腿被锯掉了,妻儿又在车祸中丧生,可他要活,顽强地活了下来。”从此,启功打消了死的念头。

长寿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无论遇到怎样的厄运和不幸,只要人还活着,那就还有幸福可言,生存本身就是幸福。古代皇帝想万寿无疆,民间百姓盼享年“古稀”。寿命是幸福的主要内容,是幸福的标尺。寿命越长就越幸福。一个残疾人也可算作幸福行列中的人,一个生活平淡而长寿的人比一个腰缠万贯而短寿的人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