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
18443800000012

第12章 教学微视频的制作(3)

教学目标以教师作为行为主体,本质上呈现的是教师或者说教育工作者的主观愿望,而以学生作为主体则反映的是期望的客观结果。如果可以用教师的主观愿望来表述,那么只要教师想到了,教学目标也就可以说是自动地达成了。比如,“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这一目标,只要教师把学生带进语音室,组织学生进行了有关活动,这一目标就算达成了。至于学生在听说方面究竟有多少提高,如果按上述目标来衡量的话,那是无关重要的。

以学生学习的客观结果来表述就很不一样,它只能以学生在一个阶段学习以后的进展与变化来判断预期目标是否已经达成。

此外,教学目标设计中还反映了人们观念上的一个重要问题。课堂教学究竟应当以教师为本,还是以学生为本。教育从“以教为本”转向“以学为本”,就要求教学目标要由“教的目标”转变为“学的目标”。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作为主体的学生可以是学生个体也可以是学生群体,这在目标设计中都是允许的。

第二,对于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来说,它的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的而不能是抽象的。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指南,而且也是评定学业成绩的依据。抽象的目标无法观察,也无法检查,因而教师是无法借助于它判断课堂教学效果的。具体的目标给教师指明了判断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使得教师能最及时地了解课堂教学的质量。

这里所谓具体,就是说这一动词所对应的行为或动作是可以观察的。其判断的标准是:如果你能根据这一动词想出一个动作,这一动词就是具体的,反之就是抽象的。

比如,对“学生要掌握计算机的应用原理”这一目标来说,显然,人们很难找到与“掌握”对应的动作,因而,这一目标就不是可观察的目标。

把抽象目标转化为具体目标的途径之一,是将目标进行分解。如把“学生要掌握计算机的应用原理”这一目标分解为下述四个目标后,这些目标就可观察了。

①说出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名称;

②列出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步骤;

③描述计算机操作过程的注意事项;

④演示计算机操作的技能。

把抽象目标转化为具体目标的途径之二,是用作业目标的形式来表述对应的目标。这一方式较为适合一些实践操作与技术技能性较强的教学目标。

作业目标通常包括三个部分:刺激、反应和标准。刺激部分说明给定的情景和条件;反应部分说明预期学生会作出的行为和反应;标准部分提供评判依据。下面以“化学实验能力”这一目标为例,说明作业目标的三个部分。

给出:5种不同化合物和有关分析仪器;(刺激)

学生能:确定这些化合物的成分;(反应)

标准:正确判定4种以上为优秀,3种为及格。(标准)

把抽象目标转化为具体目标的途径之三,是关键点列举。这一途径比较适合知识与技能类型的目标。

比如,掌握下列短语:by doing,work with friends,listen to tapes,make flashcards,ask the teacher for help,read the textbook,make vocabulary lists,watch English.language video,practice conversations with...

学会使用句型:

Could you...?

If...then...

第三,教育目标只能用教育活动的结果而不能用教育活动的过程或手段来表述。在这一意义上,“学生应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也是一种不合格的目标表述。虽然,这一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但是,它并没有表达教育活动最终要达成的结果。如果人们可以用过程来表述目标的话,那么,学生只要参加了这一活动,这一目标就可以认为已经达成了。教育目标只能用教育活动的结果(尽管这个结果可能是阶段性的结果)来表述,这是科学地设计教育目标的一个基本要求。

第四,教育目标的表述必须是确定的而不能是模棱两可的。西方的有些学者甚至反对用所谓“should be”、“able to”这样的字眼来表述教育目标,译成中文就是“应该”、“可以”。他们认为,“应该”、“可以”只是表达了一种意向,并非是表达了必须完成的要求。

其次,在脚本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找到对学生来说该知识点学习的难点,从而为寻求最优的视频表现形式奠定基础。比如,有些物理、化学概念过于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这时微视频的设计也要从提供一些生动、直观的画面入手,帮助学生的学习。再如,一些思想品德课的命题,学生普遍感到枯燥无味,视频就可以提供适当的案例,从案例中让学生受到启示。最优的表现形式对于提升视频的质量至关重要。各门学科特点各异,教师要善于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找到恰当的表现手段。

再次,在脚本的设计中,教师还要考虑设计检查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进阶作业。进阶作业要少而精,以检验学生是否充分理解微视频内容为标准。进阶作业的设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下一章将对其做进一步的讨论。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教师在微视频中讲解的内容,要与课堂教学中的内容达到互补的效果。微视频主要解决知识、技能或概念的理解和领会的问题,它不是课堂教学的压缩版,而是针对学生的知识理解和领会而作的详细讲解;需要思维探究或情感交流的活动,则需要放在课堂上,让学生合作或在教师的引导下来完成。这些都需要在教学设计中进行充分考虑。

当然,翻转后的课堂也不是微视频内容的重复或者是再放大,而是着重解决微视频讲解不能解决的内容,如作业完成、实验探究、动手操作等,该部分在以后章节会有详细阐述。

(二)录制阶段

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录制微视频了。一般的录制工具主要三种:拍摄工具,如摄像机、手机或ipad等;屏幕录制工具,如Camtasia Studio、Jing、Knovio、Present、Showme、Screen Flow;书写工具,如手写板和笔、几何画板等,也可以在PPT上用鼠标书写。结合几个微视频制作的案例,效果较好的录制方式大体有以下几种:

录屏式:从学生学习的视角来看微视频的录制,对于语数英理化等学术性较强的内容,使用录屏式来录制教学内容,不出现教师个人的形象,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录屏式录制也有两种方式,一是用录屏软件录制教师对着PPT的讲解和书写;二是用录屏软件录制教师在手写板上的书写和讲解。一般而言,数学学科,使用手写板一步一步地展开解题思路,学生跟着教师的讲解和解题思路的展开来学习,效果较好;其他学科可以使用PPT来讲解,不影响学习效果。如下就是几个具体案例。

第一种:录屏软件针对PPT或几何画板的录制方式。

S=ah+(b-a)h2

第二种:录屏软件+手写板的录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