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我们在一线:甘肃新闻工作者抗震救灾亲历
18447800000109

第109章 我们为什么会哭泣

兰州市广电总台区鹏

心怀抗震救灾的信心,肩负新闻记者的责任,我加入了兰州市广电总台赴甘肃灾区报道组。此次赴甘肃灾区报道组兵分三路,陇南,甘南,天水。我与同事冉亚玲,广播电台刘建文连司机一行4人,踏上了去甘南报道的路途。

5月25日,清晨的大雨丝毫没有浇灭我们去灾区报道的信心。我们一路向南,经临夏、夏河赶往合作,雨不知不觉停了,道路两边的绿树在雨后的云雾中显得愈发秀丽,然而急切赶赴灾区报道的心情让我们无暇顾及美景。

此次“5·12”汶川大地震,甘南藏族自治州震感强烈,特别是甘南南边的舟曲、迭部等县,受灾特别严重。舟曲的博裕乡距离“5·12”汶川大地震的震中汶川的直线距离也仅有100多公里。那么作为重灾区的舟曲县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在一种悲切心情的驱使下,心急如焚的我们迫不及待地向舟曲方向赶去。

一路颠簸,蹒跚前行,约400公里的路程,整整走了8个多小时。26号下午6点多,我们终于到达了甘南震灾区最严重的舟曲。进入身处深山峡谷的舟曲县城,随处可见的就是帐篷。

特别是受狭窄地形的限制,数十顶帐篷整齐地搭建在白龙江两岸。暮色渐进,尽管地震已经过去了整整半个月,但是一些居民尤其是老人,晚饭后早早就坐在了江边。一边聊天,一边防震。毕竟,汶川“5·12”震灾至今,这里已发生间歇性余震30余次。

汶川8.0级地震,波及舟曲的震级就达到了7.5级,导致全县19个乡镇的13.2万人受灾,15人在地震中遇难。受汶川地震的波及,舟曲县城除今年年初投入使用的统办楼之外,其他的楼房和建筑全部出现了裂缝,更有30%的建筑裂缝较大。

像舟曲县第一初级中学的一栋三层教学楼直接成了危房,近2600名学生被分流到今年新成立的舟曲县第三初级中学。当然,到底有多少楼房成了危房,舟曲县正在等待专家的进一步现场鉴定结果。

夜深了,街上的行人渐渐稀少了,半个月以来的紧张和疲倦,使不少人有些撑不住了。此时,他们已经钻进了防震帐篷。

要知道每天晚上,全县城约有3000多人都是在帐篷里度过的。

次日,我们来到舟曲受灾较为严重的姚家楞村,因为它在山上,所以地震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灾害。崎岖的山路,加之地震造成的山体滑坡,在这条山路上,错车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平时,这里是十次下雨九次滑坡。震后,山路上有11处路段出现严重塌方。尽管现在通往姚家楞村的道路是基本畅通的,但是我们还是花了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才提心吊胆地赶到村里。

说起“5·12”地震发生时的情况,村民们说跟炸弹爆炸一样,感觉整个村子就快要翻了。我们行走在姚家楞村,处处是倒塌的房屋,处处可见又长又宽的裂缝,几乎看不到一间完好无损的房屋。村里的人都已被安排住进了由解放军和乡、村干部搭建的帐篷里。

说到救援,那就不得不说一下这里的3支救援队伍——党员突击队、民兵应急分队和部队官兵。他们身穿迷彩服,组成了一支无坚不摧的救援队伍。在村里一处滑坡路段,十几个党员突击队员正在尘土中清理、抢修,他们犹如一面面飘扬的旗帜,在这片土地上播撒着他们的爱心。

下山之时,村民们又开始清理废墟了,远处的山坡下,有一位藏族老人,一个人不停地挪动滑坡散落下来的碎石。我看看四周,这里好像没有路,我便走过去,问她,“这里是滑坡的地方,有余震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在这里搬石头?”她说:

“在这片石头下面,是一条小路,一条只有人才能通过的小路,这条路通向一片庄稼地,我要把路打开。”这里本是灾区,国家的救援物资也发放到他们手中,但是在这位老人身上,我看到的是坚强,自立,还有重建家园的信心。

几天的采访中,这样的故事很多,感动也很多。在结束舟曲采访时,想起前日在帐篷中看一个小姑娘写的作文:“我们为什么会哭泣?因为我们热爱我们的家园,让我们擦干眼泪,重新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车缓缓驶离了舟曲,我回头看着街边帐篷旁站着的人们,他们面带笑容,乐观地面对着未来的生活。是的,地震震垮了房屋,却没有震倒人们的信心。现在,在舟曲的每一片废墟,每天都有忙碌的影子。我们期待他们早日建起新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