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小辰光,在康桥
18452600000062

第62章 收集火花

那时候我大概十岁出头,叔叔原本热衷炒股票,可是股票这东西太玄了,他应付不来。亏了一两次之后,他对炒股票这个事业产生了怀疑。随后他开始贩卖邮票,本小,风险也小,多少有赚头。叔叔的故事我在很多文章里讲了太多,这次主要讲我自己。

在一个贩邮票叔叔的影响下,我开始集邮。因为进展很慢,成本又高——对我来说是这样的,别说我没足够多的零花钱买邮票,我是基本没有这个钱;而除非我去偷信,不然写给我的信也是少之又少。倒是有一个来自“上海”的笔友,但他几乎每次都贴同一种邮票,跟他写给我的信一样,这方面乏味得很。

我叔叔看我集邮的进展缓慢,积极性也越来越小,好似跟我之间的交流产生了问题,于是就提醒我:“你可以收集火花嘛。”

所谓火花就是贴在火柴盒上的小纸片,火柴盒上的贴画。火花这个极富诗意的美名出自于它的收藏迷们,至少我就是从我叔叔那里听到的这个名词。由于火花的尺寸以及形状都跟邮票类似,退而求其次,我也只能选择收集这样一个东西。

于是我满世界去拣废弃的火柴盒,用开水泡泡,等黏贴火花和火柴盒之间的胶水渐渐融化,我就可以把火花取下来,放在太阳和风里,等它变干,最后将它们一起归并,安放到一本原本用来集邮的册子里。

你想要什么,什么就变得不够。

我在家里的抽屉里翻,但只能翻到废电池和废饭票。空了我就村里跑,各种旮旯我都翻遍,简直跟收破烂的没啥区别。要说区别,那就是我好像不是见“钱”眼开。值钱的破烂我反而不要,要的竟然是火柴盒。

要是当初被收破烂的“同行”撞见,恐怕是免不了要被嘲笑。

经过努力,也算有了些名堂。邮册插满了火花,捧在手里显得很有成就感。为此叔叔后来多给了我几本邮册。当我的“火花册”引来同伴们的艳羡后,他们也开始从事这个行当。同伴们的竞争更激起了我的兴趣。可以想见,在我这个少年眼里,这个活动或者说兴趣的目的还是为了攀比。

除了上面讲的尺寸和形状,火花还有一点也跟邮票很类似,就是能拓宽你的知识面。我知道蔡伦,我知道祖冲之,都是在课本“报道”他们的事迹之前。我知道农林牧副渔也全拜火花所赐。

所以收集活动其实也是一个求知的过程,跟人生一样,或者说是人生的某种缩写——只是当初小屁孩,只缘身在此山中,并不知道这一切的价值。好似只有老人才明白人生的要义,并为之感叹和缅怀。

随着打火机的面世和流行,以偷懒为享受的人们不再视火柴为必须,火花也伴随着火柴盒很快就消失了。要不是为了写这篇文章,甚至我自己都要怀疑那几本集邮册伪装成的火花收集册是否真的存在过。当我见到它们,仿佛见到了自己的童年,见到了那个最熟悉的陌生男孩在乡野低头走着路,寻找着什么——不曾经历战火,但他也很想为自己佩戴勋章,就收集了那些五彩斑斓的小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