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来梅,其实由两个区域组成。除了历史悠久的不来梅老城,还有不来梅海港。去不来梅海港,是为了看海,看码头,看海洋博物馆。
从不来梅老城到不来梅港,大概50公里,汽车在雨中疾驰,花了一个多小时。到不来梅港时,雨停了。车停在海边的码头上,下车,扑面而来的是清凉潮湿的海风。港口里停泊着彩色的多桅帆船和灰色的军舰。海洋博物馆就在海边,进去参观,看德国航海的历史,看古老的军舰和渔船,看曾经陪伴德国的航海家和渔夫在海上搏斗过的木桨、舵盘、桅杆、蓬帆、望远镜、刀剑和枪炮……德国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参观博物馆,古老的船体间荡漾着孩子们的欢呼和笑声。
不来梅是德国最重要的军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的军舰在这里集散,港口壁垒森严,到处是炮塔和军人。然而这样的历史不可能重返了。现在,不来梅是一个民用大港,堆积货物的码头如同无边无际的广场,我们驱车在港区转了一圈,到处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集装箱,其中有很多中国远洋公司的集装箱。码头上的巨型集装箱吊车,是上海制造的产品。在德国看到从中国进口的机械产品,感觉很奇妙。
汽车在城区转时,看到远处两个哥特式的教堂尖顶,一个尖顶是镂空的,样子很特别,在迷蒙的雨雾里,如同科幻电影中的童话建筑。我对这些古代的教堂和建筑比对码头更有兴趣,另外几位想法和我一样,于是我们便又折回市区,看了一座教堂。这是两个尖顶中的一个,不过不是镂空的那座。红砖砌成的教堂,大殿宏伟,有精心雕饰的窗户,壮观的是那个高耸在灰色天空中的尖顶,那是不来梅海港城的标志之一。听陪同我们的当地朋友介绍,不来梅海港城的建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多毁于战火,城市是战后重建的。城里的两座教堂,当年也被炮火炸毁,现在的教堂都是战后重修的。教堂周围的人们已经在准备过圣诞节,家家店铺都在出售圣诞礼物,教堂大门口挂着圣诞音乐会的广告。
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离开教堂,到一家海边的餐馆午餐。这是一家很有名的海鲜餐馆,主食就是新鲜的海鱼。三道菜,三种不同的鱼,烹调的方式也不一样,清蒸、油炸、红烩,鱼的名字说不清楚,因为新鲜,味道都很鲜美。德国文化基金会主席梯也斯先生赶来为我们送行,这顿海鲜午餐,也算是主人为我们饯行。餐厅里很安静,只有我们这一批人在吃饭。梯也斯先生在席间敞开了心怀,讲了很多话,关于他的家族,关于他对中国的看法,关于美国文化。他告诉我,他的父亲以前曾是纳粹党员,战后虽未受严重惩罚,但对德国在二战中犯下的滔天罪行有深刻反省。他父亲对子女并不隐讳这段历史,他一直在讲纳粹的罪行,忏悔自己的作为。他说:“一个不敢对历史承担责任的民族,无颜面对世界。”这样的话使我产生共鸣。梯也斯先生对中国感情很深,他曾经很多次访问中国,对中国的文化和风俗民情兴趣盎然。他的女友,是一个中国留学生。这或许也是加深他对中国的感情的重要原因。对美国文化,梯也斯先生持质疑和警惕的态度,对美国文化铺天盖地占领世界市场极为不满。他说,现在大概只有中国能阻挡美国文化的入侵了。德国文化基金会正在做的一些事情,就是希望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这几年他们组织的一次有世界影响的活动,就是举办了世界合唱比赛,已经举办了一届,第二届将在不来梅举行。很多国家的合唱团参加这个活动,中国的不少合唱团也参与了,第一届合唱比赛的金奖获得者,就是来自中国内蒙古草原的一个合唱团,他们粗犷而富有激情的歌声征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评委。
下午,和梯也斯先生在不来梅海港大道上散步,在一阵阵迎面吹来的海风中,继续着饭桌上的话题:中西文化的撞击,历史的回溯,人类艺术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