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解决学生学习的10个困惑
18453000000014

第14章 学生很勤奋为什么成绩上不去——提高学生的思考力(4)

过了好些年,三个儿子终于长大成人了,聪明又有力气的儿子当上了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工作压力太大,很少回家;唱歌很好的儿子成为了歌唱家,他创作了很多作品,有许许多多的人都会唱他的歌,他还经常到世界各地演出,连他妈妈过生日都赶不回来,也不打电话;而孝敬父母的儿子从事着平凡的工作,当了一名奥运志愿者,带着妈妈参观奥运场馆。

一天,三个妈妈又见面了,一个妈妈抱怨自己儿子太忙;一个妈妈抱怨自己儿子忘了妈妈的生日;另一个妈妈什么也没说,但一直幸福地笑着。

《三个儿子》这篇文章像是一个板着面孔说教的人,用霸道乃至蛮横的态度宣布:一个天真稚嫩的孩子,他不可以在母亲疲惫的时候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博得母亲的欢欣,也不可以用自己美妙的歌声抚慰母亲疲惫的心灵,他只能接过母亲的水桶,如果他不这么做的话,就连做儿子的资格都没有。这何止是霸道,这简直是残忍!没有接过母亲水桶的孩子很爱他的妈妈,妈妈也很爱他,他还只是一个孩子,无法做到成年人要求的“懂事”,却要受到这么严厉的、不近情理的指责与污蔑!

学习这篇文章的学生们不需要思考,不需要真正体验文章中不同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更不需要,甚至不能对没有接过水桶的孩子表示理解和同情,他们只需要知道这篇文章想灌输给他们的标准答案,他们要做的就是表示认同并服从课文以及成年人的意志,“异口同声”地批评那两个不懂事、不孝顺的孩子!长此以往,学生还怎么可能有自己的思想,还怎么可能说真心话,还怎么可能质疑和创造!

在学校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反思与创造力一定要打破“标准答案”、“唯一答案”的桎梏,要鼓励、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与素质。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他是一个大科学家,质疑他不仅需要智慧,还需要勇气,而伽利略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通过实验和巧妙的论证证明了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得一样快。人类不断追求真理、发现事实真相的过程就是反思与创造精神得到释放的过程,这也是学习和教育的核心目标。

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提升学生的反思与创造力都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创造力是一种能力和品质,需要不断地积累和培养。例如,我们让学生解决一个非常简单的数学题:“一本书25元,19本书多少钱?”大多数学生会用25×19得到答案,这是常规的解法。但如果一个学生在没有别人教他的情况下,能够用25×20-25计算答案就是一种有创造力的表现,因为他表现出不循规蹈矩、独立思考的特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童言童语特别有趣,儿童还经常会有让父母惊讶的思想和举动,这正是创造力的基础和萌芽,一定要好好保护。教师和家长要鼓励孩子去表达、表现那些与众不同的想法与做法。

哲学家周国平曾这样描述女儿小时候的经历:她在大约五岁的时候就会问很多让人意外的问题。有一段时间,她经常说不想长大,又说要是没有时间该多好呀。那些天里,她就老问什么是时间,时间是怎么回事。我怎么跟她讲清楚!但她自己在那里琢磨。有一天她说:我知道时间是怎么回事了,时间是一阵阵过去的,譬如刚才我说的那句话,刚才还在,现在不在了,想找也找不回来了,这就是时间。她知道时间一去不返的性质了!

还有一回,她问妈妈:世界的外面是什么?妈妈随口说:那还是世界吧。她不满意这个回答,想了一会儿,就说:世界的外面是世界的下一曲。她听CD,一曲完了还有下一曲,她用这个比方说明世界是无限向外延伸的。还有一回更神了,她问我:爸爸,在世界的另一个地方会不会有另一个我?我一听就毛骨悚然,赶紧打岔说:可能吧,说不定你还会遇到她呢。她转过脸对妈妈说:有一天,你老了以后,在世界的另一个地方又会生出一个人来,那个人跟你长得完全不一样,但她就是你。你们不要以为她是受了我的影响,实际上我非常小心,从来不向她谈这些大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她头脑里自发产生的。你们为人父母之后,留意一下,肯定有一段时间孩子会提大量的这样的问题。现在大人对待孩子这样的提问一般都是三种态度:一种是置之不理;一种是顶回去;还有一种是自以为聪明地给孩子一个简单的回答。这些做法都很粗暴,对待孩子这种提问的最好办法就是鼓励孩子继续想。我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这样说,宝贝,你提了一个特别好的问题,可是爸爸回答不出来,我们一起慢慢想。

(周国平著:《周国平人文讲演录》,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

周国平的女儿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考,而且周国平很小心地保护了孩子的想象力,鼓励孩子继续想。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天赋,这是上天赋予每个孩子最宝贵、最美妙的礼物。可是,有时我们忽视甚至糟蹋了这个珍宝,当我们把孩子送进各种培训班,当学生在辛苦地做题、背答案的时候,他们的思考力可能正遭受伤害和损失。每个孩子都有思考的天分,保护孩子的反思力和创造力比培养他们的反思力和创造力更重要。没有学到知识还有可能补救,而思考力的损失却可能永远无法弥补!无法想象一个从小就没有反思力、创造力的儿童长大了会成为一个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与创造力,首先要珍视、保护孩子这种与生俱来的天赋,父母和教师一定要敏感,要及时发现和鼓励学生独特、独立、新颖的思考,允许、欣赏孩子的自由表达,不要急于用那些所谓的知识和标准答案填满孩子的头脑,挤占、压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应试教育的当下,学生、家长和老师都很担忧如果不紧紧追随标准答案的话,很有可能就会在应试竞争中处于不利的位置。北京二十二中的孙维刚老师把他55%的学生送进了北大和清华,他说:“当学生的智力素质提高的时候,考上大学将成为副产品!”事实上,真正具有较高思考力的学生其应试能力也很强。当前的升学考试也在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思考力,让学生用死记标准答案的方式应对考试是不利的,因为他们一旦遇到需要较高思考力的题目就会处于下风。

综上所述,思考力是学生最值得保护和培养的能力,是学生认识世界、应对人生挑战的力量,思考力越强大,这种力量也越强大。但是,这种力量要想发挥积极的作用,还有一个方向的问题。简单地说,一个品行好的人会运用自己的思考力做好事,而一个品行不好的人则会运用思考力做坏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还要关心孩子的品行,因为品行决定了一个人行事的“方向”,这将在下一章进行阐述。

教育教学启示

1.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训练他们学会“聚焦”,聚焦的要求包括“聚而不僵”、“广而不散”、“细而不碎”。

2.要丰富学生的记忆与积累。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最高效,将新的、陌生的识记内容与已有的、熟悉的内容联系起来,就会使记忆变得非常牢固,而且记忆过程也会很轻松。

3.要促进学生的理解与领会。“概括”、“抽象”和“推理”是理解的核心思维过程。由问题驱动的理解更主动、更高效。理解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在帮助学生理解某些内容时,一定要注意“铺垫”,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为学生理解目标内容补充必要的知识基础。

4.要鼓励学生应用和实践。应用实践能力的核心思维过程是“迁移”,包括层次较低的情境迁移和层次较高的类属迁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给学生布置真实的、真正的任务。

5.要激发学生反思与创造。提高学生的反思与创造力一定要打破“标准答案”、“唯一答案”的桎梏,鼓励、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