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解决学生学习的10个困惑
18453000000021

第21章 习惯可以决定命运吗——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3)

老师和家长们,给学生一些空间吧,他们需要新鲜的空气和自由的呼吸,他们需要把握自己的命运,他们需要学会独立而有尊严地生活,他们需要积累人生的经验和教训,他们需要独自走路,哪怕是一段崎岖黑暗的道路!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是“他自己”的任务,别人无可替代,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这绝不是说父母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管不问,相反,教师和家长要密切关注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支持,但这种关注和支持不应是高高在上和强加的,而是一种“亦师亦友”的交流与互动。就像案例中朱荣的父母和老师,他们不但让学生感受到关心,更让学生感受到信任,让学生相信自己,并且有勇气自己面对压力和挑战。

(5)合作与分享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讲述了合作与分享的价值:一群人手拿长勺围着一桶汤,因为勺柄太长而够不到自己的嘴,他们只能望汤兴叹,愁眉苦脸;另一群人也是手拿长勺围着一桶汤,虽然勺柄也长,但大家都舀起汤来喂对方,这样就都高高兴兴地喝到了汤。

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1953年4月25日和5月30日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提出了DNA的结构及其自我复制的机制,这是人类解读遗传密码的突破性重大发现,沃森和克里克因此而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1951年,有三组分子生物学家为解开DNA之谜而展开研究,沃森和克里克之所以能在这场竞赛中获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二人坦诚相见、通力配合。另外一组研究人员是来自新西兰的生物物理学家威尔金斯和来自英国的X射线晶体照相专家弗兰克林,可惜这两位聪明的科学家并不能和睦共事。弗兰克林利用自己高超的拍照技术,清晰地排出了DNA的结构,而她的合作者未经她同意,将此照片呈现给沃森,沃森在回忆录中提到,“我惊呆了,谜团开始解开了”。沃森马上和克里克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最终提出了DNA的平行螺旋结构。

沃森和许多人说过,如果弗兰克林有一个她觉得可以无拘无束地分享各种想法的科研搭档,她也能解开DNA结构之继。

沃森和克里克的真诚合作成就了他们,而为另两位科学家由于未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一项划时代的科学发现擦肩而过。

合作与分享对学生的意义还不只是获得学业、事业上的成功,这种品质能够让学生有机会表达爱、接受爱,能够让学生在困难的时候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能够让学生体验他人精彩的人生并获得前进的灵感和动力,同时帮助别人的人也更能体会自己的价值并建立自信。

课程改革提出了新型学习方式,包括探究、自主与合作。为什么要强调合作?在现代社会,由于工作的复杂性和专业分工精细化,使得完成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合作,因此,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变得非常重要。那么,在合作时要注意什么呢?

·合作的前提是相互的尊重和理解

合作的目标可以是完成某项任务,但合作首先是两个或多个人之间的互动,这就需要合作的各方先建立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关系。我曾经听过一节小学四年级的美术课,教师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合作画一个“巨人”。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在交流的过程中,有一个女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听了觉得还不错,小组的其他成员没有立即同意这个想法,仍在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这个女生就生气地离开了小组,坐在一旁赌气地拿起书看起来。我想如果按照这个女生一个人的想法完成作品并无不妥,她的想法也确实有可取之处,但完成工作并不是合作的唯一目的,甚至不是最重要的目的。让每个学生知道关于某件事情有不同的想法和立场,因此要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别人的想法,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并表现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这才体现了合作的重要意义。

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即使有自己不同意的、认为不正确或水平不高的想法,也要学会保留自己的意见,或以温和而有礼貌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想法,注意不要伤害他人的自尊心,有时为了集体目标还要学会妥协和保留自己的想法。

合作的要义是分工、互补与分享。两个或多个人合作必然会有分工,如果这种分工能够发挥各自的特长,就起到了互补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合作中的每个人本质上是拿出自己的优势资源与他人分享。因此,合作的要义是分工、互补与分享,这是三位一体的,如果这三个因素配合得好,则1+1的效果一定是大于2的,这样的合作能使工作的速度加快,效率提高。

分工、互补与分享既需要学生有相应的愿望和意识,也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策略,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为学生搭建平台,给学生练习和实践的机会。

在合作的态度上,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形成“分享”的意识。如有了好的学习心得,有了好的参考书,乃至对一道难题有了新的解法,都乐于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友好也一定会得到同学的回馈,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学生便能真正品尝到分享的快乐。此外,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发现、欣赏他人的长处和优点,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和同学相处,求同存异,鼓励学生与他人协作共事,或者从他人的优势之处反思自己的不足并不断改进。

学生在合作、分享的过程中,一定会面对压力、竞争和矛盾,学生正是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怎么与别人合作,怎么从合作中受益并享受合作。例如,两位同学合作一个综合实践活动项目,这个项目最终在学区获奖,而区里只能表彰一个项目的主持者,这时该怎么办?再如,有些同学在合作中对被分配的工作感到力不从心,可如果不做又会影响群体目标或被其他同学误解,这时又应该怎么办?这些问题不仅学生会遇到,我们成年人也会遇到,这些问题的解决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有一些共同的原则:公平、宽容、规则。

公平的出发点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多让学生问自己“如果是你的话你怎么办”。合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公平是维持这个生态系统的核心因素。学生要明白,在合作过程中如果不能公平地对待合作伙伴,即便能够赢得一时时利益,但代价将是自己的信誉,这是非常巨大乃至不可挽回的损失。

合作中还需要宽容。合作不是将一部机器中的若干个零件装配好,再通上电,就可以顺利地运行机器了,合作中的每个人有着不同的愿望、经历、背景、个性,合作的过程就是不断磨合的过程,因此宽容的态度很重要。宽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别人做得不够好、出现错误或者冒犯自己的时候,能够体谅或原谅他;二是对不同的看法和观点,采取包容的态度,允许乃至欣赏多元观点的存在。这些在上一章有关“宽容”的个人品质中已有详细阐述。

规则在合作中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合作需要规则。对学生来说,首先要有规则意识,即行事或与他人相处时要有意识地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自我中心,要清楚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其次,学生要有遵守规则的意志。尊重规则需要作出努力,有时还要面对压力或拒绝诱惑。无论是有人还是无人监督,根据标准与规则行事是相当高的品行与操守,而这无疑也需要相当强的意志力。制定规则、遵守规则的意识与能力需要练习,这需要教师和家长给予学生各种机会并加以引导,如让学生管理班级事务、鼓励学生自己组织活动、引导他们制定班级及活动的各种规则、帮助学生处理合作中的各种矛盾等。

(6)计划与反思有这样一个故事:

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拿同样的薪水。可是一段时间后,阿诺德青云直上,而布鲁诺却仍在原地踏步。终于有一天布鲁诺到老板那儿发牢骚了。老板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阿诺德之间的差别。

“布鲁诺先生,您现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布鲁诺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有多少?”老板问。布鲁诺赶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市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有40袋土豆。“价格是多少?”布鲁诺又第三次跑到集市上问来了价格。

“好吧,”老板对他说,“现在请你坐在这儿,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老板给阿德诺打电话:“你现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

阿诺德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向老板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有40口袋,价格是多少,土豆质量很不错,他还带回来一个让老板看看。这个农民一个钟头以后还会弄来几箱西红柿,据他看价格非常公道。昨天他们铺子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老板肯定会要一些的,所以他不仅带回了一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还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老板转向了布鲁诺,说:“现在你肯定知道为什么阿诺德的薪水比你高了吧。”

布鲁诺和阿诺德的差距在哪里?我认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布鲁诺的计划和反思能力与阿诺德相比明显不足。对老板布置的任务,布鲁诺缺乏主动规划,目标不清晰,行动过程中缺乏反思,不能及时调整行动策略,属于典型的“拨拨转转”的类型;而阿诺德在接到工作任务后确定了明确的行动目标,详细规划了行动方案,以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方式完成了任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样需要计划和反思。计划和反思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在校期间取得好成绩很重要。

我的一个学生在作业中提到:

QQ是我的初中同学,学习成绩非常好,从初二开始在各种考试中一直稳居年级第一名,最后的几次全市联考和中招考试都是全市第一名。QQ最初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数学作业本。不是因为她的解题方法多么新颖,也不是她做题的正确率有多高,而是她的作业的“精致”让我至今难忘。她的一手楷书字体,大小适中,整洁大气,立刻让人眼前一亮。细看下来还会发现,每道题目的思路都清晰明了,而且还用了不止一种方法,即使老师并没有做出这样的要求。看她的课本更是令我惊叹,黑、蓝、红三色的笔迹记录着她课前预习、课上笔记和课后反思的全部内容,每一页书上都是密密麻麻的汉字和符号,但却显得井然有序,毫无杂乱之感。她的试卷、练习册甚至草稿纸都如这般精致。

另一个学生在作业中描述了她的一个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