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解决学生学习的10个困惑
18453000000024

第24章 要不要给孩子报课外班——读书、体验和实践(2)

我在上初一的时候就醉心于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特别喜欢。因此,学生可以读高难度的、思想深刻的书,这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对学生大有裨益。让学生读课外书要注意两点:一是书的难度要略高于孩子的阅读水平,在成人的帮助下学生能在现有的水平上获得提高,这样学生才会有成就感。那么,什么样的难度适合学生呢?这不能靠成人的主观臆测,而要对学生进行观察,同时,给学生充分选择的自由,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趣味。

二是一个有能力的成人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好像我们在一个景点旅游,如果有一个好导游的话,比我们自己走马观花的收获要大得多。因此,父母和老师一方面要为学生选择那些能提高阅读水平、阅读趣味的书,另一方面也要提高自己指导学生阅读的能力。

2.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的本质是让学生多经历、多体验。我曾和几个高中老师去踏青,我们坐在小溪边,把脚放到溪水里,感觉非常惬意。一个老师触景生情,回忆起他小时候的生活。那时他和伙伴们一起到小河里抓鱼,他两只手各抓了一条,正在往岸上走的时候,猛地又踩住一条,这时他急中生智,把手中的一条鱼用嘴咬住,腾出手来抓住了脚下的鱼。这位老师是教数学的,但他描述的这个情景很有“文采”、很有“画面感”,至今在我的头脑中都栩栩如生。我想这不是因为他的表达技巧,而是因为这种深刻、有趣、独特的体验。我的学生马淑芳在一个研究规划中写道:我于2008年、2011年两次在全区中考统阅中被分在了作文组,整个区的作文素材雷同,几乎找不到出色的文章。例如,2011年的作文题目是《日积月累》,几乎所有学生都写中考体育加试前的坚持锻炼和亲情的“日积月累”。从教至今,我发现学生的写作极其苍白,翻来覆去就那几个素材。例如,凡是写亲情、母爱的文章,几乎都是写自己生病了,而且恰巧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路上打不到车,情急之下,爸爸或妈妈背着我去医院,当我在医院里睁开眼睛时,发现爸爸或妈妈趴在床头睡着了……这样的文章应该说很感人,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但是每次都这么写,每位同学都这么写,文章就大大失色了。有学者将学生的素材戏称为“五子登科”:上坡推车子、马路搀瞎子、车上让位子、跑步疼肚子、爱心捐票子,甚至“家中死老子”。

学生的作文为什么乏味、雷同、僵化、八股?因为他们没有丰富的人生体验!为什么艺术家要采风,因为他们需要体验。为什么一个歌唱演员技巧高明却无法打动人?因为他缺乏体验。体验是人生中一笔重要的财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生命的质量。人生为什么丰富,因为我们有体验;人生为什么难忘,因为我们有体验!没有真实的体验,学生写作文乃至表达都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有一次我在一个旅游点看到一个妈妈给孩子照相,孩子显然很累了,歪着坐在那儿,愁眉苦脸。可是妈妈要一张“标准的”照片、和美丽风景配得上的照片,于是就指示孩子,“坐正了,笑一笑,快,笑”。我看了很沮丧,为什么这位妈妈不在乎、不记录孩子真实的体验呢,十几年后再看这些“标准照”,还能勾起我们独特、美好的回忆吗?

我的学生于佳琪在作业中写道:

今年10至11月我在北京×中学初一语文组进行教育实习,在与学生日常交流、作文批改和课堂授课的过程中,我强烈地感受到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学生综合素质的巨大差异。北京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批判性思维和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我国其他地区学生,尤其是偏远地区学生所望尘莫及的。

我所带的初一(5)班是数学实验班,班内的学生都是西城区小升初入学考试的佼佼者,全班41名学生中有20人有海外旅游的经历,有的孩子在父母带领下几乎走遍了欧洲大陆和国内的绝大多数省份,较为半富的社会阅历和多种多样的兴趣班都为这些孩子的智力发展和能力训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我家乡的城市或城镇的学生相比,这些学生整体所表现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都更为优秀,看待同一问题的角度也更为多样。

在我实习的第一周,正好赶上所带班级学生进行自我展示的活动,学生在讲述自己的小学经历和旅游经历时,都表现得格外自信,语言流杨,内容半富,能够看得出有的学生格外用心,对演示用的PPT进行了个性化的编排设计,十分注重突出自己的特色,并懂得如何巧妙地激起听众的兴趣,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感到,体验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体验是我们人生中特别重要的一笔财富。如果说我们的思考力是一台机器,那么体验就是机器加工的材料,这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没有体验作为素材,思考的机器就无法运转,也不必运转,时间长了机器就会钝锈。因此,教师和家长要鼓励学生看书、交友、旅游、做志愿者、看各种演出等等,以丰富他们的体验。

上面案例中的学生生活在大城市,学习条件和家庭背景都很优越。那么,生活在农村或偏远地区、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学生,如何丰富他们的人生体验呢?我的建议是,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转化”和“升华”,凸显各种看似普通却对学生有深刻影响的生活体验的价值。例如,一个农村的学生要在课余时间帮父母饲养几只羊,这可以成为学生丰富人生体验的好机会。到山里放羊,可以体验大自然的美丽;照顾一只生病的小羊,可以体验爱心的付出;为一只母羊接生,可以体验新生命的神奇;与羊独处的时候,可以和它对话,体验人与动物之间神秘的交流;将羊奶出售补贴家用,可以体验自己付出的辛劳有所回报等等。我相信,孩子小时候的这些经历,会成为珍贵的人生体验,谁又能说这不如另一个孩子去国外旅游的收获大呢?

3.做万般事

我在某市讲座的时候,一个校长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向我咨询,她最近遇到了让她非常上火的事情。她的孩子刚考上某所名牌大学,所学专业在全国排名前五,可是孩子对这个专业一点也不感兴趣,正闹着退学,要换个专业并出国读书。我问这位校长,他想读什么专业呢?校长说孩子也没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只是觉得自己喜欢文科类的专业,比如编导、心理学专业。我问为什么在高考时没有试着报这些专业呢?校长说,当时孩子是想报考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专业,但父母阻止了他,因为现在读的大学及专业更热门,将来更好找工作。

听了这位母亲的话,我觉得很难过。一个孩子经过12年的奋斗,终于在残酷的高考竞争中获胜,却发现经过努力得到的这一切不是自己想要的!这个孩子现在想要换一个专业,可是换个专业就会满意吗?一个人的青春有多长,如果再次选择错误将要付出多大的成本?!

经过小学直至高中毕业12年的“学习”之后,竟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这个令人遗憾的结果不是在高考报志愿的那个时刻造成的,而是在十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就注定了。大部分学生从小学一年级直到高考填报志愿,他们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听讲、写作业、应试、在纸面上“解决问题”。他们不做事、不实践,不但不能真正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也没有机会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在哪里。

因此,我们要让学生从小就身体力行地做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不但有助于他们确定未来的人生方向,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其意志品质、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发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变化。下面是前述那位在日本生活的中国母亲讲述她的孩子在日本幼儿园的经历:日本幼儿园的孩子到了年长组,成天不是练习打鼓,就是练习足球,那是真踢啊,而且不停地有幼儿园之间的比赛,田田的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但是体力和勇气都练出了。刚来日本时,田田的表现真让人汗颜。日本的孩子一般从十三四岁开始,才往上蹿个儿,之前比中国孩子矮很多,田田在班里,那可是鹤立鸡群的“庞然大物”,无奈实在是外强中干。日本孩子光着脚在外边跑,田田呢,榻榻米上有一点沙子,就恨不得踮着脚走路。有一次远足爬山,落在最后一个不算,下山的时候,干脆由两个矮个子的日本孩子搀扶下山。这怨不得孩子,3岁的孩子,根本没有让她徒步爬山1小时的经验。现在好了,去年在香格里拉,在缺氧的环境下,徒步4个小时没有任何问题。

总之,通过三年的幼儿园生活,田田在音乐、美术、阅读等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而这方面的收获却是经由综合教育的方式获得的。看看我的日历上标出的做便当的日子,就是田田他们远足的日子,一年到头不知道爬多少次山,看多少次湖,观察多少次动物和植物,除此之外,捡橡子、打年糕、开运动会、为社区演出、宿泊、过园节、开发表会、拜寺庙、作品展,反正是名堂多多。总之,日本幼儿园的生命在于活动!

这些日本幼儿园的孩子真是幸运!他们在那么小的时候,就做了那么多的事情。这些事情在未来的人生中会为他们源源不断地提供甜蜜的回忆、克服困难的勇气、自信的力量、实践的能力、亲近自然和亲近他人的态度。

世界是一本书,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学生通过做万般事以了解自己、欣赏自己。实践是学习的终极目标,是整合各种学习成分最有利的过程。陆游在教子诗《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得多好啊!“躬行”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学习时要动脑、动手、动嘴,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即通过实践去检验、巩固、整合、深化已学的知识,把书本知识化为己有,为己所用。如本章开始所呈现的案例,费曼从小就依照自己的兴趣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提高了能力、增长了才干、培养了自信。

有时老师和家长会觉得奇怪,学生在课堂上是条虫,课下却是条龙。有的家长会抱怨孩子:“你净整那些没用的,把这个劲头用在学习上多好。”或着对学生横加阻拦,打击孩子的兴趣,阻止孩子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教师和家长一定要认识到,一旦孩子真的失去了做事情的热情和动力,才是最大的损失,而且他也不太可能因此就对学习感兴趣,甚至有可能憎恨学习,因为他觉得就是因为学习他干不了自己喜欢的事情。

当前学校的学习是比较程式化的,学生自由发展的余地较小,因此课外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请相信孩子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天赋。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个鹦鹉螺,或一颗冰花,我们就会发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岂是人工雕琢可比拟的。人更是大自然的奇迹,有多少神奇的基因被植于人类的身体之中,其中就有好奇心和学习、探究的动力,千万千万不要浪费了这个天分。

在这一章的最后,呈现一个网友的帖子,他讲了女儿和儿子上课外班的事情,也作为我们对本章开始时的问题的回答。

没法啊!现在教育不公平,你不学,要上成都的四、七、九中学,几乎没门,这三所中学都是要考奥数的。今年,我小儿子参加全国作文大赛,就是写了学奥数的烦恼,结果四川的三等奖都没有拿到,但是,我看到他们学校获得一等奖的文章还不如我儿子的。我的儿子已经两次获全国一等奖,两次四川一等奖,小家伙还在写小说《一年200天不在家的老汉》,主要写在他成长历程中父亲对他的影响。看他的小说,我心里很骄傲,也很愧疚……扯远啦!学奥数和剑桥是我给他选的,但是现在两个孩子都很爱学了,奥数已经获得全国一等奖了,他们也都有兴趣了,也有动力了!

学生可以上课外班,但是要把握原则,就是上课外班的时间付出是值得的,要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学生要喜欢,要从中获得成就感。此外,如果课外班能够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万般事结合起来,那就太好了!

明确了教与学的目标,为学生搭建了素质发展的平台,学生是否就能够按照预设的目标顺利发展呢?我们应当看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学生不仅要付出努力,还要做出巨大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奖励与惩罚作为改变学生的手段在教育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正确、有效地实施奖励与惩罚,请参见下一章内容。

教育教学启示

1.读书的核心价值在于获取知识、与作者及作品中的人物形成情感共鸣、获得价值观的培养与熏陶。为学生选择好书有四个标准:一是有趣,符合孩子的趣味;二是优美,体现文字的魅力;三是有思想,学生读了能有收获;四是符合孩子的思维水平。父母和老师一方面要为学生选择好书,另一方面也要提高自己指导学生阅读的能力。

2.体验的核心价值在于开阔眼界,了解人生百态,丰富内心情感。教师和家长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转化”和“升华”,凸显各种看似普通却对学生有深刻影响的生活体验的价值。

3.实践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升能力,增长才干,坚强意志,培养兴趣。世界是一本书,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教师和家长要给学生创造“做万般事”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做事了解自己,欣赏自己。